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腐败年轻化”

2013-09-12 04:24王一青
浙江人大 2013年8期
关键词:年轻化年轻干部职务犯罪

王一青

警惕“腐败年轻化”

王一青

一直以来,职务犯罪多发在位高权重的中年人或临近退休人员身上,而今,“腐败年轻化”正成为官方、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令人惋惜和担忧的是,这些年轻的腐败官员很多是刚刚进入人生黄金期的“80后”。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任重道远。

“干部年轻化”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用人导向。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有活力、有干劲,敢尝试、敢创新,大部分人都成为国家各条建设战线上的栋梁之才。

遗憾的是,一小部分年轻干部在获取权力后,丧失了人生方向,在诸如金钱、美色的诱惑下,没能守住清廉自律的底线,在快速升迁之后又急速堕落,锒铛入狱。如何避免、防止腐败年轻化,已经成为当前反腐败的一个重要课题。

“杰出青年”的堕落

2012年12月19日,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维持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肖明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原判。

肖明辉,80后,清华大学工程硕士毕业,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局原副局长。受刑前,他头顶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海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诸多荣誉,从科员到“副局长”升迁时间不到两年。

正是这位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却在短短两年之内,在项目招标过程中伙同他人收受1611万余元,成了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阶下囚。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一大批35岁左右的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表现出卓越才能。然而,像肖明辉这样从青年才俊到阶下囚的例子也绝非个案。

如北京某出版社发行部年仅28岁的发行主管,擅自将该社价值860多万元人民币的图书,以明显低于出版社规定的折扣价格出售,将所获赃款310多万元据为己有。

北京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科原主管韩某,多次采用现金支票取现不记账、转账支票转账、截取公款收入不入账等方式,挪用单位公款共计人民币400多万元,用于个人消费及赌博等活动。

“近几年,一些地区的青年干部职务犯罪确实有抬头趋势。”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宋寒松说,尤其是一些工作时间不长,基层锻炼不够,却在重要岗位或者关键工作环节任职,掌握一定权力的青年人,拒腐防变能力低。

据海口市人民检察院统计,近5年时间,查办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职务犯罪166人,占立案总人数的38.5%,且呈现涉案金额大,大案、要案多等特点。

“与一般的职务犯罪不同,年轻干部的作案手段形式多样且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郭艳华说,这些当事人的学历大多是本科或研究生,作案手段更加“智能化”,截留货款、公款私存、虚填报销单等许多新作案方法层出不穷。

“腐败年轻化”的毒根

从青年才俊到阶下囚,类似肖明辉这样的案例让人惋惜。面对职务犯罪年轻化的趋势,我们必须反思和追问: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青年才俊如此容易走上歧途?

根源之一:年轻官员存在自身素养问题。

年轻领导干部能脱颖而出,要么是在专业领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要么是通过公开选拔考试竞争上岗。但是专业技能的高超、考试能力的超强,仅仅是达到“业为人师”,并不能表明他们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一个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人格品质。而一旦年轻官员的思想根基不牢固,那么政治信仰就容易发生动摇。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彭孟柬认为,年轻干部的社会经历比较少,有些人毕业之后没多久就走上领导岗位了,其间,没有很好地锻造自己的人格,所以容易走上不归之路。

有专家指出,年轻官员从普通科员到领导干部岗位,往往只用了几年光景,相对于复杂的世情而言,他们阅历较浅、经验较少、法纪观念较淡、定力较差。有些年轻官员认为自己学历高、能力强、光环多就难免恃才傲物,抗拒监督,轻视组织纪律。还有一些依靠裙带关系、不正当手段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他们本身就先天带“病”,往往依仗自己有靠山,有背景,有手段,更是轻视组织纪律,追逐功利。

反腐专家、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曾撰文指出,“在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选任年轻干部时,容易忽略干部的个人品德、廉洁度等因素,而出现‘平庸者上’或‘带病提拔’现象,因而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并未带来干部队伍廉洁度的提高。”

根源之二:过分强调年轻化原则。

对于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趋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这个问题应该分层面来看,中央和地方情况完全不同。

在县级层面,县委书记50岁就不能干了,要退居二线,造成巨大人才浪费、财政浪费,而过于年轻的80后干部由于资历和阅历不够,过早走上领导岗位,很难开展工作。这种制度安排还给领导干部子女晋升提供了空间,容易造成“官二代”现象。“年轻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后浪推前浪,这是一个规律,但是不同层面上年轻化的标准,内涵应该是有差异的。从有的基层情况来看,过度了。”汪玉凯说。

已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著名宪法学家蔡定剑教授曾就此尖锐地指出,“干部年轻化”助长了基层干部的浮躁。

“由于提拔年龄卡得很紧,每个干部都以‘被提拔’为主要目标,想尽快出政绩,不惜采用暴力、野蛮的手段,不惜牺牲环境、资源和人的权利,没人想在一个位子上干得太长,也不可能干得太长。组织部门也以‘提拔’而不是做好干部管理为主要工作,领导职务不再是一种必要的工作需要,而成了让更多的人分享的福利待遇。”

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也认为,在干部人事队伍上,卡比例,包括各种年龄比例、性别比例都是一种机械化思维,“都是计划经济思维闹出来的”。

由“杰出青年”到阶下囚,肖明辉案引发的“腐败年轻化”现象令人深思。

根源之三:权力监督与制约制度不完善。

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认为,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看,造成腐败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虽然身为规划局副局长,但在造价高达5亿元的项目中,肖明辉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由他一人既负责合同文件起草,又负责中标企业的选择,难免缺乏制衡监督力量。”在肖明辉案一审的审判长、海南省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伍柄霖看来,正是对工程招标领域“一把手”的监管缺失,才使肖明辉敢于公然索要好处费。

筑好廉洁“防火墙”

贪污腐败年轻化倾向,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筑牢廉洁“防火墙”,预防年轻干部职务犯罪?

有专家指出,提拔或任用干部不能把年轻化作为狭隘的绝对原则,不能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套思维,教条、僵化地一味追求官员年轻化,在注重年轻化的同时,要从德才兼备的角度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来作出判定,不能“因小失大”。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发文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过分强调年轻化,将“年轻化”等同于“高学历”、“能力强”,忽视了被任用者的品德和素质等因素。

“干部的年轻化是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和活力的重要因素,但年轻化并不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唯一因素,而要根据其品德、能力、学识、年龄等各种因素综合作出判定。”该文说。

林喆建议,应该从制度设计上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主要是经选举产生的官员,例如各级政府的一把手,年纪大一点不要紧,要保证工作和政策的延续性,也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事务官需要年轻点的,可以加快工作效率。”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人生、对社会、对权力的认知尚不完全成熟,在手握重权时容易产生错误的权力观。所以,在选好人后,不能万事大吉,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和培养。

“年轻干部阅历浅,面对诱惑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要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牢牢守住防腐拒变思想防线。”人民网舆情检测室舆情分析师刘星星撰文认为,避免腐败年轻化,要加强廉政教育,建立定期考评制度。

美国著名法学家斯蒂芬·L·埃尔金曾指出:“在最好的情况下,政治制度能够阻止人们做出一些残酷和愚蠢的事。”因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年轻化问题,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然而问题在于,我国关于反腐败的法律规范和各种制度并不少,却仍然没有有效的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可见,对于反腐败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规范制定和制度设计问题,还涉及到对权力的本身性质、运行规律、社会基础和价值伦理的认识上。如果忽视后者,构建的制度必然是只能在理想国中推行,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结果是,哪怕层层设防,天网密布也难有良效。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就制度构建而言,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

“一要尽快推出干部财产公示制度,便于人大、公众和舆论监督,干部腐化的概率将大幅下降;二要真正发挥出民主监督和民主制约作用,特别是各级人大要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竹立家说。

猜你喜欢
年轻化年轻干部职务犯罪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康宝莱 推进品牌年轻化
直销年轻化战略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