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时代化探析

2013-09-16 07:08蒋卓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江泽民胡锦涛比较分析

蒋卓

摘 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经济体制。通过对我国几位领导人提出和坚持的市场经济理论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他们的经济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市场经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73-02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起点低、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在吸收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时代背景不同

第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时期。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的基本矛盾已经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与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当时党和人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艰难和复杂的,在1957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中,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一些曲折。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都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弄清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实行改革开放。直到党的十四大召开,才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定下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要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特征,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潮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于整个世界和社会的改革时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人类进入到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二战”后,高科技发展迅速,许多国家都在航空和核工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要想使得本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就要把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市场经济的观念也随之发展,要想融入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在经济体制上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企业中进行了改革,实行扩大自主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此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出现,使得我国经济成分多样化,再加上对外开放的扩大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胡锦涛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与危险。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国际国内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之中。

胡锦涛曾说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最显著的特征。”[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为胡锦涛经济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我们之所以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这是因为: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条件,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2]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就没有物质财富的增量积累,也就没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新经济理论的提出。

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也处在敏感时期,不仅我国在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调整,而且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上也有很多的原因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胡锦涛指出:“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3]

二、内容侧重点不同

1.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讲话时说过:“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并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4]367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核心就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不仅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够相互包容,相互促进;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志,他们的根本区别是所有制基础的不同;计划和市场这两种经济手段,不能分离而要结合,他们可以为不同形式的社会制度服务。

我们不仅要根据本国的优势来建设社会主义,而且更要利用外来优秀的文明成果来帮助我们建设自己的国家。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4]148-149

2.江泽民: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怎么改,则是个重大问题。江泽民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5]225

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论述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我国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要紧密联系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政治制度上,不仅要和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相结合,而且还要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结合在一起。在经济制度上,要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既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地位,还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还要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行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如果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会走向资本主义。中国如果走向资本主义是个什么结局呢?不但发展不起来、富强不起来,而且连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也保不住,势必变成帝国主义的附庸,变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没有什么独立自主权。这一点,邓小平同志早就讲清楚了。”[5]202-203可见,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啊。

3.胡锦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有许多的成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党和国家应该从体制机制这个角度去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胡锦涛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的特征,及时发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和完善宏观调控很好地结合起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标志着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已经到了制度化的新阶段,是对市场提出的新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它突出强调了“从制度上”,是因为这是一种硬约束,没有这种约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将坚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6]同时,我们还要维护好、发展好多方面的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结语

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他们的经济思想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他们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优秀的思想并且根据实践不断的进行创新,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不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推动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在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6-01.

[2]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7-12-17].

[3]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6-08-15].

[4]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胡锦涛.在2008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携手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发展》[EB/OL].新华网,[2008-11-22].

猜你喜欢
江泽民胡锦涛比较分析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实践
经管类本科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比较分析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论胡锦涛的生态环境思想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胡锦涛西装阅兵显深意
胡锦涛主席入选《时代》“最具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