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华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的机制为通气障碍与鼻窦口的引流不畅,而且慢性鼻窦炎大多是由于急性鼻窦炎没有彻底完全的治愈,而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而形成的,此病虽然算不得大病但由于其部位重要却可以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我院选用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的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通过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临床效果。现对上述方法手术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20例患者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通过鼻内镜进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男女患者例数没有明显的差别,临床表现患者入院时伴有轻重不等的鼻通气不畅、头痛、浓稠鼻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同时伴有精神欠佳、乏力等全身的症状,鼻腔内可见到中鼻道内有脓稠鼻涕或者有息肉样物,且引流不通畅。按国内慢性鼻窦炎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海口标准)[2]:Ⅰ型:单纯型慢性鼻窦炎Ⅰ期:单鼻窦炎2期:多鼻窦炎3期全鼻窦炎Ⅱ型慢性鼻窦炎并发有息肉1期:单鼻窦炎同时伴有单发性鼻息肉2期:多鼻窦炎同时伴有多发性鼻息肉3期:全鼻窦炎伴发有多发性鼻息肉Ⅲ型:全鼻窦炎同时伴有多发性鼻息肉和、或筛窦骨质增生,对本次研究的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进行分型分期,共分为Ⅲ型其中1型46例,1期:20例,2期:15例,3期:11例;Ⅱ型117例,1期:40例,2期:48例,3期:29例;Ⅲ型57例。
1.2 治疗方法 ①结合患者实际,分析病情,选用合适的局麻方法。②患者采用仰卧位,鼻中偏曲在镜下进行纠正,并且行摘除息肉、割除钩突、筛泡。③开放全组窦腔,把上颌窦扩大,额窦自然开口。④手术后每天青霉素钠 +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并在手术后2 d内抽出鼻腔中的填塞物,鼻腔每天都要换药及鼻腔内清理,手术一周后进行内镜下窦腔第一次清理,把窦腔内的脓性分泌物等残余物质清除掉。⑤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嘱患者每隔10 d左右来医院复查一次,把窦腔内的分泌物吸除掉,防止术后粘连,术后随访半年。
1.3 疗效观察 根据鼻内镜鼻窦炎手术疗效评定标准[3]将临床疗效分三种:无效、好转、治愈。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一半以上者为治愈,降低大于20%小于一半者为好转,降低20%以下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0例慢性鼻窦炎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出现术后鼻及眼部的合并症;其中治愈138例,好转7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5.9%,具体见表1。
表1 220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例,%)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过去是常采用传统手术[4],往往因手术的局限性而引起手术后发生并症率高。至开展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来,因具有手术操作精细、时间短、视野清晰、创伤小等多种优点,现已取代了老的传统的手术疗法应用于临床。
本院通过经鼻内镜手术对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疗效佳,而且手术安全系数高再次发病率低,同时还可以看出慢性鼻窦炎用鼻内镜治疗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结合对22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现把手术操作及方法的经验总结如下:①首先术者应熟练准确掌握鼻窦局部解剖学的各方面的知识,准确掌握鼻窦病变的部位。②手术前1~3 d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使用减充血剂等药物,尽量减少手术术中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5]。③手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也很重要。④具体手术进行操作时控制好手术野,不要无目的性的扩大,导致误伤周围组织,有些该切除的部分尽量切除,但是鼻窦载膜的完整性应尽最大可能的去保留。⑤手术后2 d内抽出鼻腔中的填塞物,鼻腔每天都要换药及鼻腔内清理,手术一周后进行内镜下窦腔第一次清理,把窦腔内的脓性分泌物等残余物质清除掉。加强随访工作,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运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具有疗效佳,而且手术安全系数高、再次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1] 肖海军,侯春林,顾起胜,等.几丁糖预防术后粘连的研究进展.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4,25(3):47-48.
[2] 马明杰,刘运章.慢性鼻窦炎手术方法的探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8):455.
[3] 李腾.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82.
[4] 严鹏飞,王学梅,杨明金,等.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影响疗效因素分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8(3):176-177.
[5] 贺诗峰.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