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
去年一场劲风,街上一个邻居倒了大霉:自家的大树一棵没倒,隔壁一棵五六层楼高的大树倒了,斜斜地压穿他家屋顶,一家人平白无故地无家可归,幸好没有伤亡。我们唏嘘之余,倒也没怎么担心——美国大多数房屋都有保险,这种情况有保险公司埋单。
没想到至今已有一年多,这套洋房勉强弄了个木屋顶盖着,有工人隔几个月来敲敲打打一下,压根没有正经修理的意思。邻居一家现在“定居”在宾馆里。据说保险公司扯皮,他们自己也没钱,只好让洋房耗着。我爸妈来探亲时亲历了那场风灾,过了一年再来一看这房子的熊样十分惊讶:美国人干活怎么這么磨叽,这么大一套房子多可惜呀!要是在中国,一次呼啦啦来十几个人,两个星期就搞定了,这资本主义社会的老板,好像还没有中国老板那么着急。
事实上,美国老板不敢过分奴役工人,而且技术工时薪高,他们也请不起那么多工人。爸妈说这次开了眼界了,敢情这是真正的磨洋工啊。
我在美国这十几年,见识过的磨洋工多了。城市建设方面,比如在美国公路上驾驶,经常可以遇到连绵数里的橙色交通警示桶,表明前方施工,超速罚款加倍,开车小心。可是每次经过这样的施工地点,十有八九见不到任何建筑工人,大家还都得减速慢行。这是因为美国的道路施工大多在夜晚进行,目的是避免交通高峰和日间的高温天气,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所谓的“美国效率”并不高效。像中国那样高楼大厦几个月内拔地而起,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造成美国建筑施工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有法律规章制度对施工安全要求比较严格的因素,也有美国对劳工保障、民主过程相当较真等等原因。美国城市规划有法可依,这个法规就是Zoning Ordinance(分区法)。法规把城市每个街区划成商业、住宅、工业、园地等功能区域,区域内建筑的功能、高度、容积率、停车比例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任何一个建筑商想盖个不符合法规的房子,都要申请特殊许可。这个申请不但要由政府审批,还要邀请建筑周边受影响的居民参与提建议,居民反对声音太大的根本搞不成。
整个过程是够民主了,可是十分耗时,拉锯式的大大小小会议不停地开。政府和居民都认为建筑商要改动法规肯定是想多赚钱,趁这个机会得敲建筑商一把,就算是没有什么争议的项目也往往加上一些条件,比如建个公共花园之类。民主的过程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建筑商一样能赚钱,居民有个诉说交流的渠道,政府作为中间人的角色也能为居民争得权益,应该说是个共赢的模式。只是过程实在慢吞吞,有时等方案批下来,经济局面已经改变了,建筑商按照原来的计划建不再合算,辛辛苦苦走完了民主过程还得改方案,请律师、设计师的钱全部打了水漂。
没错,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效率,就一定高得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