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丹 张玉峰 黄宇清 王 娟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0)
我国每年终末期肾衰的发病率为10/10万人〔1〕。40岁以后,肾脏的各种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健康体检中可发现有17.3%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而在住院病人中患泌尿系疾病的老年病人占3.4%~6.3%,是老年住院病人的第8位死因,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本研究应用黄芪丹参合剂治疗早中期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0例,疗效满意。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肾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60例。①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气虚血瘀证;可逆性加剧因素(如感染、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等)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②排除标准:肾功能分期处于衰竭期及尿毒症期的患者;孕妇、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有生育计划者;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如心脑血管、肿瘤、甲亢、严重炎症等消耗性疾病)。
1.2 分组及干预
1.2.1 分组 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①治疗组:30例(其中肾功能正常者10例,代偿期15例,失代偿期5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 40~75〔平均(55.36±2.05)〕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病程(30.80±9.09)个月。②对照组:30例(其中肾功能正常者10例,代偿期13例,失代偿期7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2~76〔平均(57.83±2.66)〕岁,病程1个月~40年,平均病程(31.33±8.17)个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差异(P>0.05)。
1.2.2 干预方案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对照组以常规降压、抗凝、降血脂、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服黄芪丹参合剂(黄芪30 g、丹参30 g),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积分、血肌酐值、24 h尿蛋白定量;肾纤三项: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olⅣ)及层黏连蛋白(LN)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症状积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标准完成;生存质量积分采用SF-36量表完成;血肌酐值、24 h尿蛋白定量、肾纤三项的检测均由本院检验科完成。
1.4 疗效判定方法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及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临床控制15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治疗组临床控制17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两组差异显著(χ2=5.76,P=0.02)。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在主要症状积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具体症状方面以乏力症状改善最为明显(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治疗前比较:3)P <0.05,4)P <0.01;下表同
?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值比较 治疗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尿蛋白及血清肌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2.5 两组治疗前后肾纤三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ol-Ⅳ的水平(P<0.01),对血清LN及PC-Ⅲ的水平影响不大。见表4。
2.6 60例患者肾纤三项与血肌酐相关性分析 Col-Ⅳ、PC-Ⅲ、LN三者与血肌酐水平无线性相关,三者之间水平亦无线性相关。
表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n=30)
表2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s,n=30)
生存质量 治疗组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生理功能(PF) 70.53±10.76 89.53±17.661)3)69.23±11.33 71.33±21.00生理职能(RP)62.55±22.35 79.33±27.121)3)63.36±23.76 68.23±23.18躯体疼痛(BP) 66.23±18.31 78.19±15.323) 68.33±22.86 71.23±11.50总体健康(GH)58.67±22.29 76.13±13.591)3)60.17±16.33 63.52±15.58活力(VT) 55.76±18.35 69.98±17.011)3)56.86±13.33 58.14±23.96社会功能(SF) 66.78±13.63 88.72±13.561)3)68.26±10.18 69.10±10.23情感职能(RE)67.35±25.27 79.69±22.361)3)68.58±15.59 70.33±23.19精神健康(MH)66.87±13.76 80.12±16.131)3)69.28±15.65 70.02±23.1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值比较(±s,ng/ml,n=3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值比较(±s,ng/ml,n=30)
组别 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 治疗后血肌酐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36±0.12 138.53±18.32 1.25±0.18 128.86±3.32治疗组 1.46±0.13 145.63±12.23 0.83±0.111)2)98.37±3.611)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纤三项指标比较(±s,ng/ml,n=30)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肾纤三项指标比较(±s,ng/ml,n=30)
组别 时点 Col-Ⅳ PC-ⅢLN对照组 治疗前226.36±10.67 23.63±2.33 152.81±13.26治疗后 218.62±21.28 16.27±1.25 138.33±15.16治疗组 治疗前 233.68±15.96 22.36±2.38 140.23±8.12治疗后 141.63±15.621)4)14.36±1.56 103.12±5.331)
慢性肾脏疾病基本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其中,本证以气虚证为主,标证则以血瘀最为明显〔3〕。因此,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提出以“气虚血瘀”作为慢性肾脏疾病的基本治则〔4〕,笔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一直采用“益气活血法”组方的中药复方来防治肾脏纤维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5〕。目前,许多学者均运用“益气活血法”防治慢性肾脏疾病,而且其选择药物也以黄芪、三七、冬虫夏草、丹参等为主。贾秀琴等〔6〕对中药抗肾纤维化用药规律的探析结果也显示黄芪、丹参在常用的抗肾纤维化药物中使用频次最高。因此,本研究选取了黄芪和丹参组成药对为主来干预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的进展。结果表明黄芪丹参药对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减少尿蛋白含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减轻慢性肾病患者肾纤维化的程度,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病情的进展。
血清中Col-Ⅳ、LN及Ⅲ型前胶原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内器官纤维化的情况〔7〕。本研究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并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再次验证了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其原因考虑与不同的基质所对应的基质降解蛋白酶不同,系膜细胞产生的多种酶类及其抑制物因子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上述基质的降解有关〔8〕。
在慢性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单纯使用有效率、治愈率等指标来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已经不够准确。生存质量着重考虑治疗对患者不同生活方面的正负影响,生存质量的评定可以较好地反映药物或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情感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地影响,从而能够较为全面地评价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其治疗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人体各个系统的状态,从多个角度对人体机能状态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中医学的诊疗过程也就是现代医学所涉及的生存质量的干预过程。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传统疗效评价指标中,加入生存质量的内容,能够更加准确评价中医药疗法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芪、丹参药对在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王海燕.肾脏病学〔J〕.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85.
2 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06.
3 包 崑,杨霓芝.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证及其兼夹标证分析〔J〕.江苏中医,2000;5(21):10-1.
4 钟 丹.杨霓芝教授益气活血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运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1):624-5.
5 钟 丹,杨霓芝,赵代鑫,等.中药复方通脉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8(28):88-91.
6 贾秀琴,李雪梅.中药抗肾纤维化用药规律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12):739-40.
7 Liu,Y.Renal fibrosis;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eutics〔J〕.Kidney Int,2006;69(2):213-7.
8 席春生,刘 丽,钟建庭,等.尿毒症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