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进 齐平建 刘建生 于 东 王华民 及时雨 李钦涛 沈凤彪 付 浩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9)
外科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手段,在危重症早期救治中意义重大〔1〕。随着外科器械及理念的发展,目前有多种血肿清除术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其中有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内镜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等〔2~5〕。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可减少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影响〔4,5〕。本文拟比较微创手术和常规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3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61~79岁,平均(67.09±9.24)岁;出血量 21~112 ml,平均(42.74 ±12.50)ml;出血位置:基底节26例,脑室内17例,脑叶内14例,丘脑11例,其他5例。纳入指标:(1)均经CT检查确诊;(2)手术指征明确;(3)CT中线未移位。排除手术失败、硬膜外血肿及颅内动脉瘤或动脉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和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两组的例数、性别、年龄、出血量及出血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4〕:根据CT确定血肿位置,标记穿刺层面和穿刺方向,颅骨锥孔,锥开硬脑膜,用带针芯的硅胶引流管缓慢进针,达到预定深度后拔出针芯,采用注射器(装有生理盐水)小心抽吸血肿,抽出1/3血肿后,调整引流管进行引流操作,并于头皮固定引流管后接入引流袋。对照组给予常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两组术后均行动态CT复查,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 w的意识状态,治疗3 d、1 w和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残留血肿体积、血清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治疗1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并随访术后的并发症。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评价意识状态,分数3~15分。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评价预后情况〔6〕:5分:恢复良好,4 分:轻度残疾,3 分:重度残疾,2 分:植物生存,1分:死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和hs-CR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水平。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s)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s)
组别 年龄(岁)出血量(ml)出血位置(n)基底节脑室内脑叶内 丘脑 其他对照组65.28±9.78 45.72±14.57 13 8 7 5 3观察组68.25±10.61 39.86±15.62 13 9 7 6 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其余均以±s表示并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41.21±6.53)min,明显低于对照组〔(171.22 ±50.61)min〕(P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意识状态 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治疗1 w后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3~6分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12分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和残留血肿体积均优于治疗3 d和1 w后(P<0.05),观察组治疗1 w后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3 d后(P<0.05);除治疗3 d后的NIHSS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的两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hs-CRP和NSE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观察组仅治疗1 w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78%vs.5.41%,P<0.05);两组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意识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和血清生化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和血清生化指标比较(±s)
与治疗后3 d比较:1)P<0.05;与治疗后1 w比较:2)P<0.05;与对照组比较:3)P<0.05
组别 NIHSS评分 残留血肿体积(ml) IL-6(ng/L) hs-CRP(ng/L) NSE(ng/L)对照组 治疗3 d后 38.15±7.21 11.50±4.52 46.83±9.68 83.44±12.52 123.29±12.54治疗1 w后 34.23±6.68 9.31±2.67 27.46±6.511) 72.63±8.631) 92.30±7.271)治疗1个月后 23.77±3.921)2) 5.42±1.301)2) 7.68±1.461)2) 11.80±3.821)2) 12.62±2.631)2)观察组 治疗3 d后 40.59±8.53 7.86±3.053) 48.15±7.27 78.92±15.34 138.72±10.38治疗1 w后 27.61±6.471)3) 6.70±1.643) 16.22±4.651)3) 41.76±9.891)3) 75.54±9.521)3)治疗1个月后 16.29±4.751)2)3) 3.56±0.891)2)3) 4.37±0.681)2) 9.55±2.201)2) 9.18±3.261)2)
表4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n(%)〕
2.6 两组术后1个月的预后情况 观察组的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的预后情况比较〔n(%)〕
高血压脑出血是老年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在我国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 ~30%〔6〕。该病的病理为脑实质出血,继而导致脑内血肿,最终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损害。外科手术可有效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基本原则是清除血肿,同时改善局部血流并缓解血肿占位效应。早期治疗有利于减轻血肿分解形成有害物质的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需考虑治疗时间窗和术式,一般脑出血后6~7 h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超过时间会发生细胞毒物导致的继发性脑水肿,造成不可逆损害〔7〕。
目前,微创手术和传统开颅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治疗术式,前者包括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内镜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等〔3~5〕。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脑组织损伤小等,但缺点是止血不彻底,易导致再出血。由于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立体定向准确,可保证引流通畅,避免损伤血肿导致的再出血〔4〕。此外,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使用的硅胶软管穿刺道的变形性较好,易于调整,不影响引流效果。
本研究发现,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时间较短,体现了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可有效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抽吸不彻底。开颅手术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彻底清除血肿,有效防止继发性脑水肿,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对脑组织的损伤大,同时预后差,患者具有风险〔5〕。研究指出,血清炎症和NSE水平可用于评价脑出血的治疗情况,与预后有关〔8,9〕。本研究表明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有早期缓解炎症反应和降低神经损伤的作用,为患者的恢复争取了时机。
综上所述,锥颅血肿引流术微创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血清炎症和NSE水平,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1 季祥举.老年高血压脑出血98例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58-9.
2 陈祎阳,焦德社.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4):566-8.
3 杨理媛,孙晓川.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三种术式疗效和预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1040-2.
4 段虎斌,蒯 东,郝春艳,等.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75-7.
5 杜 海,丁 伟,吴晓东,等.锥颅血肿抽吸并侧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60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8):815-6.
6 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5):456-64.
7 翟 勇,夏 冰.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时机及术式选择〔J〕.医学综述,2008;14(1):110-1.
8 张明伟,彭 俊,刘 阳,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2):138-41.
9 李 波,曹国彬,伍健伟,等.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5):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