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10 10:12桑志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肝素溶栓心肌梗死

桑志武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心肌血管出现严重缺血、坏死,诱发心前区剧烈疼痛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内科的多发病,病死率较高,常可诱发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发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血清酶谱指标升高等症状,该病预后较差,需紧急救治。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急救措施,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尽早实施,有利于尽早开通血管,挽救梗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1]入选标准:(1)对梗死复发者,如不能立即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可先给予静脉溶栓疗法;(2)心电图ST段在相邻2个或>2个胸前导联抬高>10.2 mV,或在2个或>2个肢体导联抬高>0.1 mV;(3)心肌酶明显升高;(4)胸痛持续时间>30min,应用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5)患者发病就诊时间短,低于3h者,可实施介入治疗。排除标准: (1)不符合溶栓条件,有溶栓禁忌证; (2)经正规治疗后,血压仍在180/100mmHg(1mmHg=0.133kPa)以上者; (3)3周内进行过大手术者;(4)伴有出血性疾病或者出血倾向者、患有颅内肿瘤者;(5)家属及患者拒绝溶栓治疗。

1.2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6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2例,广泛前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9例,右室梗死4例,侧壁梗死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6~75岁,平均58岁;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0例,广泛性前壁梗死7例,下壁梗死11例,右心室梗死3例,侧壁梗死4例。两组年龄、性别以及梗死发生部位方面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常规给予镇静、吸氧、心电监护、舌下含化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注射15mg,之后30min持续静脉滴注50mg,最后60min内持续静脉滴注35mg,最大剂量100mg,持续90min;然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5~7d。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h,连续治疗5~7d。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心肌酶、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患者是否伴有头痛、意识变化,胸痛的程度、持续时间、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有无出血征象。

1.5 疗效判定 临床溶栓再通指标按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判定:(1)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h内,胸痛程度降低或消失;(2)溶栓2h内心电图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50%;(3)溶栓开始后的2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h以内或肌酸激酶(CK)在16h以内。凡具备上述标准中的2项及以上者均可判定为血管再通,但对症状仅表现于 (1)和 (3)项的患者不能作为再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再通率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血管再通33例,血管再通率为94.2%;对照组血管再通22例,血管再率为62.8%,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溶栓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7%,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adverse event occur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成为中老年群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机制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进展,普遍认为该病主要是由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使冠状动脉血流发生停滞、终止,诱发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发生急性梗死。该病起病急,病死率高,最为严重的不良事件为心源性休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终原因。因此,如何迅速使冠状动脉再通,维护心室功能,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降低病死率,成为医务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越早越好,延迟半小时,导致患者预后就越差,平均寿命可减少1年。近阶段,学者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学说较多,有些专家提出“时间就是心肌”的原则,尽早给予再灌注治疗[2],从发病到实施再灌注所需时间是决定患者获救程度首要因素,然后才是再灌注方式。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预防,对于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十分关键。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目的是尽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心脏血供,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梗死面积。

静脉溶栓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溶栓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在发病3h内给予溶栓治疗,将血栓中含有的纤维蛋白分解成可溶性产物,当血栓溶解后,冠状动脉才能再通。其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相对较高,病死率也显著减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溶栓药物是第一代溶栓剂,具有不存在纤维蛋白选择性、抗原性,可出现机体过敏反应,不利于全身纤溶系统的运行,且不可重复给予等缺点。近几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领域研究热点的不断更新,研制的第二代溶栓药物,具有对全身纤溶系统影响少、选择性高、开通率强等特点,但t1/2较短,须持续给药。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药,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作用,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含526个氨基酸。可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从而将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这一作用比本药激活循环中的纤溶酶原显著增强[3]。因此,导致发生出血反应的概率降低。本药经静脉注射后迅速自血中消除,给药5min后,总药量的50%自血中消除,用药方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可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适用于早期开通闭塞血管。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与普通肝素通过亚硝酸分解,具有较强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其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较低[4]。通过纯化而得的低分子肝素钙盐比普通肝素生物利用度更高,更有利于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皮下注射后,低分子肝素很快吸收,并且可达接近100%的完全吸收状态,改变血液黏度、预防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细胞表面电荷,在血浆中消失的很快,因此,能有效增加抗凝集和抗血栓的作用[5]。低分子肝素钙主要通过肾脏以少量代谢的形式或原形进行机体清除,具有起效慢、作用持久、t1/2长、不抑制血小板功能等作用[6],给药后很少引起血小板降低,但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点、大小便等,一旦出现出血征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停用药物。并且,该药不能同糖皮质激素类、乙酰水杨酸类药物同时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综上所述,阿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血管的再通,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该方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2 高克俭.心肌缺血预适应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9(1):1-4.

3 刘书光,刘红霞.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9):774-775.

4 石根萍.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109.

5 段连强,杨冬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83.

6 陈哲.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802.

猜你喜欢
肝素溶栓心肌梗死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