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防治内涝

2013-09-05 08:12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17期
关键词:内涝内河强降雨

近年来,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灾害影响较大,社会各界对强降雨引起城市内涝的预防,防治城市内涝灾害关注强烈。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纷纷建言献策,对防治城市内涝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内涝

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第0080号提案提出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城市内涝。提案分析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而许多城市制订城市规划时偏重对大江大河洪涝灾害的预防,忽视了对强降雨引起城市内涝的预防,对防治城市内涝灾害所定的标准很低,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不能同步,城区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此外,近年来许多城市未经水行政部门批准,擅自改道,缩窄,甚至填埋河道,造成“断头河”、“瓶颈河”,违章建设,挤占河道,在河道上搭建修房,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河道淤塞严重,减少过水断面的现象严重,原有的排洪河道被封堵、占用,新的排水体系又不健全。由于城市市区各条内河的河底高程相差很大,一旦出现强降雨,虽然所有的排涝设备都打开运行,低洼地带的洪水仍然无法快速排泄,导致大雨大涝、小雨小淹,带来巨大损失。

提案认为,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有效应对强降雨等异常气候对我国各地城乡内涝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刻不容缓。建议:

1、制订国家级防强降雨引起的城市内涝应急标准预案。应科学制定强降雨应急预案,把强降雨列为与强台风等一样的自然灾害来预防,在预案中对城市排涝系统综合治理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检查各省市努力提高各城市排涝标准,应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调整排水规划,多方位、多渠道、多系统综合治理,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的整治。建议由水利、水文、城建、交通、道路、勘测、园林、气象等部门的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各城市城区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整理统计,包括各条内河河底、道路、建筑物底部等处的高程、历次洪水淹没高度,地下排水管网体系,不同等级的暴雨、洪水可能威胁到的单位和居民情况等,综合形成永久性的基础资料库,并定期进行修正和补充,为排水规划、防涝标准制定、综合治理奠定基础。

2、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对缺水城市来说可以充分利用雨水,化害为宝。这方面日本东京的成功经验借得我国借鉴。国内也有不少城市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已改造完成,为雨水收集系统提供了设施保障,一些地方政府如太原、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已在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建议在借鉴其他国家治理城市内涝成功案例和总结我国部分城市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较好的案例在全国推广。

3、在城市规划中运用法律手段,依法治理河道。应责成各级地方政府专门财政每年都有安排经费对城市内河进行河道整治。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由于急功近利思想,忽视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严重后果。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半途而废。对此类未按计划完成的清淤、扩宽工程,应强制依法执行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要依法清障,恢复、加大河道行洪能力。早在1988年,国家就颁布了《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应责成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规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河道管理实施条例,理顺各城市内河管理的隶属关系,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4、建立城市蓄洪区,实行老旧社区排水沟改造。在旧城改造和新建城区规划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区蓄洪区的规划设计。在城区的老旧社区低洼地带无排水沟处开挖排水沟,已有排水沟但太小或未与内河排水沟相连的应进行疏浚排水沟和适当扩大后并与内河管道相连,在常遭水淹的地方应备有抽水机抽水以防内涝。对城市现有仅存的湖泊、沼泽地、池塘及内河等一切能缓解城市内涝的地方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蚕食。在道路露天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优先考虑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

5、提高各地市水库的安全系数,挖掘水库拦洪削峰潜力。对各地市的水库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对属于危险水库的应立即督促地市做好防险加固工作;更新改造水库闸门调控设备,缩短设备操作时间,提高水库调度的科技含量。做好库区极其上游流域内水情、雨情监测和预报,为水库科学调度提供详细的预报信息,为在最佳时段腾出库容赢得时间;与内河水位高峰期错开,根据内涝情况适时开关闸,挖掘出水库的拦洪削峰潜力,尽量避免雪上加霜。同时,要加大各城市内河与各大江大河水系连接处排涝站的防洪力度,增加排涝站的设备设入以加快强降雨时的排水速度,降低内河水位,以有效阻止内河河水倒灌。

6、高层建筑地下层应设置防御涝水倒灌装置。由于目前各城市高层、多层建筑不断增加,地下建筑也同时增加,而地下建筑在设计时往往忽视了设置防御涝水倒灌装置,造成重大损失,各地已出现惨痛教训。因此,在地下层设计时应设置防御涝水倒灌装置。

7、严防强降雨造成的次生性地质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我国一些城市处在高原和丘陵地带,四面环山的地形极易造成雨水快速积聚和水位快速上涨。近年不少地方城市扩张和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对山体自然结构造成重大损害,破坏了山体的自然稳定性,若遇连续强降雨,易造成山体土壤含水量过饱和,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河道堵塞。因此,要特别注意预防由强降雨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河道堵塞等次生地质灾害,对容易滑坡地段作为预防的重要节点加以严密监视,必要时要及时转移和疏散该地段人口。

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应急自救能力。一是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内河保护是一件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事,保护好内河便是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使保护城市现存的湖泊、湿地,以及保持内河河道通畅、不任意侵占泄洪通道和排水设施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在面临突发灾害(包括应对洪水和内涝灾害)时应急自救能力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以处置得当的自救方法降低灾害中的人员伤亡。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

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会盛昌黎提出《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提案。提案指出,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担负着各种物质的输送、调配、各种通讯信息的传输等工作。当前我国主要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尚存诸多问题,应尽快完善协调机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以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提案分析了我国主要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这长期“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影响下,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地下管网专项规划,各专业管线规划同城市其他专项规划常常出现矛盾,缺乏协调统一。规划过分注重近阶段实效,长远考虑不够。

提案指出,依据我国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可分为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电力、电信、综合管沟和人防等9大类。实际上,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产权归属单位更为复杂,一般城市地下管线种类近20种,涉及的单位多达40余家。由于产权单位过多,权属部门各异,在管线建设方面的要求不同,管线的设计和布局自行决定,建设和管理存在无序化倾向,协调性较差。

提案进一步分析指出,多头管理,协调不善,导致地下管线空间格局混乱。各自为政,管线的布设严重缺乏科学性。由于施工方不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行事,各方之间缺乏协商,管线或转变路径、或减少、增加埋设深度,不同管线拥挤排布于同一空间区域内,管线错综交叉。

提案表示,相关部门在管线规划设计时,缺乏统筹管线、道路、交通这三方面的协调意识,管线主要铺设于车行道位置。由于地下管线位置不当,管线盖板就凸显于道路的车行道上,甚至正好处于行车轨迹上。不仅影响城市整体路貌,司机在行车过程中,须刻意减速或避让窨井盖,降低了城市平均行车速度,也大大提高了盖板破损率。管线盖板(窨井盖)设置随意性较大。因为缺乏统一规范的窨井盖开口标准,加之监督管理不到位,而施工方仅追求简便、高效、高收益,从而导致了窨井的随意设置。

本文仅讨论旋翼UAV,且面向IoT设备数据的稳定采集,而非突发状况监测,因此假设飞行姿态恒定,加速度此时,UAV与移动IoT设备分簇的联合运动能耗主要由K个UAV的航路点变化与航路点间的速度决定.设t时刻第j个UAV由最优布署坐标运动到t+1时刻第l个UAV的最优布署坐标位移为则联合运动能耗为[20],

提案给出了对策与建议,指出:

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无序现象,根源在于相关主体的利益冲突,也就是突出部门利益,忽视社会整体利益。各级政府部门首先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先,放弃对部门利益的追逐,节约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建设。

从建设的管理层面看,城市地下管线铺设不科学主要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的,其中涉及上下级部门与平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体制下,平级部门之间的协调更为困难。因此我们建议成立专门、统一的独立管制机构,统一负责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制度化方式理顺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目前解决城市地下管网的共同趋势是建立城市地下管网共同沟,从根本上解决地下管网布局的不合理性。

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管线地理信息系统,将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查询、输出,建立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有效提高各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益、城市的管理效率、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设计时,多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内外城市的经验,如日本,巴黎,美国、香港、澳门、台湾、苏州,深圳等地的经验,应尽量将地下管线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下,同时减少窨井的随意设置。

提案同时建议,应建立有利于公众反映意见的渠道,以公众参与为基础鼓励公众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正确率,提高管理工作的贯彻执行度。

猜你喜欢
内涝内河强降雨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 全力推进科学抗内涝保秋粮丰收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