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宾
摘要:本文从“人”和“本”的哲学含义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并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含义措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对于更好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维护学生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人”———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具有马克思哲学“人”的普遍特征,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1.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科技呈爆炸式变革,越来越多的科学知识需要大学生去学习和探索;全球化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即为学生学习、生活和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又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这些变化,关注这些变化对学生带来的各种影响。
2.主流思想健康向上。据教育部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以“80后”为主体的广大高校学生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知识,提高能力,还要注重修养,塑造品格。在教育部调查中有91.9%的学生赞同“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在对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反对“利用网络和手机发布不健康、不负责任的信息”、“考试作弊”等校园不文明现象。
3.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功利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涌现,这些不良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受学业、就业、生活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多元化和功利化。
4.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成长愿望。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个体意识和对自身利益的重视,迫求当代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主体意识,他们追求自我祟尚、肯定自我价值、实现自身利益。
5.独立能力、抗挫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逆反心理强烈。中国计划生育的全面实施,使当代大学生在一出生的时候,就处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关怀之下,不能主动的去锻炼独立能力,导致了学生一离开家长进入大学,就不能很好的独立生活和学习。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本”的含义及体现
1.“本”的含义。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以实践作为逻辑起点,认为作为主体实践的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把人作为目的,把人类的解放作为归宿,不断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本”有两层意思:出发点和目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就要以现实的、能动的、自觉的以及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生出发,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2.学生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是一个宏观的哲学概念,具体到每个领域应该有其不同的具体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应该体现为“学生第一”。坚持“学生第一”,一是坚持质量第一,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成效,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二是坚持育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不管是党团建设、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还是就业工作、资助工作、日常事务管理的开展,都要本着育人的目的;三是坚持爱心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倾注极大的爱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四是坚持责任心第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拔尖人才为己任,以利于出人才来改进我们的工作。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措施
1.全面协调各方面资源,统筹兼顾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学校整体而单独施行,要密切联系学校课堂教育、实习实践以及其他各职能部门,同学校领导、专业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搞好联系和配合;同时,政府、社会、家庭等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协调好这些方面的资源,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2.加强调研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当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快,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同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找出更好的工作方法。
3.创新工作方法,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的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逐渐由灌输教育想渗透教育转变。随着高校扩招和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灌输教育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里。第二,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问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发而来,撇开实际问题而空谈思想问题,只能流于空话、套话的形式。第三,增强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本,只有学生自觉的观念、思想转变,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第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于党团建设、学生园区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现有载体,转变以事为本的模式,改变完成任务的活动方式,在活动的规划、策划、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注入促进学生发展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桂富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冯海燕.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06).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