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丽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学分制是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去行政化、通过学习管理学生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和教育模式,其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学分的灵活性和学制的弹性有利因材施教和发挥学生潜力,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一般认为学分制产生于1872年美国哈佛大学,至今已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完备的实施系统,时间和实践都证明了其先进性和可行性。学年制易于对教学和学生进行管理,但是培养方案缺乏个性和特点,难于培养富于创造力、具有竞争力的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尤其对以创意创新能力为核心能力的服装设计教育而言,更是弊端重重。
我国服装设计教育从 1990年代前逐渐在学年制基础上进行学分制改革,1995年9月文化部教育司下发了《关于高等艺术院校试行学分制的若干问题》,在改革中先后进行了完全学分制、学
年学分制等不同形式的学分制度探索。我国服装设计教育虽然也在教学计划、毕业要求等方面体现学分的概念,但仍沿袭学年制体系。总体上学分制系统的实行是基于学年制之上,更多是形式上的学分制;而完全学分制导致学生专业深度不足、专业知识系统性缺失和学习质量的不可控。虽然我国服装设计专业学分制改革已进行多年,但仍然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目前我国应用型院校服装设计教育在协同创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的多元化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保证。美国拥有纽约时装学院、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著名应用型服装院校,纽约时装学院是世界最著名的服装设计院校,培养了许多服装设计大师;北卡州立大学纺织学院是全美专业排名第一的院校,其教育体系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两所美国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的学分制度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建立了成熟和完善的实施体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与我国服装专业现行的教育体系进行对比,更能发现和认识我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对推进我国服装专业学分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进而做出一些有益的改革探索。
2.1.1 学籍管理
美国按学分进行学籍管理,修满 24学分为Freshman,25~55学分为Sophomore,56~89学分为Junior,90学分以上为Senior,没有年级概念。美国不同层次高校和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灵活,如本科选修研究生课程的学分在研究生阶段有效;本科大学承认两年制社区学院即职业教育获取的基础课程学分;不同应用型院校之间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学分可以互认,使得休学、提前毕业、延期、转学、转专业可以对接实施。而中国按班级和年级进行学生管理,学生入学后分成行政班级,课程安排和学生管理均在此基础上进行。此外中国每个院校学分标准不一致,难以转换,也不予互认,学籍管理如档案等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专业和学习时间的自由掌握。
2.1.2 毕业要求
美国大学生的毕业与学位的获取必须达到所要求的最低学分,对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20~180学分,每学分至少16周学习时间。如纽约时装学院要求全日制学习 4年内、非全日制学习为8年内,修完120~130学分,并且GPA不少于2.0。北卡州立大学纺织学院获取学士学位要求是四年内不少于122学分。中国对学生毕业要求在时间上比较严格,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延期毕业的时间限制在两年到四年。
2.1.3 学费和学分关系
美国院校按注册的学分收取学费,大部分学校按每学期12学分为基准缴纳学费。如果没有通过课程,需要重新注册学分和缴纳费用。学生在课程开始时试听,再决定是否继续该课程的学习,如果第一周内退出所选课程,学校将该课程的学费退还学生。纽约时装学院非纽约州居民非全日制副学位(相当中国的大专学历)每学分费用为155美元,学士学位每学分为525美元。而中国院校学费按学年收取,与课程和学分无关。
学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选课制度。美国服装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主修课、通识教育课(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和自由选修课三部分组成。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一般包括必修、限选、任选三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如毕业设计和实习等),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专业任选和专业限选。总体来看,中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比例结构大体一致,主要不同点是中国的校必选课、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不可以选择,美国的通识课程和相关课程是可选择的,而专业方向课程不可以选择,并且一些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一些前导课程才可以注册选修。见表1。
表1 中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对比
2.2.1 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中国的校必选课程
美国高校每个学期都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写作、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以及体育,必修但可选择。纽约时装学院属于纽约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符合纽约州立大学要求,包括基本沟通(如英语写作)、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西方文明、艺术、人文学、外语、其他世界文明(非西方文明)、美国历史共十类课程,每类课程均有数目不等的课程供学生选择,约26~30学分,约占总学分的30%。这类课程在中国主要是思想教育课程和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属于必修且无选择课程,在一二年级开设,约占总学分20%。该类课程两者不同点主要是开设的时间是否贯穿大学期间,是否可以从同类的几门课程中选择。
2.2.2 美国专业相关课程和中国学科基础课程
美国相关课程是其他院系开设的入门课程,每个学期均有,约占20%,目的是让学生选修各学科基本的、有代表性的课程,获得广泛的知识,并学习各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技巧。如纽约时装学院学士学位课程需选修四门由艺术学院开设的艺术与文明史课程。中国服装设计专业此类课程多为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和艺术史等大平台课程,在一年级开设,约占总学分30%。相比较而言,美国该类课程更注重学生素质和兴趣的全方位培养,并且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
2.2.3 中美的服装专业课程
服装专业课程使学生可获得本专业系统知识,达到一定深度的知识层次和专业化程度,掌握服装设计、服装纸样、服装立裁和服装制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专业方向课程上,纽约时装学院两年制副学位专业课程共 18门,占总学分52%;本科后两年分针织服装、童装、高级时装、运动服装、内衣五个专业方向,两年共开设16-19门专业方向课程,约占总学分 50%~-60%。第五学期所有专业方向课程相同,主要是针织服装方面课程。比如针织服装方向开设针织服装设计(立裁、先进缝制技术、平面结构设计)、无缝针织设计(Stoll M1)、全成型针织服装设计、力克澎马系统、针织服装系列设计、服装针织设计、纬编原理概述、纬编先进技术、纬编针织结构和设备等课程。而后两年的专业方向课程,必须完成前两年的专业课程才允许修读,某些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前导课程学分,这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同时也保证教学质量。而中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服装设计基础、服装色彩图案、服装系列设计、服装平面制图、服装工艺等传统服装课程,大约占总学分的50%,即使分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课程数量不会超过10门。美国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上比中国要多、精、专,更贴合行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
2.3.1 美国的课程教师排课法和中国的班级排课法
排课对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能否将数量众多的课程、老师和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中顺利进行教和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课程时间根据课程和教师进行安排,同时按年级、专业隔日排课。暑期(Summer Session)也安排课程。如果学生所选课程的上课时间存在冲突,可以重新选课或者调整自己的时间。中国排课方法体现上课时间的统一管理,全校统一管理,按班级优先排课,不适合学分制开设课程数量多的特点。
2.3.2 美国的导师制度和中国的辅导员班主任制度
学生可能过于关注兴趣而选择关联度不大的课程,导致专业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被割裂,或者为完成学分而选择易于通过考试的课程,或者对课程前后顺序不明导致选择的课程难懂,这需要专业教师进行选课指导。美国实行导师制度,给新生安排专业指导老师,每名老师负责一定数量的学生,和每个学生单独见面,指导选课方向,进行选课指导,允许学生遇到问题时自由约定时间和导师见面。中国高校实行班主任制或者辅导员制进行学生管理,注重德育和纪律方面约束,而忽略学习的质量和学习安排,对学分制实行没有产生积极作用。
2.3.3 学习绩效评分
美国为避免学分制只提出学习量要求的缺点,采用五级绩点制衡量学习成绩,A,B,C,D,E分别代表优秀、良好、满意和及格,可再添加+、-进一步划分,如A+,A-等。还有学期绩点平均值(GPA)评价总体学习成绩情况,即各门课程学分数与其所得的绩点相乘的总和除以该学期的学分数。如果GPA低于2.0,降为试读生,如试读一年后仍低于2.0,则被淘汰。见表2和表3。而学分制的成绩评定在中国沿续学年制的规定,一般用百分制表示,难以和学分制关联。
表2 北卡州立大学纺织学院成绩等级表
表3 纽约时装学院成绩等级表
中国应用型院校服装专业推行学分制改革必须首先从思想上理清何为正确的学分制,特别是学分制的各种实现形式和优劣。纠正学分制认识误区,即学分制并非完全自由选课,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与比例来保证专业知识的深度和通识教育的广度,认识到学分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根据上述对中美服装设计专业学分制的对比分析,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推进学分制改革涉及思想认识、学生管理、课题体系、教务系统等方方面面,必须根据我国国情逐步进行、持续推进。
以学生为本位进行学籍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取消班级和年级,建立类似户籍管理的扁平化学生管理系统。又如当前宿舍集中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分配宿舍,如果学生提前修完学分或延期学习,对宿舍床位的空置和再增加存在管理上的困难,可以转为学生自主申请住校和按需分配的模式,也解决了宿舍紧张的问题,回归学校以教学为主的角色。
学分和学费挂钩,对选课进行限制,规范学生选课行为。规定每个学期所获最高学分和最低学分, 如每学期最少选修 12学分,如超过 17学分则需要交纳费用。
毕业要求和学分要求,采取弹性学年制,允许修满学分的优秀学生提前毕业,也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延迟毕业,也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辅修第二专业,也为需要中途停学的学生再次进校学习提供条件。
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课程体系转变,教师在专业方向上需多开设课程,提供足够数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及时更新并开设适应服装行业发展的课程,如针织服装、服装材料和立体裁剪等。这些课程可用单独基础课程或课程模块的形式出现。加强课程的衔接,专业课程在学习前后顺序上需保证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变目前只在第一学年开设的状况,建设分主题、分层次的设计基础课程,使学生在各个学期均能修选素描、色彩、造型、艺术史等各种艺术设计基础或进阶课程,比如色彩课程可开设色彩基础、色彩进阶、色彩应用等层次深浅不一的课程,艺术史可开设如文艺复兴艺术史、洛可可艺术史等以风格为主题的课程。满足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或打算提高相关的艺术设计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即满足学生持续发展其艺术设计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这些课程可放在晚上进行,不占用专业课程所需的学习时间。
校必选课程上开发适合学分制的远程教学课程、网络课程、公开课程,网上学习、跨校跨专业的选修类课程,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资源,使学生学习到他校优秀教师的优秀课程。
打破全校上课时间的统一性,根据教师时间灵活安排。学分制实行选课制度导致大量的课程需要安排,可利用中国习惯的午休时间排课。同时大量的课程也促使教师开新课,提高授课质量,否则选课人数达不到开课要求,教师工作量受到影响,避免学年制下的人浮于事。
导师制度替代班主任制度,实质是由学生日常管理和德育管理向对学生专业指导的转变。导师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行业、专业和自我情况,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指导学生注册选课,避免学生选课盲目性和功利性,确保学分制的教育质量。
制定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和淘汰制度。即使学生选修了较多的学分,如果某些课程无法达到一定的成绩,学生为了不拉低其学期成绩平均值也会放弃该课程的学习,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
其他提高学分制实施质量的方面还包括: 第一,合理规定公共课、艺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选修比例。必须完成前导课程的学习才可以选修更深的专业方向课程。避免大量选课和知识能力结构比例失调导致的教学质量低下。第二,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选课制度导致学生前导课程不同,要求任课教师采取学生课前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已完成的专业课程、职业倾向和对课程的期望,保证学习基础不一的课程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时避免过度依赖教材和照本宣科,学生无法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因此缺席不多,从而保证了出勤率。
[1]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2009-2010.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 Semester-by-Semester Curriculum: Fashion Design Concentration. College of Textiles,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2011.
[3] 冯阳.学年学分制下的艺术设计学科课程体系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5):119-124.
[4] 王玥.美国高校学分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226(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