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军 张立平 丁有霞 李亚东 王存硕 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外一科(唐山 063100)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病症之一,踝关节由于处于患者身体受力承压部位,并起着对足部运动及血液循环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病的恢复效果是治疗的关键。但是,如果踝关节骨折后没有进行及时正骨及纠正组织错位就开展手术治疗,势必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资料显示,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的正骨及组织纠正对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术后恢复效果均有重要影响[1,2]。为了使踝关节骨折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本院采用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入住本院并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62例,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76例,年龄区间为15~58岁,平均年龄为32.9岁。所有患者中坠落摔44例,扭伤68例,车祸撞伤36例,砸伤1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中医正骨配合手术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对于对照组所有患者,首先将患者的踝关节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然后经前外侧进行纵切,并显露患者的胫骨干及外踝,同时保护其腓肠的神经纤维,避免神经受损。若患者的踝部胫骨骨折线斜行,并且无碎骨出现,则踝关节可以用拉力螺钉进行拧入加压,使其骨折块之间产生一定压力并相互靠近。若采用髓内钉进行固定,则进钉点要选外踝的尖部,并尽力选在外侧,避免由于挤压作用引起患者的外踝向距骨部位倾斜,并造成一定程度的踝穴狭窄。若骨折出现在胫骨的下面,则可以用髓内型踝螺丝钉进行固定。若患者属于内踝骨折,且无移位则一般以石膏进行固定治疗,除非患者特别要求,否则不行内固定进行治疗。若患者的症状比较明显,可稍延迟其内固定的时间。固定一般以松质骨加压螺丝钉进行固定,而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则宜选用张力带和克氏针进行固定。
治疗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后,令患者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取仰卧或者侧卧位,一位护理人员用手握住患者的跖部及足跟使其置于患者旋后位,另一护理人员握住患者患小腿的近端并双手对握患侧的踝关节。护理人员先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在一定的牵引作用下,逐渐将患者的踝关节向内翻,拇指将外踝内推,其余手指在内侧固定住胫骨下段并用力向外,以形成明确的对挤力,根据患者的骨折、移位状况进行矫正。护理人员调换手位,并以拇指向后推动内踝平复患者骨折部位。对于出现胫骨下端部位骨折的患者,护理人员用拇指在胫骨的胫腓联合部位用力推挤,随后两手向内扣合,并用掌根对挤患者的踝关节,以纠正其下胫腓的分离,尽力使之复位。对于后踝折块出现向后上方脱位者,需要尽力对抗牵引,并在远端进行提牵足跟,使之向前移动,对患者的胫骨下端进行按压向后并伺机矫正胫距及患者的前后脱位现象。若患者的骨折块复位效果不理想,则会严重影响胫距关节的恢复及手术治疗,严重者可用克氏针刺入进行撬拨固定。正骨复位效果较好的患者可以考虑严密观察数日,并辅助中医辨证外敷药物治疗,待恢复理想后进行适当运动锻炼。对于骨折严重的患者在正骨后需要进行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同对照组。
疗效标准 患者手术期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记录,并计算每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调查。患者疗效的评定标准为:优良:患者的踝关节基本功能恢复,其背伸运动幅度大于15°,患者患侧无疼痛,且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X光片显示其内外踝均不存在侧方的移位,后踝的移位不超过2mm,骨折部位的前后移位不超过2mm,且内踝并无近端的移位现象;中:患者踝关节基本功能部分恢复,其背伸运动幅度大于10°,但运动后出现轻微不适,X光片显示为后踝移位不超过4mm,内外踝的侧移位不超过2mm;差:患者踝关节基本功能丧失,其背伸运动幅度小于10°,日常活动出现疼痛,X光片显示其内外踝的侧方移位、后踝移位均大于4mm。
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方式采取问卷形式,在问卷中共设10题,题目皆针对治疗过程以及患者恢复状况进行设计,每题有四个选择项满分10分,各个选项的分值有所不同,最后根据患者的答卷情况进行分数统计。患者满意度区间界定如下:①80~100分为满意;②60~79分为基本满意;③60分以下为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采用t检验,组间分析选用方差分析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结果 对照组共有患者81例,手术治疗81例。对照组患者共有81例,其中正骨后无需手术治疗患者29例,其余正骨后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效果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调查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调查结果(例/%)
讨 论 中医正骨手法指的是医护人员通过双手采用中医常用、特定技巧在骨折患者的体表进行骨骼和组织纠正的操作。其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法的综合用力以及医护人员的配合来帮助患者正骨。其可以通过体表利用物理力学直接在人体的局部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并患者的各个经络、穴位、气血方面帮助患者骨骼复位及气血循环,以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中医正骨方法历史悠久,可以快速直接地帮助患者恢复受损部位,并加速患者痊愈。及时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可以尽快缓解患者痛苦,并方便患者的后续治疗。资料显示,良好的骨组织及韧带复位是踝关节正常功能恢复的基础[3,4]。通过对研究结果及治疗效果观察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7.9±14.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16.7±20.6min,且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1%,高于对照组27个百分点。这表明对患者事先进行中医正骨,然后择机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率及最终踝关节的恢复效果,符合相关文献结论。此外,本院还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判定治疗方案在患者中的反响。结果显示,治疗组满意度为98.8,高于对照组7.4个百分点,说明本治疗方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1]蔡树辉,卢永兵.4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中医外治法体会[J].光明中医,2011,26(04):712-713
[2]顾 骐,李金学,朱立国,等.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分类的现状与分析[J].中医正骨,2011,23(08):74-77
[3]谢庆祥,夏贤生,蒙剑德,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28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08):125-126
[4]何喜全.中医正骨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0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