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肠道手术后腹腔脓肿的价值

2013-09-07 09:05牛晓凤赵卫东贾国楠韩巧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脓腔脓液穿刺针

牛晓凤 赵卫东 吴 江 蔡 琳 贾国楠 韩巧林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山西太原 030001

腹腔脓肿是腹腔内手术常见的并发症[1],以往常采用开腹脓肿切开引流的方式治疗。随着影像引导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采用B超或CT导引方法进行治疗[2]。笔者采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治疗腹部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的患者1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5~46岁。临床上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且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在行穿刺引流前引流管均有不同程度引流不畅),术后患者虽进行全身抗感染和支持治疗,但仍有不同程度的低热,于术后7~10 d,1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畏寒、发热、乏力、恶心等症状,体温 39~41℃,血常规 WBC(13.9~33.6)×109/L,B超及CT均提示:腹腔内肝脏下缘肠间有包裹性积液形成者8例,脾周积液者5例,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中间部分有分割,其中3例患者同时合并胸腔积液。

1.2 器材

美国GE light speed 16螺旋CT,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无菌腹腔引流导管包(8F-30 cm导管,0.035inch导引芯,9F扩张器,18G腹水穿刺针)。

1.3 穿刺步骤

首先依据术前增强扫描的CT图像,分析病变与周围的脏器、血管关系,必要时进行三维成像,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大致的穿刺位置,一般以位于病变较低位置且避开周围的脏器血管为原则[2]。患者取平卧、侧卧或俯卧位于CT检查床上,根据术前所定大概穿刺位置,在体表放置条形金属标志物,5 mm层厚扫描病灶区域(必要时薄层重建),确定最佳穿刺位置,测量穿刺点与标志物之间的距离及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常规进行消毒,铺无菌洞巾,按拟定穿刺位置及进针角度对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用尖刀在穿刺点处皮肤上戳一小口,将穿刺针沿拟定的穿刺路线刺入脓腔,遂行CT扫描(重复上一次的扫描序列)查看穿刺针位置,随时调整穿刺针,当穿刺针到达理想位置后,拔出针芯,连接注射器,抽吸脓液,抽吸脓液时可将穿刺针适当改变位置以利于抽出脓液减小脓腔压力,但不可抽尽,防止穿刺针刺破脓腔,同时要留取适量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实验及生化检查。再行CT扫描观察脓腔情况,若脓腔明显缩小,则沿穿刺针置入0.035英寸导丝,再行CT扫描观察导丝走向及位置,确定导丝位于脓腔后,拔除穿刺针,然后将9F扩张器沿导丝扩张通道,将扩张器拔出,沿导丝将导管放入脓腔内,而后行CT扫描,观察导管在脓腔内的情况,并做适当调整。用丝线固定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持续引流,必要时作负压引流,若引流不畅,可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稀释脓液,便于引流。对脓肿内有分隔时,应分别定位、穿刺放置管引流,方法同前。术后常规进行CT复查,注意有无并发症,常规观察生命体征,进行对症处理。术后脓肿愈合拔管的标准是:脓肿所导致的症状消失,体温、血象恢复至正常水平,引流液转为清亮或引流液连续3 d少于5 mL,B超或CT显示脓腔闭合消失。

2 结果

本组病例共放置引流管15根,其中2根位于胸腔内,余均位于腹腔脓肿内(图1~5)。操作时间约为35 min。CT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且未发生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5 d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体温下降,白细胞也逐渐下降,CT复查脓腔明显缩小(图6~7)。术后结合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引流7~20 d,平均15 d。1~3个月后复查未发现残余脓腔。

3 讨论

腹腔脓肿[3]系指腹腔内某一间隙或部位的局部积脓,常继发于腹部手术、腹部创伤后的腹膜炎,或内源性细菌因消化道炎症、穿孔、肠缺血、外科手术等从胃肠道侵入腹膜腔而引起。临床表现常有突发的寒战、高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脓毒症表现。腹腔脓肿以往多采用手术切开引流,手术创伤较大,患者经济负担重,且对于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手术。本研究采用CT导引下穿刺引流治疗13例腹腔脓肿,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据文献[4-6]报道,B超引导放置引流管治疗积脓多见,临床上也较为常用,但对于位置较深或与周围脏器、血管关系紧密的局限性积脓患者,B超定位穿刺的准确性会受到限制。螺旋CT的图像清晰,穿刺定位的准确性较高,通过横断位图像及三维重建可对脓腔进行全面立体的认识,操作的安全性高。临床上,CT导引下置管引流的应用越来越多[7],与手术引流相比,其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小、仅需用局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8],尤其适用于病程迁延、重危与手术风险大的患者,脓肿引流后可明显缓解中毒症状,改善脏器功能,大部分患者可就此治愈。部分患者病情明显缓解,腹腔炎症局限或消退,明显降低了再手术的难度。本组13例患者均为腹部大手术后发病,采用该治疗方法,使患者避免了二次手术。CT导引下置管引流的效果与脓液性状有关,如脓液内有半固体状坏死组织,则引流可能不彻底,可以用反复冲洗的办法来弥补。本组病例均使用8F外引流管,取得较好疗效。另外,穿刺引流所用的引流管具有X线不穿透的特性,便于在CT下观察其放置情况,随时调整放置深度及位置。

总之,CT引导下腹腔脓肿穿刺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腹部肠道手术后发生腹腔脓肿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有效避免二次开腹手术以及不增加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优点,同时,还可以运用于胸部等部位,应用范围较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Zehetner J,Shamiyeh A,Wayand W.Lost gallstones i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ll possi-ble complications[J].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2007,193(1):73-78.

[2]王敬,邵成伟,左长京,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腹腔脓肿[J].实用医技杂志,2006,10(2):13-20.

[3]肖开提,杨新文,依力哈木,等.腹腔脓肿的治疗与预防体会[J].腹部外科,2009,22(1):49-50.

[4]屈坤鹏,司若湟,杨晓军,等.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4):433-434.

[5]周晓伟,沈阳,顾冰.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7):522-525.

[6]Schwaiger Johannes,Markert Mathias,Shevchenko Nikita,et al.The effects of real-time image navigation in operative liver surge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radiology and surgery,2011, 11(6):785-796.

[7]Golfieri R,Cappelli A.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percutaneous abscess drainage in coloproctology: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2007,11(3):197-208.

[8]张雪哲,卢廷.CT、MR介入放射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82-86.

猜你喜欢
脓腔脓液穿刺针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颜面部软组织多间隙感染脓腔破溃愈合1 例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手术穿刺针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研究
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介入置管的保守治疗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