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彤 秦娟娟
26年来,他一直在做一件事——气体净化,他要为美丽中国的梦想精心配方。
从大学毕业到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工作至今,毛松柏这26年来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气体净化。
这项今日看来因与低碳环保经济密切相关而风光无限的事业,当年几乎是在一片荒原中起步。从最初4个人的专题小组发展到今天仅博士毕业生就有6人的研究所,毛松柏与他的团队不仅在气体净化的科研成果上硕果累累,他们独有的溶剂配方更为国家低碳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毛之队的事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 毛松柏在现场。陈斌 摄
1986年,从山东大学毕业的毛松柏走上了工作岗位。当时的大学生毕业是包分配的,出生于宜兴的毛松柏一心想回江苏,被分配榜单上化工部南京化工研究院的名字吸引了。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下了火车,过了大桥,呈现在他眼前的居然是一片农田,这个视觉冲击彻底颠覆了他的想象。
1992年,经历了几年实验室里的摸爬滚打后,毛松柏成为研究院气体净化研究所一名组长,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科研方向。当时该所主要从事的是合成氨原料气净化,且已获了不少全国奖项。作为该所最年轻的胺法组组长,毛松柏必须找出自己的一条路来。经过反复思索,他把目光放在了烟道气二氧化碳脱除和原料气脱硫上,这在该所属于未经开垦的处女地。
1998年初,贵州赤天化集团有限公司为了解决催化剂热加碱脱碳问题找到该所,在与对方讨论技术问题时,毛松柏意外得知赤天化在生产50万吨尿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当时的天然气合成技术造成了氢多碳少的局面,假如无法及时捕集二氧化碳,尿素产量至少减少20%。让毛松柏最感兴趣的是赤天化内部的两套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当时均存在着设备腐蚀、溶剂降解严重、能耗高等多种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松柏感觉脱碳的春天来了,多年的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终于开始向工业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为此,毛松柏带领胺法组成员对烟道气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进行了多项研究。
2003年,毛松柏把该技术正式命名为低分压二氧化碳回收新技术并申请专利。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及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鉴定结果显示: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十多家企业同时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该技术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
2008年金融危机的寒潮席卷全球,但气体净化研究所当年的溶剂销售收入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400多万元。一边是媒体连篇累牍的对经济衰退的报道,一边却是市场旺销的融融春意,如何解读这冰火两重天的奇怪现象?毛松柏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泡在溶剂用户的厂里,他敏锐地察觉到风光无限背后潜伏着巨大危机。他对所里的员工说:“我们必须抓紧研究新型配方。如果溶剂不改,我们走不远,将来一个厂都不会用。”
研制新配方最大的难度在于准确把握未来化工市场的需求与走向。毛松柏通过调研,认为新溶剂必须解决老溶剂能耗高的难题。方向明确了,新溶剂配方的研制工作在2009年悄然起步。当时所里引进了第一位博士江洋洋,毛松柏为她确定的课题就是与新溶剂研发紧密相关的复杂气源条件下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
2010年,毛松柏预料之中的溶剂市场萎缩出现了,最红火时每周发两卡车货的景象不见了。用溶剂养活科研,靠科研创新配方,这样相互支撑的两条腿提供气体净化研究所向前飞奔的动力源。如今,溶剂销售受阻,逼迫毛松柏加快了新型溶剂的研发步伐。
在毛松柏的率领下,一支以江洋洋为核心的8人团队全身心扑在工作上。2010年夏天,研发工作进入小试,小试每天从上午8点到晚上11点,足足做了半年多,分析数据达数千个。就这样,雏形配方在千百次的分析比对后诞生了。
2011年,研究院根据他们的最新研发成果申报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年3月17日,由研究院作为课题承担单位的“大规模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及封存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通过科技部审批,并正式立项启动,毛松柏也成为此项目的首席专家。
2012年9月,经过模试与中试的新型配方在胜利油田首次实现工业化应用,能耗比原来大幅度下降30%,工业化应用结果非常理想。然而,毛松柏并不满足,他要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检验自己的成果。川维就是他瞄准的新平台。从胜利油田回来后,研发人员根据应用情况优化配方,再做模试,只待川维年度大修结束即投入应用。
气体净化研究所陆续引进了6名博士。每场博士毕业生招聘面试会,毛松柏都参加,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考察应聘者能不能沉下来搞研究。在他看来,能够将心思沉下来是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与毛松柏同期分配到研究院工作的十多个本科毕业生,目前留下来的就他一个人。无论是事业困难时期的清贫,还是事业成功后的辉煌,都没有影响他内心对科研的热爱与坚守。他希望自己团队也能多几个真正热爱事业的青年人才。
毛松柏前瞻性地看到了气体净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根据每位博士的学术特点安排了各自的课题,6名博士就有6个不同的方向。如果说气体净化研究所已经是一株大树,他希望这6名博士就是从树干上新萌发出的枝条,不断地从树干汲取丰厚的营养,不停地茁壮自己的肢体,向着更为宽阔的天空延伸。
“当然,并不是每位博士都能成为领军型的人才。”毛松柏不仅给每位博士当主角的空间,还让每个人都承担所里的其他课题,为他人当配角。这既是因为团队合作的科研需要,也是考虑到一项科研成果从开发到应用需要8至10年时间才能够成熟,其中变数很大,万一他们自己的研究方向走不通,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有突破、出成果。毛松柏说,自己离退休还有10年的时间,这10年中所里还要引进博士,希望未来能够在他们中间出现3到5个领军型人才,继续带着这支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毛松柏的目标已经不再满足于国内领先,他要在气体净化领域达到国际领先,让美丽中国的梦想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