邵仙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对于手术治愈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妇产科手术中,大部分患者要求手术后不留瘢痕或者缩小其面积[1]。作为生物材料的可吸收缝合线现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阴侧切手术中,具有无毒、无刺激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在机体内吸收与代谢,无需进行拆除缝合线,减少拆线给患者的疼痛,手术后瘢痕面积较小,起到一定的美容效果[2-3]。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妇产科患者实施阴侧切手术中实施可吸收缝合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患者,均分为使用可吸收缝合线的观察组和常规缝合线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21±14)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30例;剖宫产患者35例,横切口患者为18例,纵切口患者为17例,阴道分娩患者为15例,会阴侧切口患者10例,会阴撕裂伤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24~32岁,平均(24±8)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25例;剖宫产患者28例,且横切口患者15例,纵切口患者13例,阴道分娩患者22例,且会阴侧切口患者15例,会阴撕裂伤患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可吸收缝合线对患者子宫切口进行连续性的锁扣缝合,在完成以后可以打结但不将线头剪掉;将患者的膀胱以及腹膜反折使用同一根缝合线进行缝合,并和子宫缝合遗留线头进行打结;使用同一根缝合线将筋膜层进行连续性缝合;在脂肪层处使用4-0可吸收缝合线连续缝合,完成后也不进行打结,并使用同一根缝合线对患者皮肤切口的皮内进行褥式的缝合,缝到另一侧的皮缘,并和预留线头进行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对照组的患者使用普通的缝合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其步骤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切口硬结率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做好对比分析工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以及切口硬结率分别为4%、0%、0%,均低于对照组的14%、10%、6%,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2.8±1.2)d和(5.8±3.5)d。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传统的手术切口使用皮肤间断全层缝合,并且缝合的针眼和切口具有一定的距离[4]。由于普通缝合线会对患者的皮肤以及组织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切口疼痛感;普通缝合线的组织相容性较差,影响切口的愈合,甚至造成切口的感染与裂开,并且会在手术后留下较大的瘢痕。目前在阴侧切缝合手术中所实施的可吸收缝合线对患者的皮肤不产生刺激性,对手术的预后不产生影响[5-7]。可吸收缝合线在患者的皮肤内进行缝合,且皮肤外不留有针眼,瘢痕较小,达到患者对皮肤完美的追求。由于可吸收缝合线的相容性较好,因此不需要手术后拆线,减少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8]。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以及切口的硬结率低于对照组,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愈合率96%高于对照组的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阴侧切缝合手术中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愈合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邓文英.可吸收合成线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原医刊,2006,33(15):51.
[2]蕾晓萍.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242例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67.
[3]邬善敏,方伟,赫杰,等.可吸收生物缝合线在普外科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12):1570-1571.
[4]陈友兰.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4):55-56.
[5]叶丽萍,程桂平,张晋.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4):6417-6420.
[6]孙唤明,高连.可吸收缝合线在会阴侧切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3):106-107.
[7]李明,胥迎春.可吸收缝合线皮外缝合会阴切口112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1):45-46.
[8]雷淑霞.可吸收缝合线缝合会阴切口的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