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平
激发新动力 致力新跨越——对涟水县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董 平
城镇化是当下中国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增长动力持续减弱,经济增长正逐渐由外需驱动向以内需驱动、工业化驱动为主、城镇化驱动并重转变。可以预见,未来城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重的使命。
涟水作为苏北的百万人口大县,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也是从传统农业县域向新兴中等城市过渡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战略之举。如何抓好涟水新型城镇化发展,既需要我们认清自身的基础条件、存在的差距不足,又需要我们把握外部宏观大势、遵循内在发展规律,真正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从发展阶段看,目前,涟水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历史阶段,工业发展形成的集聚效应对加速城镇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空间潜力看,涟水县域面积广阔,人口超过百万。尽管近几年城乡建设步伐很快,但截至2012年底,涟水城市化率仅为45%,分别低于全省18个、苏南27.7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正处于加速上升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而且,目前苏南等很多先发地区城镇化已经接近峰值,像涟水这种规模的苏北县级城市,对市场主体来说更具投资价值,也更具吸引力。从外部环境看,党的十八大已经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纳入了“四化同步”的战略体系。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协调推进城镇化、区域发展差别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目标。特别是随着省委、省政府支持苏北发展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更多的发展利好和资源要素将会向苏北倾斜,涟水新型城镇化必将迎来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下阶段,我们将抢抓机遇、乘势快上,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贯彻落实苏北全面小康建设“六大工程”的有力体现,作为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最大民生工程,作为逆势突围、借势发展的最大动力所在,加快形成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生动局面,真正以高质量的城市建设、高水平的城市管理、高贡献的城市经济,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支撑和动力源泉。具体来说,将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开发建设。规划是城镇建设的蓝图,是调控城镇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将聘请一流的规划设计团队,理性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科学谋划空间发展布局。在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等为内容的规划体系,更加注重分区规划及重要区域的城市设计,实现镇村布局、重点区域、重大专项等规划设计全覆盖,促进城乡空间合理布局、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真正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当前,我们将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涟水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目标,重点打造主城区、开发区以及五个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功能的中心镇,加快形成“一中心、五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与此同时,我们将用好规划成果,强化执行刚性,杜绝违反规划的开发建设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确保每一项建设行为都符合规划要求。
坚持以精致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圈地造城,重视速度忽视质量的城镇化必将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导向,根据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推动城乡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体现特色的原则,着力扭转城镇建设偏重规模扩张、忽视功能提升的倾向,加快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品质提升转变。下阶段,我们将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强势推进路网完善、市政设施、水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十大类”280项工程。加快把涟水建设成为魅力独具、宜居宜业的新兴中等城市,既彰显北方平原城市大气磅礴的个性,又具有南方水乡城市灵秀精致的风情。2013年,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广大群众需要,我们将加快建成新一中、县医院等一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早开工建设城区西环路、北环路以及东环线北段,加快实施五岛公园改造等工程,推动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和购物中心加快落地,不断提高中心城区的现代城市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与此同时,突出抓好重点中心镇的建设发展,使之成为承接主城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
坚持以产城融合培植持久动力。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像“空中楼阁”,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我们将按照“城市承载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总体思路,努力做到工业化与城镇化齐头并进、互为促进,实现产城协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将经济开发区、机场产业园、薛行化工园整合纳入盐河产业带规划,形成以“一带一区两园”为主体、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为组团的工业发展空间格局。按照做优特色、错位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机场空港、保税园区、三级航道等特有优势,依托经济开发区、各类特色园区、工业集中区,重点打造食品饮料、机械装备、电子电气、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航空器制造与服务以及现代物流等“7+1”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努力使重点产业集群成为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精细管理创优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的延伸,是发挥城市功能的保证。2013年,我们建立健全了城市管理委员会,重新调整了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城管部门、相关单位以及乡镇、园区的管理职责和范围,已经收到明显成效。下一步,将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环境与秩序齐抓、教育与规范同步,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创新管理手段,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轨道,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群众生活。同时,抓住镇容镇貌、环境秩序整治等重点,加快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常态化保洁水平。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注重保护镇村自然人文特色,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管理水平的同步提升。
坚持以民本理念改善民生民计。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民计。当前,涟水县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乡镇、农村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我们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管理功能向农村辐射,加快形成城乡均等、共享成果的一体化新格局。从农民最需要、最紧迫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办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着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在符合村庄规划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和危桥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在扩大覆盖面、提高使用率上下功夫,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总之,要把推进涟水城镇化的过程变成群众得实惠、生活上水平的过程,变成人的全面进步提升的过程。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涟水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