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大祥(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中毒性痢疾,甚至危及生命。痢疾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夏秋两季,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1]。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细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选择合适、敏感的抗生素对缩短病程,控制传染源,减少慢性菌痢发生均有重要意义[2]。笔者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疗效,与单用左氧氟沙星对照,效果优良,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2月~2011年12月确诊为细菌性痢疾患者116例。男68例,女48例;年龄2~65岁,平均(22.6±10.2)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4~36 h。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伴有畏寒、发热。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及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传染病学》中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3]:①流行季节起病,有发热、黏液脓血便伴腹痛、下坠等情况,腹泻次数>3次/d。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③粪便检查,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排除中毒性痢疾、坏死性肠炎、急性阿米巴虫痢疾和恶性肿瘤患者。
1.3 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包括:补液(口服ORS)、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使用解痉药治疗腹痛,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口服泼尼松10~20 mg,退热可用物理降温,或酌情使用退烧药。治疗组:发病初期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扬子江药业,2 ml,0.1 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成人0.3 g/d,小儿15~20 mg/(kg·d)。同时口服黄连素(盐酸小檗碱片,东北制药,0.1 g/片),剂量成人为0.3 g/次,2次/d,小儿为30 mg/(kg·d)。如患者症状减轻,改为口服左氧氟沙星(0.2 g/次,3次/d)和黄连素。对照组单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用法同治疗组。7 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粪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
1.4 疗效判断:1个疗程后判定治疗效果。治愈:体温恢复,腹泻停止,大便性状正常,粪常规镜检阴性,连续3次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仍有少量白细胞和红细胞检出。无效:病情无改变,粪便培养阳性。总有效为治愈和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7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过敏症状,治疗组发生便秘2例,停药后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细菌性痢疾是常见肠道传染病,由志贺杆菌引起,临床上分为4型: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临床上以普通型多见。资料表明,2~7岁儿童发病最多,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志贺菌属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需用杀菌力强、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的2倍。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口服吸收迅速,不受饮食因素影响,广泛使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
黄连素,即盐酸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黄柏或三颗针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低浓度抑菌而高浓度杀菌,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及除宋内氏以外的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肠胃炎、痢疾等消化性疾病。黄连素口服后,几乎不吸收入血,只停留在消化道,不良反应小。研究表明,黄连素可以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菌痢的疗效。
本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治疗细菌性痢疾,起效快,疗效高,且短期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费用较低,是治疗菌痢的良好选择。
[1] 胡传松.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57.
[2] 邓明德,林 萍.细菌性痢疾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6,27(1):50.
[3] 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