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辞英
【摘 要】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高校合并及高校扩建,组建了一批多校区高校。其在办学方面拓展了校园空间,既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又增加了高校的竞争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学生管理上的新问题。本文拟从多校区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方面剖析,探究其管理工作与传统管理方法上的不同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对策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多校区;学生管理;高校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多校区高校为主要形式办学格局。而分散的校区、逐渐增多的学生,使得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使得传统的单一校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重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做好多校区高校格局下的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当前众多高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多校区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存在校区之间主次之分的偏见,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多校区高校有的是经过高校间合并形成的,有的是新建校区形成的,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师生心中总是存在着“主校”和“分校”或“总校区”和“分校区”之分,总认为“总校”、“本部”、“总校区”是正统的、最好的,而“分校”、“分校区”是非正规的、非正统的,连师资、硬软件设施等方面都比不上“总校”、“本部”。而在“分校”、“分校区”工作的师生心理也觉得比在“总校”、“本部”、“总校区”师生要差不少,在思想上会有种自卑的感觉。而事实上有的多校区高校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如在分配教育教学资源时,将较好的教学设施、教师、管理人员等留在“总校”、“本部”、“总校区”,而“分校区”则达不到相应的条件。
2.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不健全
多校区高校在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上也与单校区高校多有不同,对多校区高校而言,每一校区都是未合前的一所独立学校,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传统和鲜明的特点,而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形式。合并后,除了地理位置的不同以外,要求在其它方面都必须统一,而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是统一的。我们则需要把原来各个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长处和特色集中起来,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比之前单一校区更合理的学生管理方式。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需要进行改革,把不适应当前情况的部分淘汰掉,增补符合其高校自身发展的方面,在管理内容、制度和人员安排等多方面形成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的工作特点。
而在现实中,因为多校区高校学生在管理工作模式方面的不健全,常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多校区高校位于总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过于集中,致使各个分校区的学生管理机构没有决策权,甚至还缺乏相对独立的执行权,而总部的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的职责过于复杂,不但需要负责全校政策方针,同时也需要为琐事而忙碌,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总部学生工作管理机构的过于强化,而分校区学生管理机构的过于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各校区之间的职责划分难以达到均衡。
3.校区之间分散,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1)信息交流不畅
高校形成多校区后,由于各校区在地理位置分散,很多上级和平级部门下发的各种通知、等文件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偏远的分校区收到的时间较晚。而有些紧急文件有时候甚至逾期才收到。导致工作人员无时间细细考虑,只得匆匆应付了事。如果遇到其他一些材料上报的通知,那就只得利用额外的时间加班加点完成,这直接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结果。
(2)成本大幅提高
由于高校校区的变化,致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本都在无形中提高不少。如参加工作会议的管理人员校区之间往来时间耗费过多;各级文件、通知的传递耗时过长;传达各种通知、文件的交通运输费用上涨;校区间联系的电话、手机费用增加;重复购置设备和资料的开支不断攀升,尤其是学生的学术讲座所占的费用比例最大。如学生处要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关于安全教育知识的讲座时,该讲师不得不在每个校区游走循环开讲,这样不仅耗费了讲师的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本。
4.各校区老师、学生之间缺乏互相交流,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
由于高校多校区的校区在地理位置上不相连,每个校区并不是同时拥有多年级、多院系的学生,因此使得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而不同院系之间的学生交流也少,有些教师上完课后基本回到居住地,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自然也减少,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文化缺失的现象,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是学生群体组织开展的活动不够。由于校区的分散导致学生间的交流不足,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学生群体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活动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对于多校区高校的学生自身会产生一种受到“岐视”或感到自身学校掉价了的不良心理,学生好象处在一个被隔离的小社会中,生活单调,导致心理问题频繁出现,而这些学生又处于师生、学生之间交流缺乏的状态,显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重要起来。
二、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1.统一思想,转变自身观念,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对于多校区高校而言,需先对原各校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在综合、概括、提炼的基础上凝结出已经升华的办学理念。再是抓好领导团队建设,从学生管理工作上来说,应该有一个团结有力的学生管理领导团队,需有远见,善于驾御全局,平衡各部门关系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样,也要抓紧学生管理领导干部队伍的自身建设,在思想上要达到统一,在言行上不能因为学生不是在“总校”或“本部”,“总校区”就有所偏见,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2.明确校区定位,健全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在多校区高校里,必须明确每个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工作目标,把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每个校区。因此,必须在同一平台上建立起多个学生工作中心,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格局。而学生工作部(处)主要的职责是把握好宏观上的决策,保证学生工作的开展方向,既要放权,又要搭建平台,为各校区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服务。实现以学校为中心,各个校区学生工作为基点,体现各校区具体特点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这样的模式既有利于高校的统一管理,又有利于各分校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职责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3.强化对学生群体组织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多校区高校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学生间的群体组织数量和人数也在逐年增多,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必须要关注和正确引导学生群体组织,要从学生思想上、情感上去接近它们,用党和团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去引导它们、团结它们,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组织的积极作用。
4.重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校园网络,做好多校区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大资金、人力的投入,建设好校园互联网。学生管理工作要在管理手段上推进现代化建设,而不能仍仅靠电话、手机、公文等传统方式进行联络,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校区与校区间、校区内部各部门间的一套完整的多层次的学生管理工作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以便能及时处理和传递信息,降低学生管理工作成本,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发展。如转达文件、办理各种电子手续、召开电子会议等;接收校内外电子邮件并进行处理;将学生管理各种制度、规则放上网络以便师生查询,实现现代化办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5.改善师生、生生之间欠缺交流的几点思考
(1)规范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行为
为方便学生,学生工作处办公室应每天安排学生管理工作者坐班,其余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到学生学习、活动场所调查,以便能随时与学生沟通,解决问题。建立合理的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
(2)加大学生群体组织的工作力度
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积极创造条件保持学生群体组织的活动,使其开展的活动适应学校学生特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的广泛参与机会,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需在校区设立心理咨询室,增设心理健康教师,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不定期的与学生交心倾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多留意心理不正常的学生,防患于未然;更要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咨询和师生交流的阵地,更加方便快捷地与学生直接对话,对学生所反映的生活、学习情况、思想状态,进行有效疏导,减少心理不正常的学生人数。
我国高校从单校区逐步扩张成多校区的这种现象,己成为我国当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经过发展形成的多校区高校在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本文所探讨的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需要广大高校管理者在实际当中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建立一套符合社会发展的合理的管理体系。为广大师生建设美好校园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发展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关于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工作情况的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0-8-25.
[2]陈运超,沈红.浅谈多校区大学管理[J].清华大学研究,2001,(2).
[4]陈运超,浅谈多校区大学管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
[5]单桂锋,孙世民,宇业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变化走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6]吴远,李成江.多校区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特殊性研究[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李德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