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君 田秀峰
普通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制剂,其并不直接杀伤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1];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且对病毒不产生耐药性,目前普遍应用其治疗慢性肝炎,但干扰素应用后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感冒样综合征:有发热、寒战、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头晕等。②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食欲不振、腹泻及呕吐等。③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④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疾病。由于大多数患者在使用前不了解干扰素治疗作用和副作用,而引起了明显的心理痛苦,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恐惧、抑郁、焦虑等。笔者在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对60例应用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心理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19~50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2人,初中以上18人。均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并符合应用干扰素的指征,一般状况良好,能够很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应用干扰素前对其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见表1,发现因其产生的心理状况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于干扰素应用一周后再次对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之前进行比较,见表1,所有问卷均是患者自行填写,问卷收回有效率100%。
表1 应用干扰素前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结果比较表(n,%)
普通干扰素是很好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干扰素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不够而导致其应用前存在较多不良情绪,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认知。健康教育可以改善住院患者的心理应激[2],在患者使用干扰素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向患者讲解干扰素的治疗作用和常见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护士会积极帮助其处理,并告知其经过正确的处理后干扰素产生的大多数不良反应能逐渐减轻并消失。使其在应用前有一定心理准备,获得安全感,能积极配合。②创造良好的环境。尽量创造安静、舒适、轻松、温暖的病房环境。尽量方便患者,生活方面多给予其关心、照顾,同时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说话态度要和蔼,走路、关门要轻,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觉舒适,使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治疗。③积极处理发热反应。发热通常发生在注射后的4~6 h,持续约6~8 h,体温波动在37.3~39.8℃,高热体温持续不退者必须多观察体温,鼓励其多饮水,防止虚脱等具体护理措施。④做好生活指导。由于发热、干扰素胃肠道反应及疾病本身均可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应积极耐心的做好指导工作,饮食以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多餐为原则,必要时帮助其定制食谱。患者无明显躯体不适时鼓励其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⑤给予心理指导。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干预,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就是要以人为本,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尊重[3]。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执行护理工作时,注意尊重患者人格,相信患者主诉,确认其痛苦,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身消极情绪,耐心倾听,给予耐心的劝导、解释、鼓励。同时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支持,多陪护患者,让其有更多温暖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通过上述护理,使患者对干扰素的认识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可以使其从心理上消除对干扰素副作用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增加了积极乐观的良好情绪,身心感觉舒适,顺利度过了不良反应阶段,树立了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彭家仪.一种广谱抗病毒制剂-干扰素.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1,2:3.
[2]王绍锋,汪娩南,汤雄,等.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376-378.
[3]周文华.心理应激与心理干预.医学与哲学,2004,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