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导向的物流 OPI-MA 模型研究

2013-09-06 03:34尹相勇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3年8期
关键词:隐性导向要素

陈 树,尹相勇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

物流作为连接生产、消费、流通的桥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建设目标已经悄然由生产者导向转化为消费者需求导向。构建能合理高效运用资源,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物流系统模型,是物流研究领域积极探索的热点。传统物流系统模型[1]以 IPO 原则为基础,按照“输入→加工处理→输出”过程,对系统输入进行处理,得出系统输出,但各模块的构建偏重细节,目标性不强,同时与现代物流基于客户满意的建设目标相悖。因此,由于人类信息掌控和加工能力受7±2原理的局限,针对传统物流 IPO 模型的不足,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成效产出(Output)为核心元素和导向,按“黑盒子”抽象原理,通过对要素进行逐层分解、逐级细化,构建以逆向回溯为特征的物流 OPI-MA 模型。

1 OPI-MA 模型

1.1 OPI-MA 模型架构

OPI-MA 模型从成效产出(Output)、物流过程(Process)、资源投入(Input)、管理活动(Management)和物流活动(Action)五要素入手,以成效产出即实现用户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把物流各要素集成关联整合为一个物流综合体系的逻辑描述,既完备,又独立,采用简洁的手段解决复杂的问题。成效导向的物流 OPI-MA 模式如图1所示。

OPI-MA 模型强调决策导向的逆向回溯,以成效作为系统运转动力,形成一切活动始于 O,止于O 的闭环系统。该模型从客户、企业2个层面了解价值需求,根据成效进行创建,由资源投入牵动系统资源,设计变换过程,实现成效流程。OPI-MA模型除了突出成效载体的差异性,还具有以下3个特点。

(1)实现对资源及活动的显性和隐性细分。包括对资源的显、隐性二维细分,主要体现为对资源的显性、隐性分类,以及对物流活动的实、虚层划分。

(2)依据成效载体的差异性,可以分为客户视角和企业视角,形成“客户—企业成效”双轮驱动模式。

(3)以订单流为核心,形成包括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管理流在内的链接全部物流要素的“五流贯通”模式。

图1 成效导向的物流OPI-MA模式

1.2 OPI-MA模型原理

1.2.1 成效性原理

成效性原理以“成效导向”为核心,以“成效产出”为表现形式,以“以终为始”的理念为牵引,强调从预定目标出发,以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物流系统的战略发展方向,深度挖掘物流系统运行规律及特点,搜寻与成效相关的关键节点,从而在物流系统的活动中发挥“第一驱动”和“最终引导”的决策作用,实现通过“成效导向”选择更可靠和更有效的方法达到系统目标[2]。

1.2.2 集成性原理

OPI-MA 模型中五要素间的构建形式,以及各要素内部各子要素间的逻辑关系,非基础要素的简单罗列,也非简单意义上的同质扩展,而是新建模型功能的涌现,是物流系统重构的基础活动和核心要素集成的最终结果,其最核心、最直接的表现则是“成效产出”。OPI-MA 模型的集成性原理以“聚焦”为核心,通过综合考虑系统所在内、外部约束条件,以“还原→集成、集成→还原”为手段,对所构物流系统的各要素实施“优选→集成→优化”,促使集成后系统涌现以往所不具备的特征及功能。

1.2.3 实践性原理

OPI-MA 模型构建的落脚点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接受实践检验的。实践性原理要求 OPI-MA 模型符合环境、时间、约束和物流系统的目标,同时应善于分析并把握单独物流系统活动所具有的独特性和惟一性。OPI-MA 模型对象和过程的确定并非来源于已有理论及结论,而是通过实践活动确定的,以可操作性、务实性等为特点,强调“以实践证明、用事实说话”,从可操作及可实践的效果来评价和推进物流系统的良性运转。

2 OPI-MA 模型要素分析

2.1 成效产出(Output)

“成效产出”是 OPI-MA 模型的第一要素,利用隐性资源可视化[3]原理,将物流系统初始运行的不安感及改变现状的焦虑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果,使物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游离时间,尽快投入到可执行和操作的运行状态。由此,根据物流系统成效产出载体的不同,将其分为客户视角和企业视角,形成“客户—企业成效”双轮驱动模式。

客户视角的“7R”成效,即在最短的时间(Right Time),往准确的地点(Right Place),以最佳的服务质量(Right Quality),合理的价格(Right Price)和良好的企业形象(Right Impression),把所需的商品(Right Commodity)送达到目标客户(Right Clint)手中。企业视角的“3S1L”成效,由优质(Service)、高效(Speed)、安全(Safety)、低成本(Low)几方面构成,表示企业在服务质量、响应速度、运作安全和成本控制4个方面营造核心竞争力。其中,“7R”统治“3S1L”的同时,两者又相辅相成,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促进物流系统整体性的提升。

2.2 物流过程(Process)

物流过程是指物流活动转化为创造客户价值的过程,涵盖从资源投入到成效产出过程中,由作业加工、信息处理、过程监管等环节产生的订单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管理流。这五大流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实现了物的时空转移,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链接全部物流资源,其属性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距和流速[4]。

订单流作为物流运作的第一驱动力,在物流过程中表现为驱动系统内其他流体的流转,在物流活动要素中表现为物流活动的开展。管理流作为管理活动的表现载体,伴随订单流的流动产生,起到缩短物流流程、润滑物流环节的运转及衔接的作用。信息流作为物流过程各关键节点的衔接载体,贯穿全程,起到收集、传输、加工和辅助管理等作用。实物流及资金流则伴随订单流的流动而产生,最终通过实物流的流体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资金流的流体为企业增效。

2.3 资源投入(Input)

资源投入要素中的资源是指为价值创造过程、支撑过程和持续改进创新所提供的必要资源。结合企业资源管理理论,根据资源的可视化程度,将OPI-MA 模型的核心资源划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两类。

(1)显性资源。显性资源是构建物流运作流程、实现商品流通的载体,是实现物流流通的关键要素,OPI-MA 模型的显性资源投入包括原材料、设备、劳力和能源等,归结为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

(2)隐性资源。在软世界统治硬世界、隐性资源[5]统治显性资源的时代,隐性资源为企业带来了服务、信息和无形资源等方面的增值,是当今世界最具战略性价值的核心资源,更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6],OPI-MA 模型的隐性资源投入包括网络、市场、渠道、理念、文化、制度、信息和管理等方面。

企业在保持市场核心竞争优势等方面,不能单纯依靠可重复购买和可复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显性资源的投入,更需要在隐性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2.4 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为保障物流作业各环节的质量及效率,利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对物流作业实现全面管理,以保障物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作。PDCA循环管理是指以成效导向为原则,对物流运作过程实施“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评估和改进(Action)”的循环管理模式。PDCA 循环中单个循环为一个提高期,两个循环间为稳定期,由此形成阶梯式上升态势。PDCA 循环管理子系统根据物流系统成效,均拥有自身的 PDCA 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的循环态势。PDCA 循环管理模式遵循以下原则。

(1)闭环循环原则。凡事须善始善终,形成有始有终的 PDCA 循环。

(2)评价分析原则。实行纵、横双向比较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把准要因,为下一步工作的改进与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3)持续优化原则。根据“短板效应”,找出管理层在绩效、服务、运营等关键节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作业层在线路优化、仓储、分拣、配送等存在的弱项,加以持续改进和优化。

2.5 物流活动

对成效导向的物流运作流程重新进行认识和界定,将物流活动依据可视化程度划分为实体层和虚拟层,构成“实体—虚拟”双层运作结构。其中,实体层即作业层,涵盖全部看得见、摸得到的作业环节[7],重点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库存、分拣和配送活动;虚拟层即无形支持层,涵盖全部看不见、摸不到的作业环节,重点包括订单处理、订单跟踪、分拣排程、配送线路优化等信息处理及管理工作。其中,实体层注重物流作业的流程优化,为优质服务、高速流动、降低成本3个方面提供坚实保障;虚拟层侧重智力加工过程,通过对信息处理及管理等,实现将可视化的实体层活动以优质、高效、安全为目标运转起来。

3 应用实例

某物流公司在运营中存在作业效率低、配送成本高、库存资金占压严重、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客户对时间准时与及时这一核心价值点的关注,选用以 OPI-MA 模型中客户“7R”的时间准时为牵引,采用鱼刺图法(Fishbone Analysis)对任务进行逐层分解与细化,构建以“约定就不再等待”为导向,以“城区送货时间不超过15min,乡镇送货时间不超过30min”的服务承诺为前提,准时送达为牵引,无缝衔接为保障、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准时制“1465”物流体系,如图2所示。

通过应用准时制“1465”物流体系,该公司物流作业分拣效率由每小时7500件提高至12000件,入库效率由每小时500件提高至1000件,客户满意度由78% 提高至92%。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物流 OPI-MA 模型在提升客户价值、拉动物流系统高效运行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但鉴于物流模型研究涉及学科领域众多、方法技术复杂,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重点,一方面是对模型虚拟层活动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研究,提高其可视化程度;另一方面是加深对时间、成本和车载能力等易变与难控因素的研究,使模型更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实践中。

图2 某物流公司准时制“1465”物流体系结构图

[1]洪家祥,高 阔. 现代物流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 工程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许金发. 成效导向隐性资源可视化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4]占芝杰. 基于准时制物流配送运作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Eppler,MJ.& Burkard,R.A. Knowledge Visualization: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Fields of Application[R].Lugano:University of Lugano,2004.

[6]Quine.J.B,A.Philip&S.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gellect:Making that Most of the Bes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6(74):71-80.

[7]龚成浩,李学宏. 仓储与配送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隐性导向要素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偏向”不是好导向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