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卜,彭鲜红
(1.浙江万里学院 现代物流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浙江万里学院 基础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型”转向了“平民化”,教学模式也从单一以“以教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演变成“以生为本”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普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更快地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各高校在探讨的课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知识来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文献,网络因响应速度快、全球一体化、便捷、价廉等优点,给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网络学习”也因其具有学习的松散性和自主性,被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认可。然而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仅需要人机交互,更需要人人交互、相互协作。学习者之间需要融洽的关系、友好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协作研讨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讲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因此,“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依托网络将传统“单向”授业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教师助学,学习者研讨”的协作研讨学习是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新模式。
(1)组成要素
协作研讨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个人和小组获得最大化成果的一种学习模式。
协作研讨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学习者之间清晰明显的正互赖性、经常的小组讨论、促进学习成果的成员间交互、个体任务和职责、频繁使用的人际和小组社交技能。
(2)角色构成
协作研讨学习共同体主要是由学习者、助学者和信息流等三个角色构成。
学习者:学习者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网络学习中,学习者与其他成员之间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缺少交互,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强的孤立感,缺乏学习激情。在协作研讨学习模式下,学习者可选择助学者或其他学习者提供的研讨问题加入学习社区,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难点发布到学习社区,组建协作研讨小组,互助学习。
助学者:助学者是协作研讨学习的“组织者”和“经营者”,一般是专任教师、辅导教师和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角色,为学习者的协作研讨学习活动提供资源、咨询、反馈和指导,调动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其对新旧知识的反思和迁移。采取多种措施,提出相关的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开放性主题,积极参与并组织学习者之间开展专题讨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使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及时对学习者的协作研讨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
信息流:信息流是协作研讨学习共同体构建和维持的必备条件。信息流主要包括结构化知识信息流和互动信息流两类,其中结构化知识信息流主要是指在线课程、专题网站等高度结构化的知识信息,用于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浏览学习,这些信息有助于学习者系统地掌握知识信息;互动信息则是指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协作、研讨、交流、互动产生的信息。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利用网络将各种广域异构计算资源整合,形成一个抽象的、虚拟的、可动态扩展的资源池,再通过网络向用户按需提供计算云、存储云等服务。云计算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并“迁移”到云上,协同工作。给协作研讨学习提供新的支撑平台。
学习者的协作研讨学习是在助学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性,通过选取助学者提供或自己设计的研讨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构建协作研讨小组,成员间相互研讨、协作,共同获取知识。为了便于管理、提高学习效率,主要以课程班的形式开展协作研讨学习,在专职助学者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线课堂教学、自由研讨、在线作业或测试,个性化地完成学习。
图1 学习者协作研讨学习模块功能模型
助学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组建学习班,提供给学习者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业和在线测试题;指引性地发布研讨课题或筛选学习者自主发布的研讨课题,对学习小组的研讨进行综合评核,最终给出正确的评阅意见。能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研讨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进程、效果。
图2 助学者助学模块功能模型
基于云计算协作研讨学习平台由三层体系架构组成。(见图3)
图3 基于云计算协作研讨学习平台的物理模型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整合现有的服务器、存储器和网络设备等真实的物理硬件,利用虚拟化技术对其进行管理,构建“资源池”,创建一个共享的基础设施和计算架构,为上层平台提供计算、数据存储和网络通讯等资源。
PaaS(平台即服务):构建于基础设施平台之上,定义资源使用规划,实现资源的调度与分配,完成用户请求与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提供按需分配、预约、基于负载、基于关联等多种调度分配策略,为上层平台提供开发环境与公用API。部署学习资源、协作研讨所需要的应用软件环境,提供在线课堂、在线测试功能,提供个性化的统计分析系统。
SaaS(软件即服务):助学者通过公共平台组建研讨班,加入学习社区。学习者登录认证后,在个人空间里选择需要的学习社区,加入讨论,进行协作研讨。
云计算的部署方式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行业云。公有云是一种对外开放的云服务模式,由云服务提供商运行,向用户提供各种IT资源;私有云由企业自建,仅向内部提供服务;混合云是私有云结合公有云,一些非主要的应用放到公有云中,而将一些关键性的、保密性较高的核心应用放到私有云中;行业云是根据某个特定的行业需要所设计的云,并将其开放给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
近几年,高校数字校园在建设过程中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网络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依托数字校园部署协作研讨学习平台是最佳方案,具体步骤为:
(1)虚拟资源池的构建
创建虚拟机,部署操作系统。新购买或利用校园网中现有的物理机,创建多个虚拟机,按需求定制虚拟机的资源(CPU数量、内存大小、存储空间、需部署的操作系统及应用服务器中间件等)。
部署虚拟机镜像存储。避免刀片服务器故障影响数据安全,利用虚拟资源池部署虚拟机镜像存储,一旦某虚拟机出现故障,可立即进行虚拟机迁移,保证应用的高可用。
(2)数据库的部署
校园网上部署有很多管理、教学系统,都匹配有各自的数据库,数据的安全就是平台的安全,避免协作研讨平台与其它系统数据发生干扰,应单独构建一个数据库实例,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监控,既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也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库备份。
(3)协作研讨学习平台的部署
协作学习平台涉及的课程多、协作研讨访问量大,部署在性能好的虚拟机上,应有充足的带宽。
(1)评价特征
多维化:对协作研讨学习的评价包括三个层面,包括协作学习小组的绩效评价、学习者个人的绩效评价、助学者的绩效评价。
注重过程:对三个层面的评价主要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来进行,重点应在学习的过程,协作学习小组成员间、学习者与助学者间的交互过程。
评价指标多元化:要合理评价协作研讨学习,学习者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即参与讨论学习的次数、针对每次主题能主动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提出问题的次数、对小组成员问题的有效反应次数、为每次学习活动提交个人学习总结的次数、主动为协作学习小组提供有效学习资源的次数、成员间互评与学习者自评次数。助学者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即创建课程班的个数、提供研讨问题的次数、对研讨小组小结进行正确评价的次数、提供数据资源的次数、批发作业的次数、答疑的次数。
(2)评价方法
加权求和法:将以上量化指标作为因子,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加权计算,A=∑Xi×Pi(Xi为因子,Pi为权重),A的分值作为相对评价依据。
问卷法:合理设计试卷,进行评测。
互评:学习者对助学者进行评价,助学者对学习者进行评价。
有效的协作研讨学习离不开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驱动力,吸引更多的助学者参与到助学行动中。由于协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多数是以探索解决手头的现实问题为主,是“集体参与、共同劳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激励应存在于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发布研讨问题阶段实施激励:鼓励学习者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提供研究内容。由助学者对发布的研讨问题进行评核,对提出有研讨价值问题的发布者给予激励值。
(2)研讨阶段实施激励:提高、活跃研讨氛围,对研讨参与度高、提出的研讨观点得到其他研讨者认可的,由学习者相互评核,获取激励值。
(3)研讨问题总结阶段实施激励:对某一个研讨问题,经过一定时间的研讨后,能进行总结,并得到其他学习者认可,在助学者的评核下,给予一定的激励值。
(4)在线测试阶段实施激励: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自主参加各个阶段的在线测试,达到了一定的成绩要求后,获取激励值。
(5)对提供共享资源者实施激励:鼓励相互助学、资源共享,若提供的学习资源获得了其他学习者的认可,可获取激励值。
助学者的激励值可通过学习者的信任度、助学参与度来衡量。
[1]蔺素珍,李宏艳.协作学习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
[2]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6).
[3]颜红.基于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