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研究

2013-09-05 07:23顾海兵雷英迪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4期
关键词:省域基尼系数格局

顾海兵 雷英迪

庞大的人口、国土面积和经济总量,构成了中国的大国经济现状,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巨国经济”。国家总体规模的庞大来自于各个省份,各省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经济规模不亚于甚至超过很多国家和地区。大陆的31个省份中,人口最多的广东省超过了一亿,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世界人口排名第11的墨西哥与广东基本持平,近于第10名的日本人口;中国大陆各省的平均人口约4300万,相当于世界人口国别排名的第30名左右的水平。在区域面积上,31个省中面积最大的新疆接近170万平方公里,超过了世界国土面积第18大的伊朗;而各省约31万平方公里的平均面积,与欧洲大陆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德国、波兰和意大利接近。从经济总量上看,广东省2012年的GDP按汇率换算后约为9000亿美元,超过了GDP总量世界第16的印尼;31个省的平均GDP总量约为2700亿美元,与世界排名第35的马来西亚接近。①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从土地面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各个省份都可与世界的多数国家比肩,少数省份甚至相当于世界大国。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关注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省域经济发展,甚至省辖市的县区经济发展。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省域经济格局。

在省域经济的研究中,一个能反映一省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指标是该省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即在一省内部各个省辖市之间经济规模分布,它类似于一个可比国家的省际分布。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可以比较清晰地说明中国经济在局部的发展情况及其集中程度。

本文中,笔者试图将传统的ABC分类法进行一定的修正,并结合基尼系数的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意在描述中国省域经济内部发展的行政空间格局,即各省经济总量的市际分布情况。

关于研究对象的确定。首先,由于四大直辖市没有辖县的市,只有三级政府,与省的四级行政区划具有质的不同,且直辖市的许多区之间几乎连成一片,因此,它们不适合纳入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考查范围;其次,港澳台地区情况特殊,且进行经济统计时往往独立于大陆地区计算,亦予以排除;再次,西藏自治区因经济总量过小,2011年GDP低于一千亿元,其经济分布的代表性较差,因而在本研究中不做单独考量;最后,地级的市级行政区划过少的省份,如海南(2个)和宁夏(5个),其省域经济的市际划分太小,也予以排除。经过上述筛选,我们最终选取了全国的24个省份,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安徽、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江西、陕西、吉林、云南、新疆、贵州、甘肃、青海。其分析与描述,以其各自地级的市级行政区划的GDP总量(以2011年的数据为准)为基本指标。

按照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区域经济的不同格局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前景。非均衡发展理论,如冈纳·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阿尔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论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认为欠发达地区应集中力量于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以经济龙头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过高的集中度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财富分配不均衡同样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已经较为发达的地区,往往需要改善不平衡的格局以求进一步的拓展。实践以上这些理论,都要首先建立在对于现时区域经济格局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因此,分析和描述省域经济格局的现状,特别是以市为单位的分布情况,是进行省域发展布局的战略决策前所亟需的。本研究通过对全国24个省份经济格局的描述与比较,希望能有助于决策者和研究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希望对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中,研究地区经济分布或密度的方法有很多,如集中度分析(包括集中指数、集中度的绝对值和地理联系率);均衡度分析(包括静态不平衡差、变幅、标准差和变差系数)等等。在本文中,笔者选取的是此前较少应用于区域经济研究的ABC分析法以及基尼系数的指标,以求对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做出较为准确的描述。

(一)ABC分析法及其修正

ABC分析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处理。20-80规则是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即占整体数量20%的物品往往带来占整体80%的价值,因此需要对其给予重点关注。而因为分类中的每种类别之间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规则,所以人们往往可以根据不同目标来设定不同的分类标准。从省域经济的情况来看,首先,一国及一省的地区之间不同于国家之间、人群之间。区域之间由于比较容易频繁的进行往来流动,彼此经济差异不会过于悬殊;其次,相对于传统ABC分析法针对的商品和货物而言,地区经济总量之间的差异很难出现20-80规则的极端情况;再次,由于不同省份发展状况的多样性,单一的指标难以衡量和描述全部省份内部的经济格局;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的思想,针对没有先验知识和标准的情况,可以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将相似的事物归类,体现在本研究中,亦即对拥有相似经济格局省份的归类和不同格局省份的区分。

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修改20-80规则为如下三种衡量指标:A.10%的城市占全省25%左右(20%-30%)的GDP——类似于控股股东地位。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证监[1997]16号)的规定,“控股股东”是指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股东:①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选出半数以上的董事;②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行使公司30%以上的表决权或者可以控制公司30%以上表决权的行使;③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持有公司30%以上的股份;④此人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以其他方式在事实上控制公司。因此,至少30%的控制权可以被视为是控股股东所需具备的实力。应用到省域分析中,由于一省较于企业,其经济集中度势必相对较低,因此适当减少30%的指标为25%左右,以反映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对该省经济的控制力;B.20%的城市占全省45%左右(40%-50%)的GDP——近于一半,举足轻重,决定大盘,类似于绝对控股地位。一般,出资额占有限责任公司资本总额50%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以上的就是绝对控股股东;或者出资额(持有股份的比例)虽然不足50%,但依其出资额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决定影响的绝对控股股东。从广义看,在经济与政治领域,50%的指标是衡量控制地位的公认尺度。在省域经济中,占到全省45%左右GDP的20%的城市,可以认为是该省的经济龙头城市;C.30%的城市占60%左右(55-65%)的GDP——60分是公认的及格线。60%的指标代表着超过半数的比例,几乎所有多数决定的投票规则的底线,这一部分城市当然掌控着全省的经济命脉。另外,在分类时,我们要求边界城市彼此间的市际经济差异要超过20%,以更加真实和清晰地反映省域内部的空间经济格局。

基于上述规则,依据各省经济重头城市的数量,可以将省域经济市际分布格局划分为五大主要类型:一枝独秀型:单独一个城市的GDP占到全省GDP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符合指标A,且不存在拥有绝对的经济实力与之相抗衡的其他城市;个别的也可以叫准一枝独秀型;双雄争霸型:省域内有两个城市的GDP之和符合指标A或B的要求,通常占到全省GDP总量的40%左右或以上。两个城市经济实力比较接近,且拉开与省内经济第三名的城市一定距离;三足鼎立型:省域内有三个城市符合指标B的要求,即20%数量的城市占到GDP总量的大约一半,三个城市彼此之间的经济实力差异不大;群英荟萃型:省域内有三个以上的经济龙头城市存在,符合指标B或C的要求,也可以叫准三足鼎立型;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比较平均,并不显著体现上述ABC三种衡量指标反映的集中情况。

(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主要是用于描述和衡量一国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均匀程度的工具。洛伦兹曲线是1905年由经济学家马克斯·洛伦兹(Max Lorenz)所提出的表示收入分配的曲线,本质上是一种分布函数,描绘了不同累计百分比的人口相应所占有的财富的累计百分比。经济学者经常用它来衡量社会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或均匀。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科拉多·基尼(Corrado Gini)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定义了基尼系数。用洛伦兹曲线与完全均等分布线即45°直线所夹的面积,除以洛伦兹曲线与数轴围成的面积,即可得出相应分配格局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一个在0和1之间比例数值,可以作为进一步判断收入分配公平或均匀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等于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而基尼系数等于0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绝对相等,但这两种情况只可能在理论上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接近于0说明收入分布越平均,基尼系数越接近于1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平均;基尼系数处于0.2-0.3表示相对平均;处于0.3-0.4表示相对合理;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大;而基尼系数在0.6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于类似的描述目的,我们亦可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来刻画与衡量一省的经济总量在不同城市间分布的均匀程度。由于对24个省GDP的市际分布绘制洛伦兹曲线过于繁琐且并不能直观和有效地进行省域间比较,因而,本文将通过直接计算和比较基尼系数的方法,以求更清晰地反映出各省经济发展的平衡程度。笔者采用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为:

二、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类型

基于上述研究方法,我们首先对选取的24个省份的各个地级的市级行政区划,按照其2011年的GDP总量进行从大到小的排序。进而依据修正的ABC分析法的三重指标,逐个分析各个省内部的空间经济格局,结果如下表:

(一)一枝独秀型省份经济格局

表1 四川省

表2 湖南省

表3 湖北省

表4 安徽省

表5 陕西省

表6 江西省

表7 吉林省

表8 云南省

表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表10 甘肃省

表11 青海省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到,上述省份均存在一个城市独自占有接近全省25%以及更高比例GDP的情况,且其GDP超过第二名城市的20%。属于这种格局类型的省份有: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陕西、江西、吉林、云南、新疆、甘肃、青海,共11省。这11省合计占全国(除港澳台)GDP的25.4%,人口的35.3%和国土面积的50.0%。基本集中在中西部,或广义的中西部。

(二)双雄争霸型省份经济格局

表12 广东省

表13 浙江省

表14 河南省

表15 河北省

表16 辽宁省

表17 福建省

表18 内蒙古自治区

表19 黑龙江省

表20 贵州省

上述省份的省域内有两个城市的GDP之和占到全省GDP总量的40%左右及更高,彼此经济实力比较接近,均超过省内经济第三名的城市GDP的20%以上。属于这种格局类型的省份有:广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福建、内蒙古、黑龙江和贵州,共9省。这9省合计占全国(除港澳台)GDP总量的40.9%,人口的37.7%,国土面积的28.4%。

(三)三足鼎立型省份经济格局

表21 江苏省

表22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上述省份中有三个城市符合20%数量的城市占全省GDP的45%左右的指标,三个城市彼此之间的经济实力差异不大。属于这种格局类型的省份有江苏和广西,共2省。它们占到全国(除港澳台)GDP总量的11.5%,人口的9.4%,国土面积的3.5%。

(四)群英荟萃型省份经济格局

表23 山东省

可划分为这种格局类型的省份有山东(准三足鼎立型)和山西(准一枝独秀型),共2省。它们占有全国(除港澳台)GDP的10.7%,人口的9.9%和国土面积的3.3%。

表24 山西省

将四大经济格局类型的省份按类型汇总,结果如下:

表25 各省经济龙头城市及其GDP比重②

由表25可以看出,研究所涉及的24个省份的绝大多数符合一枝独秀或者双雄争霸的格局特点,说明我国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集中性或非均衡性。一枝独秀型的省份中,除吉林以外的9个省份均属于中西部经济区,而多龙头的双雄争霸型、三足鼎立型和群英荟萃型则以东部经济区省份居多,由此可以初步观察到经济发展程度与省域经济集中度之间的某种负相关性,即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过于集中的地区可能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省份。这一点从各类型省份在全国所占的经济比重和人口比重也可观察到:占24个省份接近一半数量的一枝独秀型省份只占有全国(除港澳台)GDP总量的25%,却占了全国人口的35%左右;反之,另一半数量的双雄争霸型、三足鼎立型和群英荟萃型省份占有全国GDP总量的约60%,人口的55%左右。因此,前者的人均经济水平也较大地落后于后者,这同样体现了高集中的经济格局可能反映的问题。而从单个省份的情况来看,在一枝独秀型省份中,又以青海省西宁市所占全省经济比重为最大,达到了约45%。值得注意的是,青海省2011年的GDP总量为1746.75亿元,为24个省份最低。由于总量较少更容易一枝独秀,甚至一枝独霸。

三、省域经济的市际集中度

表26 24个省份基尼系数排名

为了准确描述和比较各个省份内部经济市际分布的集中情况,笔者对上述24个省份各自的GDP在地级市间的分布状况,利用Excel软件,依照上文所述的公式计算了基尼系数,并按基尼系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计算和排序的结果如下:

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衡量收入分配时,往往将0.4的基尼系数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则说明国民收入的差距较大。相似地,可以将该标准移植到对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上来。因此,基尼系数大于0.4的省份,包括吉林、四川、新疆、辽宁、陕西、云南、湖北、黑龙江、广东和青海,是市际分布较为不平衡、集中度比较高的。而在这10个省之中,有7个属于一枝独秀型,3个属于双雄争霸型。另外,上文提到的一枝独秀型省份中龙头城市占全省GDP比重最高的青海省,同时也是24个省份中基尼系数最高的。这些都说明市际分布的集中度与省域经济市际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关系。

表27 四大格局类型包含的省份及其基尼系数

进而,依据上表,将四大格局类型包含省份的基尼系数求和后平均,可进一步计算出每种类型的平均基尼系数:

由上述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的格局类型包含的省份所对应的基尼系数体现出一定的规律,即随着省内经济龙头城市数量的增加,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体现出较少的集中性和较高的均衡程度。反之,在一枝独秀型的省份中,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集中度普遍很高。这与我们之前的分析相吻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有着很强的集中度,绝大多数省份的经济由一到两个龙头城市带动。此外,市际分布的集中度和均衡程度与不同的格局类型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一枝独秀型的11个省份的平均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说明很多省份的经济在其各个城市间的分布存在着较大差异,发展不够均衡。

最后,如前文所述,省域经济的市际分布集中度较高的省份以中西部省份居多,而东部省份相对而言城市发展较为平衡。不同的省域经济格局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这种相关关系,笔者将在今后做进一步的分层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计量研究。

注释

①参见中国2012统计年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处统计数据、世界银行2011年统计数据。②基于各省2011年GDP计算,数据来源:中国2012年统计年鉴及各省2012年统计年鉴,下同。

[1]罗辉、贾文毓.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2):13-15.

[2]丁建立.系统聚类分析和产品ABC分析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综合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96-99.

[2]高技.EXCEL下基尼系数的计算研究[J].浙江统计,2008,(6):41-43.

[3]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5.

[6]上市公司章程指引[M].北京:法制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省域基尼系数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
小人物的大格局
基于云平台的省域交通服务热线系统架构研究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