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要把握三个关键——专访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

2013-09-10 06:45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1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关键浙江省

“教育信息化现在有三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建立科学智慧的信息化环境。第二个关键是推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建教育新模式。第三个关键就是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2012年12月底,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骨干网暨教育网络电视平台开通仪式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举行。这时候,浙江宁波镇海市立人中学初一(七)班学生正在上一堂特殊的语文课。远在温州二中的林老师通过远程网络为他们讲课。学生们不仅可以清晰地听到看到林老师,还能向林老师请教问题、进行互动。

与此同时,参会人员在主会场和各地的分会场同时观摩温州、宁波镇海两地的同步课堂。承载这一应用的就是新建成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络。

“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是我省‘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高速专网形式联通省到各设区市、县(市、区)和学校,为‘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施建国认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五个维度: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关键应用、教师能力和政策法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当注重典型的示范性。从形成到应用,从应用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创新需要采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而在试点的时候,当前还是需要突出四个点:搞试点、有特点、现亮点和破难点,核心问题还是促进关键应用。

提升教育信息化素养是重中之重

《中国教育网络》:不久前,浙江省教育计算机骨干网建成,目前,浙江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2 0 1 3年的建设重点是什么?

施建国:目前浙江省教育计算机骨干网已经开通。省核心节点到11个设区市汇聚节点,目前的带宽是1G。接下来的任务是完成区市到县 (市、区)和学校的宽带专网联通,并根据流量逐步提高专网带宽,融入中国教科网,努力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空间人人通”的目标。

2013年全省教育技术系统将重点组织实施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建成省、市、县、校高速互连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初步建成面向全省的教育视频网络体系;开发300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启动建设10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和10个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建设浙江省中小学学科网络教研平台。

2013年的具体目标是,要多层次推进教育技术装备,为义务教育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教学点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更新和配备班级多媒体;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配备100万册学习工具书,建设和改造3000个科学实验室、音乐教室和美术教室等。

《中国教育网络》:浙江省骨干网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在资源的建设方面,浙江省目前有什么行动?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施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求我们依托信息技术重构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教学的新模式和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的融合,支撑教育创新。

在资源建设中,现在浙江教育网上已经有了覆盖全学科的教学资源,并且开设了特级教师工作室,开辟了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等资源建设。

“学习空间人人通”是网络与资源融合的一个重点,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要打造一个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各级各地的学校要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开展个性化的、有特色的应用。

在2013年的工作思路中,我们要把“学习空间人人通”落实到三个层面的学校里,首先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其次是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第三就是职业技术学校。去年,我们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浙江东阳市在试点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有500名教师、2000多名学生开通了网络空间,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开设了同步课堂和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在“优质资源班班通”这项工作的推进中,浙江省也是非常有力度的,到2012年年底,浙江省普通公办中小学每一个班级已经都有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通过浙江资源网以及职业教育资源网来实现班级、教师、学生与资源的联通。

《中国教育网络》:您觉得在“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的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

施建国:首先是新技术的挑战,各种技术创新不断出现,不及时学习,就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要求。 第二个挑战,仍然是信息化意识的挑战。整个教育系统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应用水平,相对于商业社会来说还是非常落后的。我们生活所处的环境信息化日新月异,例如,金融、医疗、民航等,甚至在餐饮行业点菜都用上了iPad。第三,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严重滞后。

“学习空间人人通”是网络与资源融合的一个重点,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要打造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这些挑战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逾越的,关键是要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一是要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和校长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二是要结合各地、各部门的实际,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实施;三是要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应用,深化融合,依托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四是要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绩效评价。要特别注重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此外,要加强教育技术系统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养,让他们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教育模式创新要因地制宜

《中国教育网络》:您对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怎么看?浙江省目前在这方面有何探索?

施建国:浙江省在“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创建教育教学新模式,我们做了很多探索与尝试,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与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融合,创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依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浙江省开发了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平台,当学生学这门课的时候,可以登录我们提供的平台,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融入信息化的技术环境。

新模式创新还必须强调特色。例如,像杭州市源清中学开展的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杭州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打造了无边界的课堂模式。这些都具有一定特色。

创建教学新模式也是我们2013年的工作重点,刚刚召开的全省教育技术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提出:2013年的工作要围绕“聚焦关键,推动融合,提升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能力”这样一个主题。教育信息化现在有三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建立科学智慧的信息化环境。第二个关键是推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建教育新模式。第三个关键就是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创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要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这种推进策略。

《中国教育网络》: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电子书包大有进入课程的趋势,您如何看待它的未来?

施建国:移动终端的普及确实非常快,在浙江省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移动终端也被大量使用,作为学习工具。具体到对移动终端进课堂的态度,最好的方式仍然是“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电子书包是一种趋势,最终必然会让全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但目前离这个目标还很远。电子书包必须以数字教育资源为前提,目前教材都没有电子化,同时,国家也没有相关标准出台。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我国现在的课程标准、教学模式、人员的信息素养还暂时不能与电子书包的要求相匹配。因此仍需要积极地试验,谨慎地推进。在发展中寻找最合适的方式和最合适的时机。

关注年初的《中国教育报》,有五个省的教育厅厅长分别笔谈2013年的教育工作,工作讲得很全面,就是只字不提教育信息化,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到位。因此,教育信息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线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将被社会广泛接受。但这种模式是否适合基础教育还值得思考。班级授课制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教育模式,不可能一下子被电子化学习方式所取代。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追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线学习能不能很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另外,怎样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还需要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关键浙江省
《初心》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高考考好是关键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