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伟 邓植尹
好人县城
□文/王小伟 邓植尹
河北青县涌现1300多个好人,江苏沛县培育各类好人1200多名,广西北流100多个慈善组织促成“好人社会”……北有青县,中有沛县,南有北流,三个不同地域坐标上的县城,坐拥不同的社会资源和人文环境,当“好人建设”成其共同选择时,社会发展呈现出了相似的生机:城乡社会和谐因子不断盘活,居民文明素质的“城镇化”获得道德正能量的不断支撑。
近十年,中国有三个县城,凭借“好人名片”及其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进入主流传媒视野。他们的发展轨迹启示我们,城镇化进程离不开经济结构和社会资源的调配,也需要实现居民现代文明素质的养成,其着力点,就是解决人心的城镇化问题。
三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从基层评议抓起,从身边发现好人,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坚持不懈,让好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百善孝为先”,河北青县从家庭美德抓起,只要做得好,人人都可以评为“模范”。建立层级道德评议组织,连续10年开展“孝敬模范”、“教子模范”、“文明之家”等评选活动。县、乡两级建立“公民道德促进会”,村街、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建立了“老年道德评议会”和“青年敬老协会”。道德建设电视节目《德化人生》开播十余年,讲述身边道德故事500多个,老百姓打开电视就能走进身边人的道德人生。
河北青县康复敬老院院长周汝珍悉心照料180 多位孤寡老人,获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在江苏沛县,“好人好事”评议向“好官标准”的讨论延伸。该县383个村全部成立“好人好事评议会”,每两个月评议一次,既评议村风民风,又推荐好人典型。“为了评议一个好人,常常会争得面红耳赤,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沛县一位村干部说。从什么是好人,到什么是好官,“好人好官”的标准大讨论,沛县已经进行了350多场,参与人数达2万。
广西北流“阳光慈善”战略促使商家慈善意识付诸行动,各类慈善组织蓬勃发展。多年来,积极培育民间公益慈善组织100多个,商家不比财富比爱心,纷纷向失学、下岗、生病等任何困难的人群伸出援手。通过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推荐活动和“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活动,积极发掘、树立一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美丽草根”在北流处处涌现。
什么样的人算“好人”,这个标准谁说的算?经过十年的实践,三个县城探索出了解答问题的办法——群众评议。无论是抓家庭美德的青县,还是抓官德的沛县,还是抓商德的北流,在选树道德标杆时都没有采取自上而下“授予”的方式,而是设置道德评议会,充分相信群众,放手让群众做主定义“好人”,管理者只需健全评议机制,保证开展“评议”活动的代表性、持续性、生动性,就能收到群众自我教育、道德自我养成的效果。
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观”不断渗透居民的价值选择。城镇化促成了“新市民”角色的转换,也让建立在“熟人社会”的乡风人伦环境重新洗牌,“新市民”开始不自觉地给道德附加价格筹码,甚至从利己的角度出发,推演出“做好人吃亏”的判断。面对这种形势,“好人县城”着力培育道德土壤,肃清行善顾虑,让好人“不吃亏”。
对道德典型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宣传。青县给好人戴红花、捧奖状,并通过电视直播让他们家喻户晓、人人敬重。不仅物质重奖,还将好人的名字铭刻在“道德楷模荣誉墙”上,针对困难的道德模范家庭,专设“道德建设公益金”,进行帮扶和救助。
让好人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这是沛县的方案。在经济上,设立好人文化基金会,筹措资金800万元用于奖励和扶助好人。对好人给予奖励,对有困难的好人给予扶助。在政治上,对符合干部任用条件的好人予以提拔重用。在社会层面,通过建设“好人广场”,为“中国好人”树碑立传,让其享受VIP版的关照。
江苏沛县的好人广场
在北流,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工夫,努力给慈善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还吸引有能力慈善企业家参政议政,参与高层面的管理,使民间爱心力量在主流平台施展更大的作用。一位在深圳经商的北流籍爱心人士不慎遗失女儿的出生证,北流的镇干部当天就把出生证托运给他。北流义工罗智不幸患上脑膜炎,消息经微博、论坛传播和新闻媒体报道后,半个月内,收到住院救助捐款达48.7万元。
民风淳朴,常被用来形容中国乡镇的社会面貌,城镇化进程中,居民保有向善的朴素意识,但易受到世俗观念的干扰,持续健康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趣味有待引导和呵护。根据这一特点,三地因地制宜地把物质奖励与精神驱动相结合,让外在的政策环境和内生的行善意愿互为支撑,既解决了好人好报的社会环境问题,又促使“好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人翁。
在城镇建设中,抓道德建设往往不如抓经济建设见效快,那政府部门倾注太多精力抓好人建设,会不会阻碍地方的发展?当不少地方在抓道德问题上持观望态度时,三地就实践证明:在“道德软实力”上的投入,不但不会拖累经济建设,往往还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社会效益。
多年以前,青县还是河北沧州的一个穷县,如今,在城乡的大街上,外来者见不到一个丢弃的塑料袋。一个6亿元的项目,投资方考察了周边几个县,最后落户青县,理由是“青县人好”。道德软实力的积累,改变了投资者的眼光,也塑造了一个新青县——率先在全国实行了新农合、新城合,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了贫困学子保障体系等,2011年县财政收入达到10.5亿元。“好人”也成为沛县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说,“好人沛县”不仅是全面小康之地,更将是和谐幸福的乐土。好人建设促进了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2011年沛县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北流市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新北流注入了强大动力。2010年,北流市获得第五轮自治区文明城市称号。
深圳圭江文化交流协会在广西北流市新丰镇大坡山敬老会开展慰问活动。
城镇化作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需要经济结构和社会资源的优化和调整,也需要塑造符合现代城市文明要求的人文素质——我们称之为人的城镇化,经济社会的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作为城镇化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人的城镇化又是城镇化的核心和目标。从青县、沛县、北流三地的发展轨迹中不难发现,实现人的城镇化,可以从解决“人心”的城镇化入手,即所谓建设“好人县城”。
归结起来,建设“好人县城”,就是紧扣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发现和壮大社会良善分子,让越来越多敬业、爱民、乐居、奉献的有德之人实现抱负,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历史主角。有了被好人不断充盈的和谐社会基础,被道德软实力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以及积极向上的社会建设生力军,全面小康的新型城镇化乐土自然指日可待。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