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及实施

2013-09-05 07:55沈宏伟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高中物理

沈宏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施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高中物理教学的不同阶段应该重视不同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从高中物理教学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能力培养;不同阶段

一、过渡阶段:以培养学生物理模型和物理情境创设能力为主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初中物理知识大多是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学生不会用到过多的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知识要进一步的深入和扩展,各种物理问题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是太明显,很多物理问题需要从实验出发,通过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物理情境的创设来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物理情境及模型的构建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外,还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视频、课件、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通过物理情境及物理模型的创建,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重视学生基本概念、定律、定理的知识学习和掌握.

二、发展阶段:自主能力和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

随着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了解和适应,学生进入到一个逐步追求学习成绩提升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是效果微弱.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更多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题能力,帮助自己获得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和提升学习成绩.

在这一阶段,为了使学生的物理成绩不断提升,教师应该从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出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并利用教材、生活以及科技世界的相关问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阅读材料、自主分析、推理判断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相关物理思维和方法的讲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创设各种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机,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及成就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技能.

三、飞跃阶段:抽象思维及空间模型的建立和强化

随着高中物理教学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物理模型应用及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力学和电磁学知识的结合学习中,掌握好这一部分的内容,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系统的物理思维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观察、认识、理解和思考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定律.如,在进行电磁振荡这一内容的教学时,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讲清LC振荡回路中电流、磁场、电量以及电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难点就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过程变化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对这一过程进行展示,利用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利用“+、-”来表示电量的大小,首先对整个动态过程进行展示,然后分解为每一个点动的展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原本抽象的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物理模型建模能力.

四、巩固阶段:纵观全题,细化知识,开放性的发散思维能力、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已经不仅仅是靠公式解题,而是靠思维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细化,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分析出已知条件、相关公式、未知条件的各种错综关系,这是提升能力的关键.很多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应用公式,更多的是可以运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结合巧妙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开放的发散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使用数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是发散思维流畅性的保证.教师在平时应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增加学生的记忆量,并使学生在需要时,能使知识保持、重现、再认.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引导性提问,鼓励一题多解,提高思维变通度.鼓励质疑问难,指导灵感引发,培养猜想能力,提升思维独特度.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正是培养学生能力所必须的好环境,教师要自始至终尽一切力量和可能消除妨碍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从各个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合乎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春密;高中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及品质的发展研究[J].物理实验,2002(10).

[2]黄黎树,方正华.高中物理实验思维能力结构模型分析及培养实践研究[J].物理实验,2007(2).

[3]胡生青,陈刚.“问题情境”到“物理图景”的关键——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Z1).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 (510450)]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