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新芳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定位清晰,重点明确,任务具体,对于推动各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鄂托克前旗立足于地处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的沿边区位实际和比较优势,切实找准在全区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切入点,着力在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增强农牧业经济效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全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幸福、美丽的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与陕西的2个县、宁夏的4市区县相邻,是自治区沿黄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探明煤炭储量达142亿吨,是自治区首个获得国家级批复的能源化工基地,发展大工业的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突出。为此,要紧紧把握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上升为国家层面整体开发的机遇,重点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工业经济。
一是抓协作,推动区域经济融合。积极参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和滨河新区“三区”建设,进一步深化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合作交流,重点推进煤化工、煤电项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构建与宁夏产业联动发展、城市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区域经济体系,力争使上海庙工业园区成为内蒙古与宁夏跨区合作的创新区、示范区。
二是抓落地,促进工业项目开工。以绿色、循环、高效、环保为方向,全力推动新矿内蒙古能源520万吨焦化多联产项目、内蒙古华星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宝丰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和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上海庙400万千瓦火电等煤电、煤化工项目落地。力争将上海庙矿区建成自治区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抓基础,打造园区承载平台。着力提升路网、电网、工业供水的支撑能力,加快推进上海庙至陶利铁路、上海庙至靖边铁路、敖勒召其镇至银川高级公路和通勤机场建设,到2017年,全旗等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2100公里,铁路总里程达到556公里,构建上海庙公路、铁路和航空立体化交通格局,努力打造自治区西部重要的交通节点。加快实施电网保障工程,争取完成上海庙至浙江、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满足煤电外输需求。建成引黄供水二期工程,日供水能力由现在的20万立方米增加到40万立方米,保障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用水需求。
充分发挥鄂托克前旗人均农牧业资源量大、基础条件好、农牧业现代化科技的普及率高的优势,进一步挖掘农牧业内部潜力,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提升农牧业效益,走出一条规模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
一是推动规模化发展。全面推广“一年三季配种、两年三茬羔、短期羔羊育肥出栏”养殖模式,在现有年出栏肉羊160万头只的基础上,打造年出栏300万头只的肉羊现代畜牧业基地。重点推广适宜本地种植的辣椒、西瓜、土豆等经济作物,打造无公害绿色、特色经济品牌,在现有15万亩现代农业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整合,再建设现代农业基地10万亩,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和穆斯林清真食品原料输出地。
二是促进项目化配套。整合各类资金,捆绑涉农项目,对农村牧区各个项目建设节点实行“点菜式”定向配套,重点强化已建成的6个新型村庄、居民点和500个现代家庭农牧场的产业配套,打造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养殖园区。对于留居农牧民,重点推广“5+1”模式(即每户有一处3000亩以上的草牧场、一块140亩以上的饲草料基地、一处标准化养殖棚圈、一套大型喷灌设备、一套耕种播收农机具、配套建设一处平层别墅),力争再新建现代家庭农牧场1000户,确保留居农牧民产业有支撑,增收有保障,现代家庭农牧场户均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三是加强市场化引领。以建设面向宁夏的清真食品原料输出为方向,大力培育发展三段地、城川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开拓宁夏、陕西等周边市场。在发展壮大现有89个各类专业合作社和经济组织的同时,强化在市场中的组织和引领作用,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农牧民适应市场、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依托鄂托克前旗丰富的草原、湿地、沙漠、河谷、遗址等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与相邻的宁夏西夏文化互为差异和补充的优势,着力在鄂尔多斯婚礼文化、祭祀文化和马文化等民族文化方面做文章,打造文化具有草原特色、草原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草原”品牌,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旅游软实力。
一是突出差异化,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主动融入宁夏创建西部国际旅游目的地大框架中,立足于已建成的上海庙草原大舞台、文化旅游村、大汗行宫、大沙头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进“本色·鄂尔多斯风景道”和中国西部赛马基地、中国西部摄影家基地、民族风情体验基地、鄂尔多斯沙漠大峡谷旅游景区建设,出台促进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扩大针对南方的旅游宣传,打造“红色文化、大漠风光、民族风情”旅游品牌,把鄂托克前旗打造成中国西部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民族风情狂欢体验地。
二是突出地域化,大力提升文化品位。立足于鄂托克前旗被命名为“鄂尔多斯文化之乡、鄂尔多斯婚礼文化传承基地、鄂尔多斯马文化保护基地”文化品牌的优势,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统筹规划、整合、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文化品位,培育和壮大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婚礼文化、马文化、祭祀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品牌转化为文化优势,让文化品牌走出本地、走向全国、创造产值。
三是突出市场化,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集中打造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区,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本土文化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民族工艺品、服饰、饮食加工业。以“草原大舞台”为载体,用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发展演艺产业,依托专业团队创作、包装、营销,推出精品力作,激活文化产业活跃和带动旅游市场的功能,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产值占到全旗总产值的3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文化旅游产业创收达20%以上。紧紧依托文化旅游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消费市场升级,营造商气、聚集人气,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年均增幅超20%以上,在第三产业领域实现稳定就业率达到60%以上,创业带动就业人数比例达到1∶5以上。
近年来,鄂托克前旗统筹谋划,先行先试,先后实施了涉及城镇、集镇、农牧区等重点项目100多项,总投资9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近70亿元,在优化布局、产业支撑、完善政策等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因地制宜,优化城乡发展布局。按照“以城带乡、同步发展”的建设思路,从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以产业定发展,以人口定布局,对全旗4个镇的定位、功能、产业、人口进行统筹谋划,全面推行重点城镇、小集镇、新型村庄、居民点和现代家庭农牧场布局5种发展模式,在中心城镇和工业重镇培育壮大城镇产业,搭建多个就业创业平台,提升以城带乡和拉动就业能力;在农村牧区采取“大集聚、小聚居、分散布局”相结合的方式,挖掘农村牧区内部发展潜力,增强农村牧区基本服务功能,全面改善城乡面貌,到2017年,留居农牧民占全旗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9.7%。
二是准确定位,提升重点城镇特色品位。旗府敖勒召其镇已累计完成旧城房屋征收拆迁面积近6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平方米,要在已建成6个公园的基础上,加快街景绿地建设,提升城镇品位,建成“200米见绿、300米见园,晨有鸟鸣、夜有蛙声、适宜人居”的特色草原小镇;上海庙镇要重点围绕强化服务矿区发展,按照10万人口的工业城镇,在全面完善已建成一期11平方公里镇区基础上,启动运营上海庙镇创业就业市场,核心商业区等一批生产生活服务平台,培植消费产业,提高人口吸纳和带动能力,建成现代化工业重镇。
三是把握特色,加快小集镇建设。借助全市先期打造15个特色乡镇的时机,以0.3—0.5平方公里为控制范围,加快建设农村牧区两个小集镇,通过实施街道建设、亮化美化、集中供热工程,建成“小而精、小而美、小有特色”的草原小集镇。
四是注重延伸,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对城乡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全旗用于民生及社会事业领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65%以上。两个重点镇作为转移人口的集中吸纳地,加快文化产业园、创业就业市场、农贸市场等多种就业平台建设,对转移进城的农牧民实施“六个一”保障措施,即提供一套住房、发放一份生活补贴、帮助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教育奖励、领取一份土地收益。通过政策保障,人均政策性、财产性收入达到1万元。两个农牧区小集镇配套建设农畜产品交易及加工市场,加快推进中心幼儿园、卫生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