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洁,薛 勤,邹大中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皮脂腺囊肿又称皮脂腺瘤,是常见的体表浅表上皮性囊肿,中医称“粉瘤”[1],主要为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并非真正的肿瘤。本文回顾分析51例在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皮脂腺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51例皮脂腺囊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男25例,女26例,年龄16~78岁,平均(41.02±8.56)岁。病程2个月~30年余不等。多无明显疼痛,触之质软,合并感染者有压痛或皮肤表面发红。发病部位:颈部12例,面部8例,臀部、肛周及会阴部8例,腋下7例,乳房6例,躯干部6例,四肢4例。
1.2 仪器与方法:选用PHILIPS iU22及PHILIP 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2.0 MHz,将患者检查部位充分暴露,初步触诊肿块部位、边界、质地、活动性等,探头置于肿块处作多角度多切面扫查,并于检查过程中适当加压,仔细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周边回声,加压有无变形,内部及周边血供等,较大者可用低频探头观察整体形态。
51例皮脂腺囊肿中,术前超声正确诊断40例,符合率78.4%(40/51)。主要声像图表现:病灶位于皮下软组织,呈圆形或类圆形,有包膜,壁较厚,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呈密集点状低回声或稍高回声(图1)。CDFI示内部及周边无血流信号,探头加压可变形,部分较大肿块在探头挤压时见内部有缓慢流动。8例合并感染,表现为混合回声包块内部及周边见血流信号(图2)。误诊病例中,3例表皮样囊肿,3例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3例软组织恶性肿瘤。
图1 肩背部皮下皮脂腺囊肿二维声像图 图2 头皮下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声像图
皮脂腺囊肿多发于皮脂分泌旺盛的中青年时期,无传染性,好发于头、颈、臀部,多为单发。其发病原因为外伤、感染等致皮脂腺口阻塞、皮脂淤积而形成的一种潴留性囊肿。近年来证明,皮脂腺囊肿上皮的角化,和毛囊峡部外毛根鞘上皮的角化类似,故又称为毛发囊肿。极少发生恶变,发生率为1.5%[2],本组51例无一例恶变。
组织病理检查镜下示皮脂腺发生囊性变,囊内充满白色粉膏状的皮脂腺分泌物和破碎的皮脂腺细胞及大量胆固醇结晶,有恶臭味。囊壁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内层为上皮细胞构成。囊肿破裂时,周围可出现异物巨细胞,合并感染者周围见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切开病灶可见其内呈白色豆腐渣样或白色粉膏状物,对应声像图表现为病灶呈边界清晰的厚壁混合回声肿块,内部呈密集点状低回声或稍高回声,若合并感染,病灶表面可有红、肿、热、痛,超声CDFI示其内部及周边可见短棒状血流信号(图2)。
本组51例皮脂腺囊肿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8.4%(40/51),回放11例误诊病例,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① 表皮样囊肿:该病又称角质囊肿[3],系由表皮组织包绕的囊肿,内容物主要为奶酪样黏稠的角质物质,可分先天性和获得性,后者多因外伤性引起,触诊时有似面团样的柔韧感。声像图表现为紧邻皮肤层的边界清晰的均匀低回声结节,薄壁,内部无血流信号,“洋葱征”为其特征性改变[4]。②脂肪瘤:为皮下脂肪层内少血管良性肿块,常多发,无完整包膜,内部呈高回声和等回声,可见线样高回声,呈典型“羽毛状”,回压时可轻度压扁,周围无血流信号。本组误诊为脂肪瘤的3例声像图均表现为较均质中强回声包块。③ 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两者为多发生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神经来源的良性肿瘤,病灶受压后有麻木不适及沿神经分布出现的触电感[5-6]。声像图表现为病灶两端与神经干相连,但连接处显示率较低,内部大多呈均匀低回声,可合并囊性变。神经鞘瘤有包膜,典型表现为“鼠尾”征[7];神经纤维瘤常多发,无包膜,皮肤多呈咖啡色。④软组织恶性肿瘤,多为结节状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有假包膜故可境界清,内部多呈均匀的低回声,瘤体内及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为其特点。本组3例误诊病例声像图表现为位置较深、境界欠清的不均质低回声包块,周边见线状血流信号,经病理证实为合并感染的皮脂腺囊肿。综上,高频超声对皮脂腺囊肿诊断率较高,且无创、经济、简便,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可作为术前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
[1] 徐杰男,阙华发.中医综合外治法为主治疗化脓性皮脂腺囊肿6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6):10.
[2] 王悦书,李春雨,张君,张弘,赵成瑾.皮脂腺囊肿恶变1例报告[J].中国实验诊断阳学,2002,6(5):360.
[3] 陈 文,林发俭,杨雪松.高频超声在浅表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11):1034.
[4] 方 凡,郭国强,陈胜华,等.浅表器官表皮样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分型[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64.
[5] 朱淑娥,张黛丽,刘 印.神经鞘瘤高频超声表现及五例误诊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7(8):1413.
[6] 牛艳坤,蒋博民.右侧腹横肌间隙内神经鞘瘤一例[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2):108.
[7] 贾志红,陈宝春,徐 光.高频超声对14例浅表神经鞘瘤的诊断体会[J]. 重庆医学,2010,39(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