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伍香 黄福才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观测点、全国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世界旅游组织推介的“休闲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阳朔拥有独特的天然山水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产品印象·刘三姐、独特中西合璧文化——喻为“地球村”的西街,等等。阳朔的旅游品牌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从而顺应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发展低碳经济;但遗憾的是,阳朔仍存在制约其旅游品牌化发展和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由此,本研究基于阳朔低碳经济基础和不足,提出阳朔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相关建议,以打造阳朔低碳型旅游品牌,为低碳型旅游目的地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示范。
阳朔具备低碳旅游基础和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清洁能源保障。(一)阳朔低碳旅游基础良好,有500多辆低碳旅游观光车,2万多辆观光零碳自行车;成功开辟了10条自行车游览线路、7条竹筏漂流线路以及5条徒步游线路。此外,还有及月亮山、蝴蝶泉等上百条攀岩线路;县城全部改装太阳能路灯。(二)阳朔具有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清洁能源保障,有水资源21.33亿立方米,主要河流17条,总长243.78公里,漓江83公里核心江段的69公里在阳朔县境内,河谷深切400米,有大小滩38个,目前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35kv变电站3座,规划新建屏风110kv变电站1座。阳朔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429.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3%。阳朔县每年人工造林9000亩,每年新建沼气池1000座以上。
景区碳排放量不断增大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因素:1.游客与餐馆不断增多。近五年阳朔国内外游客由2007年的516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935.6万人次,合计增长81.32%。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接待需求,阳朔的餐馆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年底,阳朔县各类餐馆共有600多家,其中农家乐餐饮300多户。在没有采用任何低碳技术情况下,游客与餐馆增多,燃料量加大,碳排放量相应不断增加。2.自助与自驾车休闲旅游快速增长。阳朔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春节、国庆黄金周期间,在阳朔县过夜的自驾车超5000辆。2010年春节旅游黄金周,自驾车约4800辆次,同比增长14.7%。2011年春节旅游黄金周,自驾车突破6000辆次。2013年春节黄金周,自驾车已达26000辆。以中油耗小轿车(油耗介于8-12L/100km的舒适型轿车)为例,其碳排放标准为0.25kgCO2/km。随着车流量增大,二氧化碳排放量亦不断增加。
阳朔县仍属欠发达、后发展地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较低。虽然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较多,但旅游经济效益不高,游客消费偏低。近五年阳朔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国内外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情况见下表:
阳朔县近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国内外游客总数、旅游总收入情况统计表
2011年,中国人均GDP为5184美元,约35095元,全球人均GDP是9998美元,约合66687元。阳朔县90%为农业人口,2011年其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427元,略高于全国平均6977元的水平,但是阳朔游客消费偏低,如2011年每人次旅游消费为412.83元,2010年为388.26元,而2010年厦门每人次旅游消费为1257.94元。由于游客消费低,阳朔旅游总收入不高,旅游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虽然2011年阳朔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5.92%,但总体上阳朔经济总量偏小。当前,配套旅游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城景区、刘三姐水上公园景区、高田景区、遇龙河景区、兴坪景区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阳朔县经济总量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以及低碳技术的开发、引进和使用。
政府的政策导向方面,尽管阳朔县政府对整个阳朔的环境保育比较重视,对于区域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目前的许多工作都只能停留在常规化的生态旅游或乡村旅游景区打造上,没有策略上或技术上的突破,也没能有意识地打造典型的低碳旅游经济品牌示范区。
社区居民方面,2013年1月15日至2月5日,项目负责人在阳朔进行社区居民低碳型产品认知的问卷调查,在低碳产品认知和产品回想方面,社区居民调查的各题项分值均在3.5以下(每题项分值为5),说明认知水平并不是很高,同时标准差表现出较高的离散程度,说明相当部分居民甚至不认可或不确定自己是否对低碳旅游产品有所了解。此外,在调查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也与社区居民进行了交流,发现很多人对于低碳的概念了解还是相当模糊,而对于“碳税”、“碳足迹”等词汇存在排斥态度。
确立政府主导型官商学民共同管理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低碳旅游经济发展是在全球气温上升、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气候属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微观层面,多数人不能在贡献者、使用者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认为个人力量微弱,行动也无济于事,结果导致大家不行动。从宏观层面看,减排的责任到底由旅游企业、还是由游客、社区居民等承担,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定论,故导致公众减碳行动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因此,政府通过法规管制发挥主导力量和外界约束力是必要的。(2)低碳旅游经济发展需要低碳技术和资金支持,低碳技术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兴技术,其核心技术分为四大类: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减排清洁技术(包括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可再生新能源技术,以及将其集成起来的智能网络技术。低碳技术研发离不开学术智囊群体;低碳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较大规模前期投资,例如低碳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规划以及低碳技术研发,目前阳朔经济总量偏小,需要上级政府给予资金支持,或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3)社区参与旅游经营管理是阳朔旅游发展的特色。无论县城的民居旅馆、乡镇的农家饭馆,还是刘三姐水上公园景区、遇龙河景区、兴坪景区、百里新村生态农业观光景区,都可发现社区居民是当地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
政府主导型官商学民管理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管理体制:(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县人民政府成立节能减排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并监督实施。抓住低碳经济发展时机,继续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政策支持、建立信息平台等形式,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完善投融资体制。阳朔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应该在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环境下形成。一方面,建立旅游投资引导机制,从直接的投资管理向间接的宏观指导发展,引导社会投资,实现旅游投资结构的平衡;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运作下,企业与政府合作投资低碳技术项目或低碳旅游项目。根据目前阳朔县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自有资本、项目融资、银行贷款、政策支持性融资等资金筹集渠道。(3)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阳朔县人民政府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扮演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多方协调,寻求一个相对统一的价值取向。建议通过如下方式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利益协调机构,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整合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制定总体目标;建立协调约束机制,由利益相关者共同监督;建立目标信息反馈机制,在利益相关者矛盾激化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1.研究政策,顺势而上。基于碳源、碳汇、碳流属性及其可测性量度建构考核旅游业绩效的技术经济指标,做出阳朔旅游业碳排现状的科学评估,并与国家所确立的2005年基准年挂钩,在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旅游餐饮、旅游景区等旅游者最集中的层面或空间,科学提出旅游业的节能减排规划指标。
2.确立“低碳旅游经济示范区”的建设目标。阳朔是“中国旅游强县”和“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也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我国设立首个可持续旅游观测点的县,基于阳朔的旅游品牌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理应申报全国低碳旅游经济实验县,按照《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评分标准,围绕“生态资源、低碳行动、运营管理”等3类共19项内容,建立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示范区,在广西乃至全国率先建成全国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示范县。
3.抓住重点,建设十里画廊景区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示范点。目前,阳朔自行车自助游、竹筏漂流、徒步游等较成熟的低碳型旅游方式和代表性低碳型旅游线路都主要集中在十里画廊景区,将十里画廊景区作为试验点(景区),建成低碳旅游经济运行的精品景区,并将示范景区建设经验在全县推广。
4.确定适合阳朔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阳朔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主要有:①出台并实施阳朔县域低碳旅游评价标准;②大气污染型工业项目不得在景区及其周边范围内建设;③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石油液化气、生活民用电等无污染能源;④实行低碳交通管制,如十里画廊景区,所有机动车辆停靠十里画廊综合服务区,打造低碳交通工具(自行车、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竹筏等)或徒步游览全景区的试验点;⑤加强漓江、遇龙河、田家河等水域水质的保护,采用水污染控制、处理技术解决农家饭排污问题;⑥加强绿化,挖掘碳汇潜力,增加碳汇量;⑦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自动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成“补偿性植树量”,开展游客“碳补偿”活动。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离不开低碳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创新,而技术的开发对知识的投入具有依赖性。对于阳朔旅游目的地来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周边的高校以及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是阳朔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智囊机构。这些智囊机构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信息优势,推动阳朔旅游的低碳化发展,同时也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智囊机构首先应该积极响应阳朔政府的号召,开展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建设的碳汇增长潜力研究,为政府的低碳旅游经济规划献计献策;其次,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进行目的地低碳旅游经济的标准研究,制定各种碳排放测度和评估的指标,加快低碳标准化建设的步伐。此外,智囊机构也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旅游企业“节能减排”研究,旅游业生态材料和节能材料应用研究,旅游业清洁能源应用研究,为企业的低碳行为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时代,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阳朔旅游产业需要加快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提高旅游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压缩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旅游发展的资源环境依赖性,使其真正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在这一方面,智囊机构将发挥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
阳朔旅游企业低碳行动主要包括企业运营与管理、低碳型旅游产品开发两个方面。1.旅游企业低碳运营与管理方面。旅游企业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与途径,包括重视能源综合利用,利用太阳能、生物能和有机能等低碳能源;开发低碳建筑,实现高效照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严格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处理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旅游餐饮业提倡低碳旅游饮食,制定旅游餐饮低碳化行业标准,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低碳旅游住宿,在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新材料与智能控制系统。2.低碳型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遵循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即人们对某种商品的欲望满足程度是随着商品的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效用是决定资源内在价值的依据,而资源的稀缺性是决定资源外在价值的依据。运用新古典福利经济学相关理论,即每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其所消费的私人物品以及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而且取决于其从资源——环境系统得到的非市场性物品和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如健康、视觉享受、户外娱乐机会等。抓住低碳型旅游产品暂时稀缺的制高点和健康效用性,挖掘低碳型旅游产品的内涵,吸引公众参与受益。旅游企业可以针对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消费诉求开发具有体验性、教育性、受益性的低碳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要符合低碳功能,更要有引领低碳时尚的潮流,才能发挥市场驱动的价值效应。
更深入的做法是,每项旅游产品需进行碳排放测算,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碳标识”认证,在旅游活动结束后给游客颁发“碳减排证书”,吸引广大公众参与受益,深刻体验低碳旅游行为带来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的综合效益。此外,旅游相关企业还应该对自己的低碳型旅游产品进行包装,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低碳品牌,利用各种有效的营销工具吸引游客。
综上所述,阳朔作为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有着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和多年积淀的低碳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其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尤其是当地政府在发展旅游方面的决心和对阳朔县生态建设的重视,是推动阳朔低碳旅游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储备。虽然阳朔低碳旅游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但是一旦当地政府对低碳旅游经济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各方力量都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整个阳朔旅游目的地就会实现低碳转型。
[1][2][4]阳朔旅游局官方网站:http://www.yangshuotour.com/index.html.
[3]韦杰.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绿色科技,2011(9):17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