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冬 刘予玲 李树雯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开展,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同时我国医疗体系尚未十分健全,老年人患病概率高,易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成为失能老年人(生活半自理或不能自理,一种或以上功能丧失或损害的老年人)〔1〕。为了缓解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生存压力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需要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长期护理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服务,其主旨并非治愈疾病,恢复健康,而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减轻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者的身体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增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失能情况和长期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建立长期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改善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生存状况提供依据。
1.1 对象 根据河南省城镇的综合发展水平,分层抽取新乡、郑州、信阳3个城市,再按照经济条件和老年人口比例在所选城镇中随机抽取3个行政区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对象为60~89岁之间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共800人。见表1。所调查的老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年满60周岁;②家庭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③应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s)量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和认知功能量表(MMSE)筛选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能。
1.2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面对面直接评定。问卷内容主要包括:①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包括人口特征、家庭结构、生活状况和经济状况;②老年人的失能情况,包括失能原因、照料经费投入及社会支持;③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情况,包括主要照料提供者、照料的主要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年人的照料需求。《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在调查时使用的名称为《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调查》。在正式使用前选用30例小样本进行小规模社区调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1,为可接受水平。
1.3 质量控制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一对一的询问调查,并在调查结束时当场审核问卷的完成情况。对于神志不清、智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均由照顾者代替回答。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25%。
2.1 调查对象的失能情况 在调查对象的失能原因中疾病所占的比重最大,为45.12%。所调查的老年人均患有慢性疾病,且大多数患有多种疾病,患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风湿、心脏病、脑血管病。每月的医疗费用支出在500元以上的有234人,占总调查人口的30.08%。30.98%的老年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见表2。
2.2 需要护理天数和主要护理人员 所调查的老年人在过去一年中的总护理天数为10 119 d,人均护理天数为13.01 d。在所有的护理服务提供者中,70.95%为家庭成员,其中配偶、儿子、儿媳和女儿是最主要的提供者。非家庭成员护理服务提供者仅占29.05%,其中保姆/小时工所占比例最大,为27.38%,街道、志愿者和养老机构所占的比例较小,仅为1.55%。见表3。
表1 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一般资料(n=778)
表2 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失能原因、患病情况以及医疗状况(n=778)
表3 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的情况(n=778)
2.3 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意愿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92.03%的老年人选择社区护理(52.96%)和老年护理场所(39.07%),仅有7.97% 的老年人选择养老院(2.96%)和老年公寓(5.01%)。
家庭规模小型化,使得失能老年人的照料面临极大压力,从而影响了家庭、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较为完善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是解决当前失能老年人问题的有效出路。目前,针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状况,北京等地区已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3,4〕,但是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地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期护理存在区域性的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慢性疾病、医疗费用和护理服务不足是困扰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主要问题。老年人经济收入不高,且大多罹患多种慢性疾病,再加上相对较高的医疗费用,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另外,长期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的不足增加了老年人的照料的困难。根据服务提供者的不同,长期护理服务可分为两大类:由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庭护理服务和由专门机构(如福利机构、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内组织提供的社会护理服务〔5〕。本次调查发现,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社会护理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我国社会化护理事业发展较慢,老年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提供的服务在许多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同时我国家庭传统观念较重,家庭养老是赡养老年人的传统方式,因此家庭护理成为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模式。这种以家庭为主的长期护理模式,会给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增加了社会医疗费用的支出,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6,7〕。此外调查还发现,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失能老年人愿意选择社区护理模式。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较完善的覆盖家庭、社区、社会的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以满足家庭、社会和老年人自身的需求。
为了缓解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面临的压力,构建较完善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总结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老年人护理机构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建设老年公寓、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大力发展日间或夜间托老所、专业医院以及社区医院等各种形式的为老服务机构。这样既能解决低收入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也能为有支付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服务〔7〕。(2)政策支持缓解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人力资源短缺。(3)动员全社会力量,应用多种方式缓解资金压力。增加对基本医疗服务、老年福利事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财政投入,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发展医疗服务事业,建立和推行长期护理保险〔8〕。(4)以社区为中心,开展社区老年医疗服务。建立空巢、孤寡老年人的社会照料系统,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看护和日常服务。(5)注重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如建立专门的老年心理服务热线等,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建设和支持,缓解其心理压力。
1 朱微微,郭 岩.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57-60.
2 孙泽宇.我国城市老年人长期护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6):2138-40.
3 王 静,吴 明.北京市某城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A):2157-60.
4 朱微微,郭 岩.北京市五区县老年人口长期护理机构护理供给现况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78-80.
5 刘艳慧,王玉环.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长期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6):3950-2.
6 黄成礼.北京市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5;4:28-30.
7 田 申.我国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要与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71-3.
8 荆 涛.对我国发展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3):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