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概念重构*

2013-09-11 14:50
体育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概念旅游体育

程 蕉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体育旅游”这一概念由两个关键词“体育”和“旅游”组成,但是“体育旅游”并非“体育”和“旅游”的简单叠加。体育旅游作为近年来我国体育和旅游两大领域都开始关注的问题,不少研究者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探索。2000年之前,学术界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为数甚少,每年仅一两篇发表在体育类及相关刊物上。21世纪的前十年,相关研究逐渐增多,我国体育旅游的研究论文达到近1200篇。除此之外,出版了几本体育旅游的专著,翻译了两本体育旅游的教材,体育专业的硕博士研究论文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人们对体育旅游研究越来越多,显示体育旅游研究在中国开始起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我国,体育旅游作为处于起步初期新的研究领域,对其相关概念、属性、分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纵观我国目前关于体育旅游研究的论文,多数文章都忽视概念的本义理解。

因此本文拟在对国内外“体育旅游”概念的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体育旅游”的概念,并在体育旅游的本质分析中运用逻辑学的方法对该概念进行重构。

1 体育旅游概念研究溯源

1.1 国外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

通过体育运动方式开展旅游的做法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诸多西方学者的研究已经论证,公元前776年即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伊始即出现了最早的有关通过体育运动开展旅游的文字记载。然而从学术上对体育和旅游两者关系的研究则是近几十年才逐步建立起来。

近些年,国外陆续出版了一批体育旅游的著作,这些著作进一步将体育旅游概念研究推向争鸣。例如1999 年,Joy Standeven 和 Paul De Knop 出版了《Sport Tourism》 ;2002 年,Turco 等出版了另外一本《Sport Tourism》;2003年,Hudson 出版了《Sport and Adventure Tourism》;2004年出版的论著较多,包括Rithie 等的《Sport Tourism :interrelationships,impacts and issues》、Mike Weed 等的《Sport Tourism:Participants, Policy and Providers》、Hinch 等著的《Sport Tourism Development 》和 Gibson的《Sport Tourism》。在这些著作中,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体育旅游定义了不同的概念。以下所列为西方国家体育旅游代表性概念:

作者 概念Michael Hall(1992) -为了参加或参观体育活动,而离开日常生活范围的、非商业性的旅游。”[1]Joy Standeven& -体育旅游是所有与体育有关的、积极的或消极的,由于非商业的或商业/Paul De Knop (1999) 贸易的原因,离开居住或工作地,偶然或有组织参与的活动。[2]Simon Hudson (2003) -体育旅游是旅游的一个分支,包含多种旅游的下位概念,例如冒险旅游、康复旅游、自然旅游、观看比赛旅游、竞技旅游、娱乐或休闲旅游、教育性旅游、和商业旅游。[3]Mike Weed & -体育旅游是不同的人在特殊场所的相互交往过程中衍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Chris Bull(2004) 文化现象。[4]Heather Gibson(2006) -体育旅游是指人们暂时离开常规的生活社区,去参与体育运动(主动体育旅游)、观看体育比赛(比赛体育旅游)、或参观体育运动有关的旧景点(怀旧体育旅游)的休闲为本的旅游。[5]

除此之外,日本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也较有代表性。1995 年原田先生根据体育旅游的目的将体育旅游分为“以参观体育活动为目的”和“以参加体育活动为目的”两大类。1996 年长積先生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提出“体育旅行,是指参加体育活动和参观体育活动作为目的的人们从暂时离开日常生活范围起到返回日常生活范围止的这样一个活动”的观点。[6]

回顾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历史,研究体育和旅游相互关系的第一篇论文为1966年Don Anthony为大不列颠身体娱乐中心会议撰写的《体育和旅游》一文,该文简要回顾了体育在假期旅游中扮演的角色。随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更多西方学者开始关注体育旅游。但是直到1982年,Sue Glyptis对欧洲五国体育旅游的研究才被视为体育旅游持续研究的开端。Glyptics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体育旅游的参与者、经营者、地方当局三者观念中,都认为体育和旅游之间缺乏真正的融合。Heather Gibson“真正融合”的观念提法,指出与体育和旅游有关的政策、研究和教育三者之间也存在难以融合的问题。至今,在“体育”和“旅游”两个概念的真正融合问题的研究上,西方学者的研究呈现的两大趋势特征是:第一,建立体育和旅游的真正内在联系;第二、将体育和旅游两者的关联进行量化。[7]

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多数研究者缺少专业的知识或者研究方法,也有很多非专业的人员撰写体育旅游相关的领域的文章,所以这些研究多数只是简单将体育和旅游联系在一起,鲜见从深层理论上进行论证。这导致了学术界对体育旅游研究的价值逐渐产生质疑,也有人提出体育和旅游没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进行研究。有鉴于此,2005年《欧洲体育管理季刊》就“体育旅游理论与方法”这一特殊问题展开了系列论述,主要由体育旅游领域的著名研究学者牵头,引领深入地对体育旅游展开研究。Gibson倡导体育旅游的学术研究应该采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地理学和人类学等母学科已成熟发展起来的方法理论。[8]由此可见,21世纪初期国外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通过提升研究方法来达到研究问题的理论性和观念的深入研究上。

从上述学术界对体育旅游半个世纪的研究进程可以看到,体育旅游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它的概念仍然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其概念的核心要义取决于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从方法和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

1.2 国内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

国内对体育旅游概念研究的广泛关注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者体育院校的教学研究人员,他们引领了中国体育旅游研究的起步。以下是国内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

韩鲁安(1998) 等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次对它进行了解释:广义的体育旅游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的理解为,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9]阂健(2002)把体育旅游定义为:体育旅游是人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10]柳伯力、陶宇平(2003)提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11]吴畏(2004 )提出,“体育旅游首先是一种旅游活动,其次才是一种旅游方式。 ”还强调,“体育旅游活动本身也应该是一种消费行为”。[12]于素梅(2005)把体育旅游定义为:体育旅游是旅游者较长时间离开生活地以旅游和体育为主要目的,以休闲、娱乐、健身、探险等为动机,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旅行游览活动。[13]石岩等(2007) 认为, 体育旅游是以参与或观赏体育活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内容而产生的一种短暂性的生活方式, 是旅游者在旅游和暂时性停留中所引起的一切与体育有关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曲天敏(2009) 认为, 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休闲时间暂时离开居住地, 在此过程中, 以游览观光为主要内容, 以欣赏、 参与或观看体育活动为次要动机或部分内容, 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旅游活动形式。宋杰等(2010) 认为, 体育旅游是游客在旅行过程中,依赖旅游地的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完成体育体验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14]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给出的主要定义,多数研究者都认同体育旅游的本质是旅游的一种,体现为以多种体育活动为内容,以实现休闲娱乐或者康复、交流为目的旅游活动(谭白英2002,闵健2002,刘凯2004,朱竞梅2000)。柳伯力和陶宇平在专著《体育旅游导论》中也赞同其本质是一种旅游活动,认为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和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有少数研究者认为体育旅游本质是借助旅游形式开展的体育活动(杨红伟2002,李香华 2003)。还有一种观念认为体育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性项目群,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汪德根,2002)。

2 体育旅游概念的重构

2.1 体育旅游概念重构的相关学说

经过近二三十年的研究,国外学者从多个方面提出对体育旅游概念相关理论的论证。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体育旅游概念,有代表性的是采用休闲研究的制约原则运用于体育旅游研究。体育旅游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参与者的角度来看,体育旅游活动种类分为观看比赛型、参与活动型、怀旧型的体育旅游。2、从吸引因素角度来看,首先吸引人开展体育旅游的是人的因素,表现为人在离开家出行的过程中的休闲体验;其次是休闲体验产生的地点因素,表现为体育活动对休闲地带来的吸引。3、从体育和旅游的相互制约因素来看,体育和旅游缺少系统性的合作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旅游是一种系统的经济运作现象,而体育则介于经济现象和非经济现象之间,这导致了体育旅游的发展受限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和管理。[15]

由于体育和旅游已经是两个相对成熟的学科,因此借鉴母学科的研究来分析体育旅游,国外学者也提出了一些观点。借鉴社会学的角色理论来分析体育旅游者的角色分类,Green和John论证了旅游者视参与体育旅游为对常规生活不满意的补偿或替代。也有学者从市场化的角度审视体育旅游,主要关注的是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以及体育旅游政策的制定。

2.2 体育旅游概念的逻辑分析

结合上述学者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相关学说,本文采用逻辑学的方法对体育旅游的概念进行分析。

2.2.1 体育旅游概念的定义规则

金岳霖在《形式逻辑》一书中说道:“在分类规则中,一个大类中包含了几个小类,这个大类就叫属,这些小类就叫做种。[16]”根据形式逻辑的下定义规则: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它最邻近的属概念里,并且指出它和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事物属的概念反映了该事物的本质,而种差的概念则反映了该事物种概念的本质属性。这个分类规则可以表达为:(被下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2.2.2 体育旅游概念的本质

要运用形式逻辑的规则定义“体育旅游”的概念,首先,要明确的是寻找它的最邻近的“属”。由于“体育旅游”这一名词本身就是“体育”和“旅游”两个独立的词汇构成,因此在确定其“属”概念时候也存在不同意见。从前面列出的国外的概念列举和中国的概念归纳,我们可以看到认为邻近的“属”为“旅游”的占多数,认为“属”为“体育(运动)”的也有一些。还有第三种观念,即更多强调“体育”和“旅游”两者的共同的东西。例如:Mike Weed认为体育旅游是不同的人在特殊场所的相互交往过程中衍生的一种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国内研究者汪德根认为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汪德根提出的“经营性项目群”实质上认为是一种经济现象。

纵观上述多种概念,主要矛盾指向体育旅游到底是“体育为形式的旅游”还是“旅游为形式的运动”上面进行争论,这一点在中外的情况是比较一致的。很多研究者试图划清“体育”、“旅游”、“体育旅游”三者之间的界限。但是,Mike Weed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指出“应该审视体育和旅游的共同特征,从这些特征中建立对体育旅游的理解(Mike Weed,2008)。[17]”这一观点和本文确定“体育旅游”的“属”概念的意愿不谋而合。体育被广泛认为是普及度最高的社会现象,而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是最广泛的社会经济活动。[18]因此,要找到两者的关联性,本文倾向于认同其“属”概念应为“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2.2.3 体育旅游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界定了“属”的基础上,要区分的是“种差”。 种差反映了该事物即种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综合西方学说研究成果的情况下,可以归纳出在社会、经济、文化现象中体育旅游区别于其他“种”的特性:(1)异地性。从地点来看,需要离开常规的生活方式和地点;(2)体育活动的相关性。从参与形式上看,所有活动都须与体育活动相关;(3)休闲体验性。从精神层面来看,参与者能获得休闲的体验。(4)从参与目的来细分体育旅游,可分为观看比赛型、参与活动型、怀旧型的体育旅游。(5)参与的过程中可能涉及商业行为也可能不涉及商业行为。

2.2.4 体育旅游概念界定

综上所述,本文将体育旅游概念定义为:体育旅游是人离开常规的生活方式和地点,以观看体育比赛或参与体育活动或体育怀旧为目的,在商业或非商业行为中获得休闲体验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

[2]Joy Standeven, et al.Sport Tourism [M].United States:Human kinetics.1999:21.

[3]Simon Hudson.Sport and Adventure Tourism[M].New York:The Haworth Hospitality Press.2003:3.

[4]Mike Weed, Chris Bull,戴光全等译.体育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48.

[5].15 Heather Gibson.Sport Tourism:Concepts and Theories[M].New York: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Ltd,2006:2,12,13.

[6]吴畏.秦皇岛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11.

[7]Mike Weed.Sport & Tourism:A Reader[M].Routledge.2008:2、3 、16.

[9]韩鲁安,杨养青.体育旅游学初探[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4):61-64.

[10]阂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6):4-6.

[11]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

[13]于素梅.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05.7:7.

[14]杨强.中国体育旅游研究 20年:述评与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5):92.

[16]金岳霖等著.形式逻辑学简明读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9.

猜你喜欢
概念旅游体育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旅游
我们的“体育梦”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