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长时间静脉输液的影响

2013-09-21 03:40:5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心理

候 煜 杨 艳 张 芳 丁 霞 杜 青 牧 丽 刘 丹

老年患者由于心功能减退往往需要控制静脉输液速度,输液时间相对较长,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心理护理是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1]。为进一步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长时间静脉输液的影响,我们选取 120例患者实施分组护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 1月— 2011年 10月在我住院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 120例,入选标准:住院期间静脉输液时间超过8小时 /天,且持续 1周以上;排除危重病患者、痴呆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120名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 60例 ,其中男 54例 ,女 6例 ,年龄 73~ 86岁;对照组 60例,其中男 52例 ,女 8例,年龄 74~ 88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静脉输液 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开始研究前对参与人员进行心理护理方法及心理评估方法的集中统一培训。

1.3 心理护理

1.3.1 输液前 护士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患者个人资料和病情特点,熟悉患者所用输液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估算患者一天的输液总量及大致输液总时间。积极为患者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安静、湿度适宜的输液环境。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输液治疗的重要性、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尽量避免谈及输液总量及输液总时间或者以轻松的语言予以淡化,以免一开始就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认真听取患者对输液的顾虑,对于患者的疑问应当予以一一解释。与家属进行沟通、宣教,输液期间让家属全程陪伴,叮嘱家属多与患者聊天交流,讨论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患者对输液的注意力。让患者在轻松的氛围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开始输液治疗。

1.3.2 准备输液时 由操作护士和护理组长共同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仔细选择最为合适的血管进行输液,增强患者的信赖感和安全感。静脉穿刺时,护士应当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注意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对于高度紧张的患者,暂停穿刺,予以充分安抚鼓励后再行操作。穿刺成功后及时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肯定和感谢,与患者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安排责任护士每隔 1小时进行输液巡视,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皮疹、针头移位等情况。在巡视过程中,仔细询问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有无任何不良感受,对患者的合作给予鼓励,使其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增加对护士的亲近感。积极协助患者进行卧位和坐位的变换,卧床和坐沙发的变换,房间内和阳台上的变换,避免患者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状态、一种环境氛围,减轻患者的疲劳感。输液期间,在病房播放一些节奏舒缓、轻松的音乐,为患者提供报纸、杂志、健康丛书等,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烦躁的感觉。

1.3.3 输液结束后 责任护士予以患者 5~ 10分钟左右的关怀陪伴,对患者进行鼓励,告知其成功完成输液治疗任务,整个过程配合的很好,作为老年人能做到这样很了不起。护理组长及时进行输液后巡视,进一步鼓励表扬患者,对顺利完成输液任务的患者制作表扬卡放置在患者床头,让患者充分享受成就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4 心理评估 静脉输液前和输液 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2],量表均包括 20个项目,分为 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SDS主要用于反映病人的抑郁情感,SAS用于反映病人的焦虑情感。总粗分=各项分数相加,标准分=(粗分×1.25)的整数部分。SDS标准分小于 53分为无抑郁症状,53~ 62为轻度抑郁,63~ 72为中度抑郁 ,大于 72为重度抑郁。 SAS标准分小于 50分为无焦虑症状 ,50~ 59为轻度焦虑,60~ 69为中度焦虑,大于 69为重度焦虑。

1.5 统计处理 采用 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心理评估量表分值的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长时间静脉输液后,对照组 SDS,SAS评分明显高于输液前 (t=6.622,9.336;P<0.001);试验组 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213,-7.901;P<0.001)。

表1 两组患者长时间静脉输液前后 SDS与 S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长时间静脉输液前后 SDS与 SAS评分比较(±s)

注:a与输液前比较 P<0.001;b与对照组比较 P<0.001

组别 SDS SAS输液前 输液后 输液前 输液后对照组 51.38± 4.93 57.28± 4.83a 48.95± 3.99 56.70± 5.04a试验组 51.62± 5.22 52.33± 5.54b 49.16± 4.59 49.73± 4.61b

3 讨 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医学模式,该模式不仅关注药物使用、疾病护理,更讲究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使躯体护理的方法得以顺利实施,并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核心的方法、措施和过程[3]。临床可行的一般性心理护理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加强健康教育[4]。患者与治疗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最好的心理药物[5]。针对老年患者长时期静脉输液开展心理护理,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穿刺部位、输液体位以及家属的合作、病房环境、健康教育等各方面。音乐能提高多种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6],通过播放节奏舒缓、轻松的音乐进一步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因此,实施心理护理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过程,显著改善了老年患者长时间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心理反应,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不仅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得到治疗,还使患者的生理、心理达到最佳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1]周郁秋.护理心理学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97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3547

[3]Pegram A.How do qualified nurses perceive care[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7,1(1):48-49

[4]胡佩诚.护理心理学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32-233

[5]Maslow A H.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2nd)[M].New York:Harper Row,1970:248-253

[6]Young M,J eanine E.M usic therapy:A healing art.6th[J].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2002,16(3):153-154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中学科技(2015年11期)2015-11-25 05:09:33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