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路桥景观艺术有限公司 朱喜平
山地公园是指拥有突起的海拔和高低不平的地貌,形成与平坦开阔的城市形态迥然不同的地貌特征与自然环境。城市公园是是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城市公园景观的具有独特的三维空间特征意象:
山地城市公园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且景观环境具有三维立体的分布特征,在景观空间性质上表现为“旷”“奥”的竖向立体化层次变化。且地形的起伏变化,为人们获得广阔视野和多变视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感触增加了空间体验的丰富性,通过登山步道的组织,串联多个景观节点空间,形成层次丰富,视角多变的山地城市公园景观。
在山地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分析研究与地址环境相关的历史人文资源,筛选其优秀的素材运用在景观营造中,引导人们体验历史环境,满足情感表露和行为心理,增加公园景观空间的文化传承性和地域特色性。
泉州市郑成功文化生态公园是2007年修建的非常成功的山地城市公园,深刻体现了历史文化与山体生态的完美结合。为此,本文以该公园为例,对城市山地公园历史文化内涵与生态化设计的理念及手法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在设计过程当中对自然、历史、空间三者之间关系的思考与理解,为城市山地公园的主题文化开发提供参考。
泉州郑成功公园位于泉州清源山风景区毗邻的大坪山区域内,地处闹市区,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城市山林空间。公园依托大坪山顶矗立的巨型郑成功骑马铜雕,以郑成功文化为核心内涵、生态山地为规划基调展开设计,旨在建成一个集纪念教育、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于一体的山地生态主题文化公园。
2.2.1 生态性原则
“天人合一”是古代先人优秀的哲学思想,在继承先人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因地制宜的生态观,在公园所处的山地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将公园的各设计要素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明确保护区域、减少土方开挖,整合自然资源,形成天人合一的生态公园。
2.2.2 文化传承性原则
规划依托闽南传统文化和郑成功生平历史,塑造独有的公园氛围,使其成为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山地公园。
(1) 闽南传统文化
倘若说建筑是凝固的乐章,那么传统民居建筑就是这乐章的精华段落。提取传统的闽南民居建筑文化精髓,结合到造园元素中,园中的建筑、亭台、景墙、铺地,以一种传统结合现代的构筑方式去呈现,然后以构筑物为载体,去呈现闽南风土人情、民俗艺术。
(2) 郑成功生平历史
郑成功作为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英雄人物,他的生平历史留给了后人们太多太多流传和纪念的篇章,围绕这些篇章,在园区贯穿一条文化轴线,用现代、开放的形式呈现这些留于书本和人们口中的故事,或粗犷大气、或精致细腻,展现郑成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2.3.1 总体布局顺应山形地貌
郑成功文化生态公园根据公园整体规划概念设计原则、具体地形现状情况和景区的功能诉求,以“郑成功骑马雕像”为景观核心,通过S型观景游线景观轴与文化展示体验轴两条轴线串联,形成完整顺畅的游览路线。依据观景点与主景点的山地空间分布,形成主入口景观区、生平广场景观区、主雕景观区以及生态湖景观区四大景区。总体布局形成“一核、两轴、四区”的空间规划结构。
2.3.2 场地功能契合周边环境
公园主入口的选择是整个公园景观功能区当中最难定位的一个区域,开始根据常规的设计思路,我们选择了两块相对开阔的台地做为主入口区域的备选。一块位于大坪山西面与紧邻城市干道坪山路的地块(下文称A地块),另一块则是位于大坪山北面上山车行道内侧的地块(下文称B地块)。
A地块紧临城市干道坪山路,坪山路另一侧则是居民区,但距离坪山路下穿车道距离不足100米,交通情况较为复杂,且高出坪山路水平面2米,若选择该区域做为主入口,首先需要降低山脚平坦区域高差,开挖量大;其次,复杂的交通情况,与主入口的人流,必将产生不安全的交叉。
B地块纵深大,用地较为平坦,但是位于上山车道旁侧,与城市主干道距离较远,位置较为隐蔽,且视线通廊中的山顶主雕背对该地块,视觉效果不良。
图2-1 主入口平面图
图2-2 主入口广场鸟瞰图
根据常规的设计思路,似乎很难改善两个地块的弊病。经过深思熟虑与反复推敲,采用了一个大胆的设计,选择A地块,但是保留现有高差,通过架设天桥连接坪山路另一侧的地块,将入口区域通过天桥的衔接延伸到坪山路一侧,既解决了A地块与坪山路的高差,避免开挖,也避免了人流与车流的交叉,巧妙的形成了一个颇具创意主入口形式,化小为大,在看似拥挤的区域创造出大的休闲空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空间品味。(图2-1)
2.3.3 节点营造重现历史人文
郑成功,明清之际民族英雄,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人物,不仅在福建和台湾等地留下众多历史遗迹,他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彰显了闽南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本土文化,至今还影响着两岸的文化进程和人文性格,成为了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和平纽带。
主入口广场景观区是公园主题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入口通过一座造型简洁大气的弧形景观天桥与相连,以天桥东西向轴线为景观轴延伸至山体,在轴线上逐一设置大事年纪地面浮雕、水景广场、功德牌坊、英雄坡以及英雄坡两侧延伸的烽火台,与浮衬于山林中的骑马铜雕遥相呼应,气势恢宏。(图2-2)
大事年纪地面浮雕以时间、事件的形式记录着郑成功生平的重要事件;功德牌坊粗犷大气,配以郭沫若的对联“开辟荆棘,千秋功业,驱逐荷寇,一代英雄。”以求体现郑成功的伟大民族精神。穿过牌坊,10米宽的英雄坡登山步道,将我们的视线引向步道两侧威严耸立的烽火台。由于从大坪山西侧进入山林,一块高差近30米的举行山石挡住了行走路线,我们便通过在登山步道两侧设置烽火台。(图2-3)使用功能上,它起到的是楼梯间兼具观景的作用,通过旋转而上的梯道,连接地势平坦的山腰的登山栈道;而在景观意向上,仿古青砖的墙面,巧妙的结合烽火台的古朴造型,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双赢,贴合公园的文化氛围,给人们的登山路线增添了另一种空间体验。
图2-3 烽火台楼梯
由水景广场向南延伸,是一座小型的郑成功纪念馆,兼具管理房的功能,具有闽南风格的单层建筑,燕尾脊梁、大山顶、扇门、斗底砖,经过设计简化了一些繁复的传统元素,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从建筑引生而出的长廊、凉提亭,围合区域空间,增添了亲切感。纪念馆主入口广场的地面上,镶嵌了一块圆形的地雕,地雕上刻着明朝皇帝朱元璋赐予郑成功与其同姓的“朱成功”亲笔书法,把这一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展示在人们眼前,增添了空间的文化氛围。(图2-4)
2.3.4.体验空间完善生态空间
公园设计中,对现有自然条件的重新利用与大胆整合,设计了大空间用以展示郑成功生平历史的内容,显得大气浑厚,同时,利用水环境和山林环境,木栈道临水而建,环绕山林,并种植了各种适合水边生长和山林环境的树种和灌木,俯仰由人,轻松自然,令游人以愉悦的心情游走在山林水边,聆听叮咚水声,缤纷鸟语,欣赏浑厚的郑成功文化,或观赏或参与,在这里,历史悄悄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生活了解历史,这样才更有意义……
泉州市郑成功文化生态公园采用传统的元素结合现代的方式,凝聚了深厚的郑成功历史文化内涵,营造宜人的文化自然景观,力图把厚重的历史结合景观,轻松自然的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力图保护大坪山的生态面貌,将景观融入于自然,将人们的生活融入自然。
山地城市公园作为市民游憩的主要空间环境,在把握山形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协调周边环境,以自然生活为依托,通过对历史文化场所的再生设计,形成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地域特色,让人们在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特质世界的共鸣中寻得对该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场所的心理归属感。该公园的设计探索为山地城市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效的借鉴。
图2-4 郑成功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