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尼迈耶: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3-09-04 06:21黄礼财
读者欣赏 2013年9期
关键词: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曲线

黄礼财

2012年12月5日,距离105岁生日还有10天,1988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以曲线和几何造型闻名的“建筑界的毕加索”—奥斯卡·尼迈耶的生命走向了终点。

“尼迈耶是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设计师之一,他设计了许多优秀建筑,一座优秀建筑就是一座丰碑,是一座用肉眼看得见、用手摸得着的丰碑。”他是一位聪颖、大胆且富有想象力的建筑师,用超越逻辑的方式创造了真正的艺术,并把其一生所见到和爱过的东西都珍藏在了想象的博物馆中。

曲线混凝土的开始

1907年12月15日,尼迈耶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由于家境殷实,尼迈耶从小热爱艺术和文学,尤其喜欢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歌。1988年,81岁的他获得普利兹克奖后说:“我所有的建筑作品究其根源都是出于对夏尔·波德莱尔一个观念的信奉—那些意想不到的、不规则的、突然的、令人惊奇的东西是美的核心部分和根本属性。”

1930年,尼迈耶被里约热内卢国立美术学院录取,主修建筑学。大学期间,尼迈耶就在建筑师、规划师卢西奥·科斯塔的工作室无偿工作,而科斯塔正是那时巴西为数不多的几位实践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之一。1936年,科斯塔请来了西方现代主义大师—瑞士建筑师柯布西耶为巴西教育与卫生部大楼的设计做顾问。当时的尼迈耶负责协助柯布西耶的建筑草图的工作。

柯布西耶离开巴西后,尼迈耶作为主持设计师完成了后面的工作。当时柯布西耶提出了两个创意:一个方案是选址在海边,但那块地不可能拿到手;另一个方案则是低层建筑物。尼迈耶大胆地提出,这两种方案要么不现实,要么无法展示巴西和巴西人民的新形象。他对柯布西耶的创意加以改良,在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建起了一幢高层建筑,建筑内部充满各种曲线线条,外墙则装饰着有海马和扇贝图案的浪漫非凡的瓷砖。

“我们希望做些特殊的,或许是为了表明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为欧洲人和北美人涂上油彩表演跳舞的土著。”这座大楼后来成为里约热内卢的地标之一,于1985年更名为卡帕内玛大厦。这次短时间的接触,柯布西耶不仅为尼迈耶带来了现代主义建筑理念,还向尼迈耶展示了他在印度建成的大型钢筋混凝土作品—这种新技术建造时间短,工艺难度不大,但效果粗野大气,雕塑感十足。尼迈耶意识到,这是他表达自我的有力工具。

1939年,尼迈耶再度与科斯塔联手,设计了纽约世博会巴西馆。时任纽约市市长菲奥雷洛·拉瓜迪亚对此赞叹不已,并赠送给尼迈耶一套象征纽约市的钥匙。“我的目标是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建筑,最大努力挖掘混凝土结构所能够表现出的技术潜力。”从20世纪40年代起,尼迈耶的“混凝土曲线美学”基本成型:用适量的曲线制造出的轻捷感,开辟出使建筑主结构逐渐向某种未知形态过度的想象空间,钢筋混凝土的曲面外壳与大量的仅在美学意义上有效的直线形成奇异的交错。

1946年,在柯布西耶的推荐下,尼迈耶参与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的设计,与中国建筑师梁思成等人一起组成了十人设计小组。最初,尼迈耶的32号方案中标,不过迫于柯布西耶的压力,他放弃了自己的方案,转而与其他两位设计师合作23/32号方案。当然,新方案仍然以尼迈耶的32号方案为主导,只是加入了柯布西耶方案的一些内容。

尼迈耶的建筑设计独树一帜,以独具一格的曲线运用而著称,堪称一绝。他的建筑设计既体现出建筑物的外观和形式美,也突出了内部设计上功能和要求的和谐。他在《曲线时代》中说:“吸引我的是流动、感性的曲线。就像我们国家起伏的山丘、美丽的女人身体、天空的云彩和海中的波浪。整个宇宙由曲线组成—爱因斯坦的弯曲的宇宙。”

2011年3月26日,位于西班牙北部阿斯图里亚斯的奥斯卡·尼迈耶国际文化中心对外开放。它由一座能容纳千人的大礼堂、一座半球形的穹顶式博物馆和一个螺旋式观景塔组成,被认为是尼迈耶在欧洲的重要作品之一。建筑优美的旋转楼梯、简练的几何造型、大胆的颜色运用无不散发着浓烈的艺术气息,完美诠释了尼迈耶的建筑哲学。

缔造巴西利亚

1940年,因为赏识尼迈耶的才华,时任贝洛奥里桑特市市长的库比契克邀请尼迈耶设计了城市北部郊区的帕普利亚(Pampulha)建筑群,包括赌场、餐厅、舞厅、游艇俱乐部、教堂和酒店(后来酒店没有实施,临时改成市长的度假别墅)。这组建筑群的形式令人惊异,闪烁着灵感的火花。尼迈耶重新诠释了柯布西耶漫步建筑的概念,闪亮的斜道通向上层游艺厅,椭圆形的走廊通向餐厅,别致的后台通向舞厅。自由曲线赋予建筑的独特基调,更是颠覆了现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这是尼迈耶独立设计并建成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尼迈耶曾说:“帕普利亚是充满曲线的更自由的建筑的起点,我至今深爱;实际上,它是巴西利亚的起点。”1943年,这个建筑群的设计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巴西建筑展”中为世人所知,获得广泛的国际赞誉。

也是从这个项目开始,尼迈耶与库比契克结下了终身友谊。这位当时的市长、后来的巴西总统,给了尼迈耶设计一座理想之城的机会。1956年,刚刚上任的巴西新总统库比契克决定将1891年巴西宪法中的理想首都计划付诸实施—将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中部高原的一片空地上。库比契克找到尼迈耶,希望他们能一起为巴西修建一个现代化的首都,像修建帕普利亚一样修建一个全新的巴西利亚。

尼迈耶拒绝了巴西利亚的规划任务,表示更愿意进行主要建筑的设计并领导评审团。虽然评选过程争议不断,但尼迈耶力排众议,力保自己的老师科斯塔获胜。而尼迈耶,则被指派设计这座城市中所有的主要公共建筑。

巴西利亚规划用地152平方公里,城市布局由东西、南北两条功能迥异的轴线分割,从空中俯瞰,犹如有后掠翼的飞机,所以也被称为“飞鸟方案”。“机翼”向南北延伸,两翼各长5公里,主要是长方形的居住街区。另外一条是沿“机身”方向延伸的纪念碑轴,长6公里。“机头”方向是最为有名的三权广场,议会大厦、最高法院和总统府鼎足而立;“机身”是政府办公大楼;“机尾”则是城市铁路客运站和一些小型工厂。在两条主轴线的交汇处,有一座4层的立体交叉道口,既是城市的交通枢纽,又是全市的商业、文化中心。

作为整个城市的主建筑设计师,尼迈耶也因此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议会大厦采用微微下沉式的设计,象征着“人”的“H”形主楼有27层,是一栋两片紧贴的板式建筑。前面有两个巨大的碗状曲面,向上的碗是众议院,象征民主;向下的碗是参议院,象征集中。分布在国会两旁的巴西外交部是一幢纯粹的梦幻之楼,整个大厦的外壳全是玻璃结构,立身于四面湖水之中,又称“水晶宫”。总统官邸曙光宫,离奇的曲线外饰颇似一条条吊床相连,既象征着休憩,又表达了对最早使用吊床的印第安原住民的尊敬。还有不远处的巴西利亚大教堂,索性用白色曲状抛物线立柱支撑出一个标准的巴西印第安酋长“王冠”……

1960年4月21日,库比契克在巴西利亚的落成仪式上将职位交给了下一任总统。也就是说,他们仅用了3年零1个月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海拔1158米的中部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巴西利亚至今仍被视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建筑工程,也成为巴西精神的符号和民族融合的象征。1987年,只有30年历史的巴西利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近80年的职业生涯中,尼迈耶共创造了600多座建筑,遍布全球十几个国家。1996年,89岁高龄的尼迈耶设计了巴西尼泰罗伊当代艺术馆,这被许多人视为他职业生涯中最佳的设计作品。艺术馆坐落在海边一块巨石上,如同蓝色大海托起的白色飞碟,与旁边的海湾和里约热内卢市区构成一幅美景。

“当不幸来临、希望远离,就必须革命。”尼迈耶那间面朝科巴卡巴纳海滩(巴西里约热内卢最著名的海滩)的办公室里,在一面白墙上挂着他自己写的这幅字。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总结了尼迈耶的建筑思想与成就。

猜你喜欢
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曲线
巴西利亚城市建设启示下景观评价差异性研究
走马上任
儒塞利诺库比契克大桥
里约备战奥运会
两两相会
梦寐以求的S曲线
曲线的华丽赞美诗
招魔法练出“腿曲线”
数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