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的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SWOT分析

2013-09-10 01:58黄鲁成王亢抗吴菲菲
中国科技论坛 2013年1期
关键词:北京地区专利申请专利

黄鲁成,王亢抗,吴菲菲,娄 岩,苗 红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确定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学界、产业界都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给予高度的重视。有些研究,在重点阐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特点和产业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产业发展建议[1-4]。赵刚[5]、向炜[6]等学者,通过总结国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政策、经验来提出我国的发展对策。可以发现,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中存在数据和资料少的困难,因此在目前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策研究中,大部分是宏观方面与定性研究,缺少微观层面与定量研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也比较少。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兴技术为基础[7],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新一代信息产业研究应从技术基础入手,通过分析产业的技术基础进而把握产业的发展态势。专利作为最先进技术的载体,是衡量技术创新的重要指标[8]。一些学者[9-12]利用专利地图从专利持有量、发展趋势、技术热点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部分成熟产业的专利情报分析、专利战略分析等,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针对具体技术特点及趋势而展开,研究对象局限在专利技术层面,忽视了专利技术背后所隐含的产业状况——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1 数据及来源

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依托产业和技术基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所包含的技术领域与ICT技术领域在专利分类号构成上是基本重合的,因此可以借鉴2008年OECD有关ICT技术领域专利的划分标准[13],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文献及检索结果进行调整补充,最终确定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的专利主分类号构成。

本文将综合分析北京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的国内专利与国际专利情况。文中国内专利为专利申请人 (包括国内和国外)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的发明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具体分析过程中视分析对象采用专利申请数或专利授权数:申请数更新较快,有助于了解近期情况,同时便于与国际专利申请情况比较;授权数为专利持有量,能更好地体现技术实力[14]。文中国际专利是指我国专利申请人(包括在我国注册的外国分公司)提出申请的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合作协定)专利,数据来源于WIPO专利检索数据库。

2 优势分析

2.1 专利数量占优并保持快速增长

2010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国内、国际专利申请分布如图1、图2,广东、北京、上海、美国为主要专利申请地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专利申请方面,北京地区均仅次于广东 (主要为深圳)位列第二,并且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存在绝对优势。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处于不断发展、快速增长的阶段。2006—2010年间,北京地区国内专利申请增长率为23.10%,居全国首位;国际专利申请增长率为12.43%,仅次于深圳。北京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同时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

2.2 专利质量稳步提升

专利质量可以通过专利授权率和专利有效率体现。2006—2010年间,北京地区专利授权率由22.0%增至36.8%,专利质量稳步提高。专利有效率指一定时间段内有效专利数量占同期专利总授权量的比,反映了专利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对北京、上海、深圳、美国2001—2011年在我国的专利有效率进行统计的结果如图3。北京地区的专利有效率仅低于深圳,高于上海和美国,说明北京专利有效情况良好,专利质量较高。

图3 2001—2011年四地信息技术产业专利有效率比较

2.3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研发能力较强

研发能力主要通过活动年期、研发规模 (发明人数)和专利年龄等指标体现。对2001—2011年北京信息技术产业主要专利权人 (排名前十)进行研发能力比较 (见表1),其中有五位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灰色标识),并且具有活动年期较长、发明人数相对较多的特点,反映出在信息技术领域积累的研发实力;专利年龄最短的是北航,其次是北邮,体现了较高的技术垄断实力。

2.4 重点领域拥有技术优势

对于重点领域的判断主要借助于技术关联性分析[15]。选取2001—2011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专利量排名前十位的IPC小类,进行技术关联性分析如图4,横轴表示关联性深度——技术关联度,纵轴表示关联性广度——关联领域数,气泡大小代表专利数,其中深色的气泡表示北京地区专利数,以横竖两条虚线划分深度和广度的不同类型。

表1 2001—2011北京地区信息技术产业主要专利权人研发能力分析

图4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关联性气泡图

从广度上看,专利申请量大的技术领域相对于申请量小的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关联专利数量上,更体现在关联范围上,如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为信息技术的重点领域。同时,申请量小的领域如 H04B、H04Q、H04M和G06K,虽然在技术关联的广度和影响力方面不及前者,但在深度上具有明显优势,体现出明显的技术专业化特点,因此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也应给予重视。通过对比北京地区的专利数,可以发现北京在信息技术的重点领域,特别是G06F,所占比重较大;在其他具有深度特点或者广度特点的领域,布局也较为合理,在未来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拥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3 劣势分析

3.1 国际专利申请不足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谁在该领域拥有的国际专利多,谁就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2010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国内专利申请总量为32030件,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为5826件,国际专利比例为18.2%。其中北京地区申请国内专利3700件,国际专利458件,国际专利比例为12.4%。同期深圳地区的国际专利比例为64.7%,上海为14.6%。全球五百强申请人中,中国有12家企业,其中北京只有3家。可以发现在国际专利申请量、申请比例方面,北京与深圳存在着很大差距。同时,北京的国际专利申请比例也低于上海,说明北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对于面向国际竞争的技术研发缺乏重视。

3.2 企业创新能力欠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企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其创新能力,而企业的创新能力重要指标之一是申请专利的状况。由表1可知,2001—2011年北京地区信息产业国内专利主要专利人的前10位中,本土企业只有4家。另外同期国际专利前10位专利权人中,国外企业占去一半,本土企业只有3家 (中国移动、大唐移动通信和联想集团)。北京地区的高校与科研机构申请专利比较积极,但本土企业申请专利比较少,这对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是不利的。因为,高校和研究机构将其专利成果产业化要比企业将专利成果产业化,遇到的困难更大,时间周期更长。

3.3 国内外专利权人专利质量仍有差距

在专利授权率和专利有效率的基础上,专利有效年限和专利说明书页数两项指标能更进一步体现专利技术含金量。有效专利维持年限是专利有效率的二维表现方式,引入了时间轴,可以清晰地展示有效专利年限的分布特征。专利说明书页数可以反映出专利技术的复杂程度,说明页数越多,表明专利包含的权项要求越多、技术内容越多。

图5 北京、美国信息技术产业有效专利已维持年限分布

通过对比北京和美国的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有效年限分布 (见图5),可以发现北京大部分专利的存活年限在2~6年,而美国为4~10年;并且随着距今年限的增长,美国相对的专利存活量也在增长。北京超过10年的专利已经微乎其微,企业和高校放弃专利的维护,反映出专利的价值相对较低。在专利说明书页数方面,选取近两年迅速增长的无线通信网络 (H04W)技术领域,对比2010年北京、深圳、上海、美国四地情况 (见图6)。虽然北京与上海、深圳在专利说明书页数方面相差不大,但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的专利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

3.4 研发效率有待提高

产业专利技术研发效率可以通过研发的投入产出情况来衡量。每百名发明人专利授权数是体现专利研发效率的直接指标。对北京、深圳、上海、美国四地2010年信息技术产业中专利授权量不少于5件的机构进行统计,得到专利的投入产出情况如表2所示。北京为四地中研发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区,发明人数虽略少与美国,但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说明北京对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技术研发较为重视,投入了较多的机构和人员,这也是北京近年信息技术产业专利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但是北京信息技术产业的每百人专利数却远低于深圳,与投入较少的上海基本持平,表明了北京信息技术产业的专利研发效率有待提高。

表2 四地2010年信息技术产业专利研发投入产出情况

4 机会分析

图6 2010年四地H04W专利说明书页数情况

4.1 发达国家创新速度减缓

美国是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代表性发达国家,2006—2011年美国在我国的专利年均申请增长率只有1.2%,远低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更是出现了负增长,说明发达国家的创新速度已经逐步放缓。近年来,发达国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降低了科研投入,专利申请量受到影响[16],这为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加紧部署,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会。

4.2 热点领域存在技术机会

比较不同地区在相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拥有量,可以明确技术实力,识别技术机会。对比2001—2011年北京、深圳、上海和美国在信息技术热点领域 (国内授权量前十位IPC小类)的技术实力可知,美国、上海、深圳在G01N和G06K领域技术能力较弱;上海和美国在H04W领域的技术能力比北京弱。因此,北京应在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和G06K(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把握机会,大力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由此通过交叉许可获得热点技术领域整体技术能力的提升。

5 威胁分析

5.1 外企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

2010年全球信息技术领域主要权利人排名前十位中,中国公司仅有中兴和华为两家,其余均为外国企业。2001—2011年北京地区信息技术领域北京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中,外国企业占去了一半,对北京的本土企业构成较大的竞争威胁。因此北京地区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国外信息技术领域的老牌企业。

5.2 国内外研发热点基本一致,竞争日趋激烈

表3为2001—2011年北京以及国际信息技术产业专利研发热点对比情况,灰色标识领域为北京与国际相异的热点领域。北京地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趋势与国际贴近,与国际研发热点相比,只有三类不同,表明国内外信息技术结构比较类似,研发热点趋于一致。为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争取对信息技术的市场主导和控制,国内外继续以较大力度实施专利布局,围绕信息技术专利展开控制与反控制、主导与反主导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表3 2001—2011年北京地区以及国际信息技术产业研发热点

6 北京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对策

(1)进一步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内涵和质量。北京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研发水平,但是随着国内外研发热点趋于一致,围绕信息技术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提高专利质量才能保证竞争优势。通过专利质量的分析,初步反映出国内外专利权人所持有的信息技术专利在整体质量水平上尚有不小差距,北京掌握的经济效益好、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不多。因此在保持专利持有量增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不仅仅体现在授权率、有效率方面,在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方面要加强重视。

(2)在保持高校科研优势基础上,要特别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北京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研发比较活跃,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后劲不足。一方面北京拥有诸多高校、科研单位聚集的区位优势,今后要继续发挥优势,同时加强高校和科研单位在基础和共性技术方面研发的力度;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充分利用我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优势,增强自身竞争力。努力实现专利申请主力由高校、科研单位向企业转变的过程,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3)强化已有技术优势,注重把握技术机会。在信息技术的热点领域及重点领域,北京均占有一定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电数字数据处理和无线通信网络领域,专利持有量和专利质量比较具有竞争力,为北京发展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等行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竞争对手的弱势技术领域 (北京的相对优势),恰为我们扩大技术研发并实施交叉许可提供了机会,要认真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利布局战略,鼓励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展开技术合作,争取参与到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系建设中。

(4)重视国际专利,拓宽国际合作渠道。由于国际专利权拥有量少,缺少谈判筹码和应对策略,中国企业在国际侵权类诉讼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国际专利持有方面,北京优势企业数量仍显不足,缺乏比肩世界的龙头企业。要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竞争力的差距,迫切需要创新主体熟练掌握好PCT等国际专利规则,从根本上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同时注重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在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鼓励外国企业在京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技术交流与合作。

[1]娄勤俭.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0,(12):11.

[2]李正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明确主攻方向[J].通信世界,2010,(35):3.

[3]朱永祥.“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展望[J].上海信息化,2011,(3):52 -56.

[4]许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信息技术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1,(6):19-22.

[5]赵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分享[J].中国科技财富,2011,(9):18-19.

[6]向炜.国际信息技术发展深度报告[J].射频世界,2010,(5):47 -51.

[7]李金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辨[J].财经问题研究,2011,(05):3-10.

[8]Ernst H..Patent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2003,(25):233 -243.

[9]Ramani S.V.,de Looze M.A..Using patent statistics as knowledge base indicators in the biotechnology sectors:An application to France,Germany and theUK[J].Scientometrics,2002,54(3):319 -346.

[10]贾志琦,董建忠.山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专利战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132-135.

[11]王磊.基于专利地图的太阳能产业专利现状与技术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771-776.

[12]李维思,史敏,肖雪葵.基于专利分析的产业竞争情报与技术生命周期研究——以太阳能薄膜电池产业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2011,(11):91 -93.

[13]OECD.Compendium of patent statistics:2008 [F/OL].[2008]http://www.oecd.org/dataoecd/5/19/37569377.pdf.

[14]杨中楷.专利计量与专利制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5]刘凤朝,李滨,孙玉.我国ICT产业专利申请趋势—关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40-47+55.

[16]人民网.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进前四[EB/OL].[2011-03-05]http://hn.people.com.cn/GB/195700/214999/14068252.html.

猜你喜欢
北京地区专利申请专利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专利
明清北京地区传统色彩嬗变与成就探析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专利文摘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歌华发布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
北京地区满文古籍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