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秦莉芳,王素芳,仝俐功,王丽娜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仝俐功名医工作室,陕西宝鸡 721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科、骨科的常见病之一,大约1/5的腰腿痛病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治疗手段上,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而保守治疗中针灸治疗为其中疗效较明显的方法之一。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观察到仝俐功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特方法治疗本病3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治疗32例作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本研究纳入病例均为宝鸡市中医医院针灸专家门诊及针灸风湿病科就诊的患者(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采用第三者评价盲法;按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针灸专家门诊就诊患者分入观察组,针灸科普通门诊及住院患者分入对照组。分别予观察组及对照组不同的针刺治疗方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进行F方差齐性检验,P>0.05,说明两组之间方差齐,然后进行 t检验,P>0.05,说明两组年龄、病程上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基本情况一致,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同时对两组纳入病例在治疗前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予以观察,详细客观记录观察指标,对临床观察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见表2、表3。通过对表2、表3进行F方差齐性检验,P<0.05,说明两组之间方差不齐,然后进行非参数检验方法Ridit分析,P>0.05,说明下腰痛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法两组上无显著性差异,患者基本情况一致,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表2 两组治疗前下腰痛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或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度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①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症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岁之间;③经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②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④有腰椎手术病史、腰椎骨折病史者;⑤合并腰椎失稳症和(或)脊柱滑脱或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者;⑥有糖尿病者或合并有心脑血管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⑦某些特殊人群:如妊娠期患者,有精神病史或正在服用抗精神分裂或抗抑郁药物者;⑧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治疗中因某种原因而终止实验者;⑨受试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患者取俯卧位,取腰部督脉压痛点、椎旁压痛点、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压痛点,并配合辨经取患侧下肢足太阳经穴如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或足少阳经穴如环跳、阳陵泉、悬钟;或两经同取,同时配合辨证,肾虚取肾俞,寒湿取腰阳关,瘀血取膈俞、次髎。操作:选用华佗牌0.25 mm×(40~50)mm和0.35 mm×100 mm不锈钢针,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夹持进针法快速刺入皮下,椎旁压痛点、秩边、环跳、殷门用1.5~3寸针直刺使针感向下肢传导,承山、阳陵泉、悬钟用1.5寸针直刺使针感向足传导,委中用1.5寸针快刺不留针使针感向足传导,余穴用0.5~1.5寸针补泻兼施。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并配合椎旁压痛点使用一组电针连续波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
取双侧气海、大肠俞、关元及患侧秩边、阳陵泉、承山,并在腰部腧穴使用一组电针连续波治疗。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治疗2~3个疗程。
采用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予以观察,详细客观记录观察指标,对临床观察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1.1 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根据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分值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JOA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为0分。分别计算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指数及改善率: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改善率 =(改善指数/29-治疗前评分)×100%。
3.1.2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每位患者均在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腰痛及腿疼强度分别进行评价。即采用一端标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标为“10”表示剧痛,让病人理解有关VAS的概念、用法和意义后,当移动标尺在自己疼痛的位置时,医生立即可以在尺子的背面看到具体数字,可以精确到毫米。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得分,分别计算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指数及改善率。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正常,改善率在100%,可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70°以上,改善率大于60%;有效: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50~70°,改善率为25%~6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改善率小于25%。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治疗后下腰痛评分比较
表5 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
从表4、表5可知,治疗后两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及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有改善,经Ridit分析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表6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例
由表6可知,经过Ridit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赵某,男,53岁,干部,初诊日期:2011年3月20日,主诉:间断性腰痛3年余,再发加重伴左下肢麻痛1周。患者3年前因劳累后感腰部酸困疼痛,活动后加重,按摩后好转,但此后常因劳累、受寒后反复,1周前因乘车久坐感腰部疼痛反复加重,转侧俯仰受限,且伴左下肢麻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遂被家人搀扶就诊。查体:被动卧位,弯腰屈曲70°,腰肌紧张,腰4、腰5、骶1椎体棘突下及左侧椎旁压痛明显,且向左下肢放射,左秩边、委中、承山穴压痛,左直腿抬高试验<30°,左下肢膝关节以下痛觉减退,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紧。查腰椎CT提示:腰3/4、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左侧硬膜囊。初诊以仝俐功主任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经验治疗1次,患者即感疼痛明显减轻,可自行缓慢下床行走,但腰部转侧俯仰仍受限,在家人陪同下回家。次日患者自己前来就诊,同法治疗完毕,患者腰部可直起,活动约5 min后站立恢复正常,行走轻度受限,自行回家。经治疗25次,各种症状、体征均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正常。随访3个月未再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劳累、扭伤或其他原因引发。临床表现以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麻木、发凉甚至出现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属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多因肝肾亏虚、筋脉失养、复感寒邪或负重、外力伤害等,致局部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当以标本兼顾,以“滋补肝肾、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为法,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灵枢·经脉》说: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入循膂……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病候有“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趾不用”;足少阳胆经循行“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谷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病变则“髀膝外至胫绝谷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可见足太阳经脉与足少阳经脉的循行与腰及坐骨神经循行有密切关系,两经的病候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符[4]。我院著名针灸专家仝俐功主任医师集50余年临床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运用经络辨证、经筋理论,结合中医整体辨证施治,逐步探索出自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独特疗法,本法疗效明显,深受患者赞誉。
本疗法取腰部督脉压痛点、椎旁压痛点、腰部足太阳膀胱经压痛点,根据现代解剖,这些压痛点基本上在神经根部位,针刺这些神经根,更容易达到“气至病所”,而“气至病所”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5]。再根据经脉循行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如秩边、殷门、委中、承山,足少阳经穴如环跳、阳陵泉、悬钟等穴,旨在疏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之经气,使经脉通,则气血运行通畅,疼痛缓解。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转摇不能,故肾虚者取肾俞以补肾温阳;寒湿者取腰阳关以温阳散寒;“血会膈俞”,瘀血者取膈俞、次髎以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诸穴相配,共同达到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效,使经脉通、疼痛止。
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可以提高同神经节段皮肤的痛阈,可以调节同节段肌肉的运动,调节相应节段的交感神经功能及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和组织新陈代谢;电针能改善神经根周围循环,消除炎症介质,抑制伤害性信息的传导,缓解肌痉挛,减轻和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6]。
临床实践证明,仝俐功主任医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经验,疗效明显,简便,安全,易于掌握,且无创伤,无副作用,痛苦小,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 井上骏一.腰腿疾患治疗成绩制定基准[J].日整会志,1984,58:925
[3]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3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80
[4] 邹雅琴,吴思平,刘映芬.针刺配合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4):13 -16
[5] 戴荣水,郭伟.神经干刺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39 -41
[6] 王升旭,李树成,老锦雄,等.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2000,20(3):168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