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
根据认知心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数学学习的过程分为信息输 入、相互作用、操作训练、信息输出四个阶段”。其中,信息输出(数学语 言表达)使初步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趋于完善,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认 知结构。数学课堂中信息输出功能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内化理解能力,以及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是数学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 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 于教学的始终。”小学数学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 力和空间观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几方面的内容,这些能 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如何達到将数学语 言自然“输出”的效果?
一、营造氛围,激发“输出”欲望
叶澜教授提出“每个学生以完整的生命个体状态存在于课堂生活 中,他们不仅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而且是教育的资源,是课堂生 活的共同创造者。”让课堂布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 课堂教学中去,不压制,不牵着学生走,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真 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兴奋中,不断思考,不断挑战,使 个性在课堂中张扬。
课堂中,学生可以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展现自己的观点。其余的 “小听众们”可以及时提出问题,质疑讲解者,并对其表现及观点给与评 价,给学生创造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参与教学中会产生极强的表 现欲,使其参与的结果展现在同学面前,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表 演”。同时,建立有效地奖励机制,明确要求,树立榜样,以点带面,让学 生享受说的乐趣。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进行独立 思考、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进行梯度训练,让学生敢说,从而达到想说 愿说的目的。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搭建“输出”平台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 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很强,而小 学生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 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出示了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 四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设计了有趣的情景,让 学生说说“你还能往下编吗?”待学生回答完后,“根据上面的规律,你可 以怎样来表示?”这时,学生就七嘴八舌说开了:“用字母表示”“用文字 表示……?”“你喜欢用什么表示?为什么?”“青蛙的只数用N表示,为 什么嘴也用n表示?”“这里的n可以表示哪些数?”等等。让学生理解 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数,而且n的取值范围是整数。当学生理解了用字母 表示数的一些作用后,再来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字母公式等。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体验 到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为学生数学语言的“输出”,提供了丰富的 素材,让学生愿说。
三、体验过程,增强“输出”情感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 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智力 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而内化。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 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 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 差。解决问题后,往往说不出是怎么想的或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达 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其目的使学生通 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逐步达到抽象 化。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学生通过操作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 在选择材料创造过程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操作的基础上指 导学生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并且用数学语 言对操作过程及结论进行叙述,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学生通过动 手操作,寻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们都乐于把发现的结果表述出来,培 养了语言能力。
四、有效引导,有序训练“输出”
教师引导语的导向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发展数学语言表 达的航标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下功 夫,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学生表述数学语言时需要规范性,不能太随 意。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如:“从这幅图中,我知道了……”,“我 是这样想的……”,“因为……,所以……”,“我认为××是对(错)的,理由 是……”等等,这样表述,使人感到思路清晰,理由充分,有说服力。
当学生表述得不够完善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 感受到数学语言表述的严密性,从而,逐渐使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获 得提高。如:“解决问题”教学是学生难理解而且难表述的一个内容。如 果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分析理解题意并且会表述,那对于学 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思维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教师利用这些有层次的 问题引导学生怎样去分析:“请先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哪个条件题目 中已经知道了?”“哪个条件不知道,先求怎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怎么 求出来?”等。这样有序地引导使学生地语言表达更加完整,思路更加清 晰。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机会,善于把握时机,为学生搭建语 言表达的舞台,循循善诱,坚持不懈,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达到自然“输 出”的效果,其不光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提高,也是有效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