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业银行工作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2013-09-18 09:32
时代金融 2013年7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培训工作

林 瑜

(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福建 厦门 361 000 )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应依据激励理论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商业银行的激励因素为着眼点,通过对商业银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寻找出影响商业银行员工工作绩效的激励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从理论和操作层面上系统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指引,以期为银行后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与建议。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与激励机制

(一)打造商业银行的世纪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研究表明其对组织成员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这一激励作用指的是组织文化具有使组织成员发自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特别是它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牵引;组织文化不是消极被动地满足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而是通过其效用的发挥,将奉献精神根植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由此,组织文化作用于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对组织的整体业绩产生持续的影响,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文化的激励过程示意图

1.准确定位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

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组织文化代表着企业高层和员工的思想观念,其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质。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来说,组织文化并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具持久性的。尤其是在一个由员工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里,组织文化反映的是员工自身的需求特点。笔者通过一线的管理实践工作发现,商业银行员工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较强的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动机,如果管理层能够利用企业精神、价值观、愿景和使命等对员工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实现员工内心诉求与组织文化的对接,就能够使员工的这种文化内驱力指向企业目标,为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鉴于组织文化的重要意义,笔者以为,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组织文化在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商业银行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环境与氛围,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造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笔者以为商业银行首先应该从诚信、团队意识和责任心传递三个层面来树立员工和组织的责任心;其次发展员工,不断帮助员工成长,为员工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满足客户需求,加强员工客户需求意识培养,争取把一切问题都留在企业内部解决;最后要注意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氛围,提升银行业务的创新水平,

2.关注商业银行组织文化的塑造过程

在现代经济中,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企业招聘、员工培训教育、象征性活动以及文化传播等方式来实现企业组织文化的塑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招聘,考察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从中挑选出能与企业组织文化相容的员工,以利于对银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传承;而在员工入职后的培训教育上,银行管理层也应该将银行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根植于整个培训过程中,让员工时刻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氛围。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庆典以及大众传媒等方式来实现企业文化的外向传递,扩大企业的舆论影响。

3.建立良好的商业银行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物质生活普遍得到提升的当下社会,人们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建设。基于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立志于为员工构建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尊重每位员工的劳动成果,倡导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让员工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工会和团委组织来弘扬企业精神,丰富员工生活,加深员工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激励效果。

4.组建商业银行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日本企业在确定本企业管理模式时非常重视全体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具体应用“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企业提升制”等制度将“主人翁”意识根植于每个员工内心,构建起企业与员工间的命运共同体关联,构建了独特的组织文化,并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日系企业的成功让笔者意识到建立员工和企业命运共同体组织文化的巨大激励作用。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企业集团,让员工明晰银行的战略计划、财务目标和企业实际运营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员工树立全局意识,明白各自经营活动对全局的影响,从而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感;帮助员工加强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可以激发团队的超越意识,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银行的持续发展。不过在实践工作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保持员工的独立性,在工作上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性,激发员工创造性工作的愿望。总之,只有让员工真正了解自己所在的企业,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和地位,才能搭建起企业与员工间的命运共同体关联,实现员工与银行间利益的对接,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最大的激励效果。

(二)以分权为手段加强商业银行的组织间沟通

1.建立商业银行的扁平化组织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银行的员工,特别是主管层,都非常看重授权激励,更多的受访个体希望上层领导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自由空间,使自己能够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具体而言,授权是指让员工承担责任,拥有自主权,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基于此,笔者认为,部分商业银行应改变原有的组织管理架构,在商业银行内部推行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模式。

扁平化组织是一种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形态,是与分权管理相适应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它改变了原来层级组织结构中的企业上下级组织和领导者之间的纵向联系方式,被管理者因此而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从而使得员工在工作热情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不过,在具体的授权过程中,商业银行管理者要保持相当程度的自信和对下属的充分信任,同时要时刻关注授权后工作的进展情况,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监控,把握工作的大局走向。

2.建立商业银行的员工沟通机制

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员工的工作收获一大部分来源于非正式的交流。通过与同事的自由交流和开放式讨论,员工的思维得到了转换,创造性得到了提升。据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建立员工沟通制度,以利于银行各层级员工进行交流。一方面,银行可通过构建餐厅、咖啡厅、健身房、会议室和室内外休息平台等公共场所为员工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营造跨层级、跨职能的沟通氛围。另一方面,可设立行领导信箱,每周还可确定一天为行领导接待日,倾听来自总部及下属分支机构员工的工作或生活诉求,以便于高层管理者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及银行的实际运行状况。

3.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晋升制度

在商业银行内部,选择人才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内部晋升,一种是外部招聘。过往的事实显示部分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出现职位空缺时较少考虑到内部员工,比较倾向于从外部引进人才。笔者认为,外聘人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经营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组织忠诚度、可塑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均与内部员工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注重内部晋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事实证明,通过内部晋升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与企业融合较快、适应性较强,对组织的认同感较高。同时由于其在组织内工作时期较长,以往对其业绩和能力的考核能帮助管理者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银行发展过程中,管理层更应倾向于吸收新人加以培养,采用内部晋升制度。首先,可以能力作为晋升的依据,若员工在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相同时,则可优先考虑较高资历的员工;其次,在以工作绩效作为衡量员工能力标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在管理方面的发展潜能;最后,要建立公平开放化的晋升机制,即在银行内部能够做到有效传递晋升信息,保证每位员工都得到公平均等的晋升机会,

(三)合理运用精神激励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本的物质保障已不再是人们择业的首选指标,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为了满足员工的这一内在诉求,商业银行应该合理运用荣誉激励、职位激励和职称激励等精神激励手段,打造企业组织文化,提升员工的职业价值。

1.荣誉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人或群体的高度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名节,珍视荣誉,这一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在年终时,可以颁发“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学标兵”,“优秀干部”等荣誉称号以公开表示对员工工作的认可。这样既可以满足员工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的心理诉求,也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了效率。

2.职位激励

晋升既代表着责任的增大,也意味着报酬的增加,兼有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二者的作用。一方面,晋升可以使员工得到荣誉、声望和权利,使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获得更多的报酬和更高的特遇,从而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反之,降职与责任的减轻,报酬和待遇的降低则是一种负激励,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工作人员感到压力,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绩效。商业银行管理者应该学会运用正向与负向的职位激励,在两者中寻求一种平衡,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职称激励

在工作单位评定职称,是企业对员工工作年限、学历、工作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评定,是员工资历、能力的一种证明。为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在行业内部设计专门的职称评定系统,并作为晋升机制中的重要考核标准。如初、中、高级职业技师职称的评定都是对商业银行职工的一种有效激励。

二、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

(一)建立公平有效的商业银行全面薪酬制度

有效的薪酬体系应对内具有公平性和可接受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其依据就是科学规范的绩效和综合能力评估体系。而传统的薪酬制度往往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忽视对业绩和综合能力的考量。激励目标的单一和激励方式的匮乏最终无法形成对员工的有效激励,支撑企业的长期发展。基于此,笔者在总结传统薪酬制度单一化、片面化的缺陷后,认为商业银行应制定全面薪酬激战略,以其期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员工进行全面评价,突出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笔者以为,商业银行设计的全面薪酬制度包括内部薪酬和外部薪酬两部分,其中对员工起主要激励作用的为外部薪酬,包括年度工资收入、中长期激励以及全面福利计划等,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商业银行全面薪酬制度构架

1.年度工资收入

基于全面客观的考虑,笔者设计的年度工资结构以“3P”(person、position、performance)为原则,即最终的年度收入由岗位工资、胜任能力工资和绩效奖金组成。其中,岗位工资以岗位为标准,遵循同岗同酬的原则,细化等级和岗位,并参照世界著名咨询银行的岗位要素评价法,从工作责任、知识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环境四个层面来进行评估;胜任能力工资则主要根据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经验、业绩表现、创新能力以及责任心等要素来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等级,它将是员工工资差别的重要决定因素;绩效奖金则是以岗位工资和胜任能力工资为基数,按照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确定比例进而确定绩效奖金金额,具体包括月度/季度奖金和年度奖金。其中月度/季度奖金的发放依据员工月度/季度考核结果和各自的工资基数确定发放金额,年度奖金则根据银行年度利润及相应的提成比例确定奖金的发放金额。

2.中长期激励计划

考虑到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员工在银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笔者认为仅仅通过调整工资收入结构来激励员工还远远不够,员工的长期利益并未得到充分保障。为了把员工的长期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起来,体现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激励原则,我们又设计了具有中长期激励作用的员工持股计划和EVA管理系统。

(1)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ESOPs,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纪5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它的基本哲学思想是员工有权参与企业内部管理,并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即“企业财富是员工创造的,企业利润首先要回报员工”。员工持股计划,一方面使员工持有银行的股份并参与银行“剩余价值”的分配,增加了员工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分配不公、劳资矛盾尖锐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评选标准,采取360度全方位的测评方式,确定员工持股的具体人员,并在所有岗位中按比例分配名额(不同岗位的比例不同)。在此基础上,银行可以在员工的月绩效工资、年绩效工资和奖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购买商业银行股票,并享有一定比例的优惠政策。

(2)EVA管理系统

EVA即经济增加值,是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一种长期激励手段。其理论渊源出自于诺贝尔奖经济学家默顿甲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1958年至1961年关于银行价值经济模型的一系列论文。用公式表示即:

EVA=销售额-经营成本-注册资本

而将EVA价值与薪酬挂钩,就构成了EVA管理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人的货币奖金,即把EVA增加值的一部分回报给管理人。按此逻辑,企业也可以提取EVA的一定比例发放给员工。如此一来,EVA奖励计划把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使职工能够分享企业的财富,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3.全面福利计划

全面福利计划包括强制性福利计划和菜单式福利计划,其中菜单式福利计划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较强。

(1)强制性福利计划

强制性福利计划是为保障员工未来合法权利而由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下来的福利形式。商业银行强制性福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等。这些强制性福利是政府规定的必需缴纳的保险项目,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

(2)菜单式福利计划

笔者认为,企业福利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只有结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量身定制的,更具针对性的福利计划才会真正产生激励效果。为此,笔者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设计了一套菜单式福利计划。

①住房贷款利息给付计划

首先针对商业银行员工年龄层偏低且处于婚育高峰的实际状况,以及部分外来人才的流动性危机,制定《内部员工购房优惠办法》,具体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职务高低,给予不同比例的优惠。其次,针对多数员工需要贷款购房的问题,商业银行还可以出台与员工薪酬及职务级别挂钩的贷款规定,并由银行在规定额度和年限内逐月支付贷款利息。也就是说,员工的服务时间越长,所获的利息补贴就越多。

②商业人寿保险计划

对于商业银行的部分高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员工来说,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不能带给他们过多的触动。商业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专门为这些关键职位的员工购买商业人寿保险,增加员工和商业银行间的情感羁绊,从细节处打动员工,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完善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考评作为各项激励措施制定和实施的依据和保障,不应仅局限于考评员工工作绩效这一核心环节,而应将组织文化、企业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考虑其中,同时将结果反馈这一相对孤立的环节与员工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绩效管理体,具体如图23所示。

图3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流程框架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来加以强化和改进:

1.正确的定义、考评和反馈绩效

绩效确定了企业员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是进行绩效考评的基础,也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定义绩效标准时,高层管理者必须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与员工达成共识,以避免双方在标准认知上出现偏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个健全合理的考评方案并实施评估即为绩效考评。在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应定期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并及时进行反馈。值得注意的是,绩效反馈并不仅仅限于向员工本人反馈结果,管理者应根据考绩中获得的信息与员工进行交流,对员工进行适当、明确的指导,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

2.建立有效的工作绩效收集分析机制

为了使绩效考评有据可循,走出以往凭感觉和主观印象打分的误区,建立工作绩效收集和分析机制是极为必要的。尤其是商业银行内的非经营部门,由于其工作目标难以量化、工作结果难以衡量,必须以员工的工作行为记录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以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3.构建绩效薪酬联动机制

将公正合理的绩效结果与薪酬奖惩机制联系起来可以大幅提升员工激励的效果。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考评结果,对高绩效员工给予薪酬福利奖励,对低绩效员工给予一定形式的压力或惩罚。通过利益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牵引、激励和约束,真正实现“让工作业绩来说话”。

三、商业银行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激励机制

(一)注重商业银行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一般而言,员工对培训的需求是比较强烈的。就目前来看,笔者认为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现有的培训制度还不能满足员工的这种需求,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培训在目标设定上和员工预期并不一致,在培训方式上比较落后,在培训成果上也缺少明确的评估机制。当企业培训不能着眼于员工的职业发展,不能使员工获得价值提升时,培训的激励作用就难以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商业银行必须在企业的培训制度上加以完善。笔者认为,商业银行改进的员工培训体系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培训的各项制度,把员工培训纳入银行用人体制

在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起完善培训的各项制度,具体包括:培训计划制度、培训上岗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时间保证制度、培训考评制度、培训质量跟踪制度等。将银行的培训制度与员工岗位调整、提拔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统一起来,让员工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2.准确定位员工的培训需求,使银行培训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

培训需求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产:工作变化、人员变化;工绩效不理想;人才储备战略等。因此培训需求的定位要从员工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维度来加以综合考量,即要判断出哪些员工需要哪些业务方面的培训。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方式,在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之后,了解受训者的心理预期,构建员工职业目标与企业业务目标的关联,实现培训需求与银行业务部门岗位需求的统一,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3.科学设计培训方案,灵活选用培训方式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根据培训的真实需求和受训者的特质,并结合要实现的目标来设计培训方案。另一方面,在实施方案时,商业银行可以选择短期集中授课、自学或内部局域网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进行。在集中授课时,培训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选择讲授、角色扮演及案例讨论教学方式,以提高员工学习和训练的热情。

4.加强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是为了找出培训方案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下次改进,也是为了给受训者和组织者一定的压力和动力以提高培训质量。商业银行的评估体系可以包括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从激励的角度看,事前评估可以保证培训需求定位的科学性,使受训者能够认真学习并对培训项目满意;事中评估是对培训实施过程的全面监测和系统考察,及时发现员工学习方面问题,采取措施对计划进行调整;事后评估是用以衡量受训者参加培训后是否掌握了培训目标中确定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或其他成果。总之,通过对各个阶段培训效果的评估,可以提高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督促员工学习,促进培训成果的运用,真正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

(二)完善商业银行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金融服务型企业,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员工的自主性普遍较高,重视追求自我成就和满足感。员工工作不仅是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同时还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因而对职业成功和职业成就寄以厚望,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员工普遍希望在商业银行成长的同时,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因此,商业银行要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一定要重视员工职业的发展,这既是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岗位成长,进而实现自我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如何为员工设计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道路,以合理的薪酬留住人才,以科学绩效管理激励引导员工的个人发展,并塑造现代化的组织文化以增强影响力,是目前银行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

1.帮助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计划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意向。在新员工入职后,由所在部门直接上级负责与新员工谈话并填写有关表格,帮助新员工明确职业发展的意向;其次,进行个人特长及技能评估。从管理层和员工自身两个层面来进行评估,以求达到全面客观的目的;再次,由人力资源部对上述评估结果进行核查,了解本年度银行员工的发展状况并制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最后,银行内部还应建立员工职业发展归档制度,以作为员工对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依据。

2.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笔者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将员工职业发展道路分为“纵向发展”、“横向发展”两个方向。

(1)纵向发展

笔者在这里定义的纵向发展指的是传统的晋升道路,即级别的晋升。银行内部若出现职位空缺,应首选内部招聘,即银行所有的招聘信息都会优先向内部员工发布。此外,纵向发展方向中又分为管理发展通道,销售发展通道和技术发展通道。其中管理发展通道适用于银行各类人员,销售发展通道适用于从事市场销售和服务工作的人员,技术发展通道适用于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从而使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均有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图4 商业银行员工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路径设计示意图

(2)横向发展

在银行结构日趋扁平化的今天,传统的级别晋升已无法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发展自己的多种技能,笔者提出了“横向发展”的通道。具体表现在工作的丰富化和工作轮换制度上。工作丰富化指在员工的现有工作中增加更多的挑战性或给予员工更多的管理或业务责任,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轮换是指在银行的不同职能领域中,或在某一职能领域的不同岗位上,为员工做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安排。锻炼员工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

[1]林瑜. 工作激励方法的理论发展及应用刍议- 基于激励理论的研究回溯[J]. 时代经,2013,(05).

[2]张雷. 组织文化激励与绩效关系的案例研究[J]. 经济,2004,(05).

[3]朱清香、,胡望斌.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模型设计[J]东方论坛,2003,(03).

[4]罗军.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创新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03.

[5]王琳. 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 重庆大学,2003.

[6]黎婧. 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激励机制的思考[J]. 金融管,2007,(09).

[7]岑蔚彤. 新时期企业激励机制的探讨[J]. 企业管,2009,(03).

[8]罗建好. 员工激励制度现状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2010,(03).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培训工作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不工作,爽飞了?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选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