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在其数千年历史中有过“元旦”等多个名称,日期也多次变化。直至1914年为接轨西方历法才将“元旦”之名移到阳历1月1日,阴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刚刚过去的癸巳蛇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来的第100个春节。
100年来,春节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最初20多年里,民国政府一直试图将贺年、祭祖、贴春联等活动移到阳历元旦,但在民间推行遇阻,国人强烈的传统意识保住了春节。新中国成立后,移除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习俗。改革开放后,城镇化、信息化浪潮也在改变源于传统农耕社会的春节,但春节祭祖祈福、家庭团圆、强化家族意识的功能始终没变。在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当前,春节已走出国门,如同西方的圣诞节,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不再仅仅是中国的节日。
“春节热”的背后是“中国热”。每年春节,从联合国秘书长到各国首脑和政要,都会发表春节贺词,向全世界华人拜年。这些春节贺词的背后,展现了中国和海外华人华侨日益强大的身影。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多样性文化增添国家魅力,在春节“百岁”之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1月13日,新加坡,道路上高挂“蛇年灯笼”,迎接中国新年的到来。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署长周振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1年中国游客人均在新支出达1337新元(约合1081美元),而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467新元(约合377美元),10年间增长近3倍。
2月2日,巴西圣保罗,当地人舞龙迎接中国农历蛇年的到来。
2月9日,泰国曼谷举行中国传统春节庆祝活动。
2月1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114届金龙大游行暨游园会在洛杉矶中国城隆重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