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企业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013-09-04 09:07程安东
西部大开发 2013年11期
关键词:政府企业

□文/程安东

搞活企业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文/程安东

当前我国长期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腐败、分配不公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已显现。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的任务十分艰巨。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新的改革红利。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最近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全方位的改革,科学地进行了部署。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员令,必将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我认为当前重点是通过改革开放实现持续发展,让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可以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在于持续提高全民的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要做到这一步还是要重点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搞活企业,提高全社会的物质保有量。因此,搞活企业仍然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企业是构成产业的基本单位,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也是就业的主载体。它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财富增长的源头,也是微观经济搞活的标尺,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放在如何增强企业活力。在法律和市场法则框架内企业享有完全自主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的权利,在这些方面政府尽可能不要具体干预。可以依法监督,不要介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使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实际意义上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在企业内部也要有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分工,权责要一致、奖罚要分明。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董事长决定一切、管理一切,企业决策和企业经营“一长制”的偏颇局面。这就制约了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同时也削弱了决策层分析市场把握企业发展取向适时进行投资决策的精力。造成着眼点偏离、着力点移位,很难发挥团队精神。使企业经营管理不能把握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条件,对市场做出超前反应,不能始终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时间是金钱”的理念落实不到行动上。可见搞活企业,使企业能在市场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仍然任重道远。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搞活企业的行政环境

1984年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走进了城市,而且明确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时至今日可以说国企改革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历程。一开始就提出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从责任承包到两权分离,进行破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政分开,实现厂长经理负责,建立经营责任制,改国营为国有。

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交易把国企推向市场,特别是脱离部门所有,央企重组形成10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从此世界500强俱乐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了新成员。地方企业也实行了跨部门跨行业的重组,同样出现了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别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持股,彻底改变了企业部门所有的分割局面。改革使企业发展壮大,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力量,特别是近十年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如此,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政府存在“越位”和“缺位”,企业仍未完全成为市场的主体,有形的手无处不在。简政放权应该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实现。

现阶段政府不仅对国有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就是对非公有企业的运行尚有过多过严的审批制度(包括外资企业)。设限颇多,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仍然很高。加上行政执行的任意性,缺乏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的执法行为准则,常常出现人治意识,而且执法者与当事人话语权不对等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诚信。这也是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一个原因。总之,当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市场化程度,破除一切形式的不合理干预,激活市场,让企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自主决策、科学发展。

现实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削减政府审批项目、改善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层次,改变当前层层审批、多头审批、图章满天飞的状况。第二,要切实执行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已公布的不再审批的项目,真正降低入市门槛,放宽企业自我发展的限制尺度,只要有利于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就放手让企业去办。金融服务也不能只看政府的图章,不做市场分析。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应该建立在市场需求和效益优先的原则下,只要政府不明文限制的项目都应该给予支持,特别对民间资本要鼓励引导,逐步成为主体。第三,放手让企业走出去,发扬江湖精神走天下,携手闯国际市场。让我国由单向接受投资国,转为逐步扩大对外国际投资领域和规模。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当然也会有失误,会付出一定的学费,但是只要我们对投资风险估计充分,防患于未然,就可以取利前行。海外投资还要充分评估所在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稳定状况的影响,慎重行事,尤其要注意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海外投资要具有战略眼光。一定要树立不仅为企业利益而且也为国家强盛的理念,走向世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路子。第四,政府要退出“越位”,补上“缺位”。“越位”的根本是不放权,“缺位”的根子是没有服务意识,要害是利益驱使。有利的事情部门抢着办,承担责任的事大家都躲开,加上职能交叉,相互推诿,常见办事踢皮球现象。“越位”是制约市场机制、限制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削弱经济活力。“缺位”是该政府管的不管,导致经济秩序混乱,如: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制假得不到严查重处,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充分暴露了政府监管无序、职能缺位甚至不作为,严重的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我们常看到政府机关人人都管事,却同时存在事事无人管的盲区。为什么会出现三聚氰胺和问题酸奶事件还有“瘦肉精”、“速生鸡”乃至毒姜和假羊肉,它反映了政出多门却“问责无门”的行政缺陷,不改革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可见现在经济生活不健康的问题除法制不健全外,多是政府行政缺位。可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是搞活企业的重要方面。另外还应取消一些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应该无偿服务。

二、简政放权要迈出更大的步伐,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活市场、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者的智慧。

只有简政才可能放权。庙大菩萨多,层层显灵个个把关的政府行政体制弊端凸显,不改变,“有形手”强劲,“无形手”就很难发挥作用,甚至市场机制受到行政手段绑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放权就要下决心不该政府管的事一律不管、该交给社团的事交给社团,实行政社分开,能由群众自主管的事交基层群众民主管理。对市场准入实行宽进严管的方针,做到既激活市场,又有效地维持市场健康秩序。

放权后政府机关要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保留审批的项目要简化审批程序、改进服务态度,明确审批工作日时限,绿灯常亮,充分体现政府服务功能,由管字当头改为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把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到行动上,使公众认可“人民政府”形象。还有该政府管的事要及时办、适时办,不该管的事绝不干预,把行政许可设立在必要之处,不能事事当婆婆。符合政策的项目允许投资者自行决策、依法注册、照章纳税。金融部门应该按市场法则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再凭政府的红头文件行事。一定让企业能在国家大政方针下自行其是、自我负责、自担风险,有效调动社会投资潜力,发挥社会资金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逐步放开对民间投资设限的尺度,推动垄断行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改善经营管理利国利民。

现在确实存在着政府该管的没管好,如:分配不公、生态环境雾霾华夏、食品安全人人提防,还有医药卫生、城市交通等等。不应该管的事又不放手,特别是那些有利可图的事部门争着管,自己份内的事都放松了。常常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怪事,把自己忙坏了还落个企业有怨言、社会不满意。所以,简政放权、增强社会活力势在必行。

放权首先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国家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企业想干什么、该干什么、怎么干,都完全由企业自行决策,取消不必要的报批。要淡化官商依赖关系,杜绝官员“吃、拿、卡、要”行为,让企业家感到轻松自如,不为拉关系找门子花费不必要的精力。营造执法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经营者遵纪守法把好行为底线。改变全社会的法制氛围,大家都专心推进改革、搞活经济,没有后顾之忧。对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不仅要放权而且要扩大经营的选择权,逐步减少经营门类设限,扩大经营范围,调动全民开发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进程。

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而言,国有企业要发展而且应该发展,还要不断创新巩固提高,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也要防止垄断。垄断不利于公平竞争,损害市场法则,保护落后,其经营活动难与国际市场对接,更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但是国有企业是全民的企业,决定了它拥有许多特定的资源,这也是必然的,是社会制度所决定的。正因为这一点,它创造的财富属全民所有,其成果应回归于民生。同时,由于国企的存在,推进市场竞争,有利于非公有企业在市场压力下更好的成长。实践证明,在不太公平的环境中创业会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经风雨见世面的健康非公有制企业,这些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通过股份制,推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今年以来,国务院在简政放权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如一大批项目退出审批。中央政府在扩大地方政府权限的同时也要求地方政府清理审批事项,因地制宜地退出审批。进一步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注册资本改实缴为认缴。逐步实行宽进严管的准入制度,尤其强调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并向微小企业倾斜,都必将激活市场,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在引进外资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不能说是“国进民退”,但也确实存在国有企业独大的问题,特别是拥有国家资源的垄断性企业。打破垄断才能激活市场,也才能促使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市场竞争是全球性的大趋势,保护主义仅是权宜之计。竞争不仅能改善企业经营、提高管理水平,更能推动创新。现代办好企业根本出路在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只有依靠技术进步,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历程。全球化鼎盛时期贸易和国际投资(资本流动)经历过火红阶段,根据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1980—2007年全球出口额增加近7倍。在资本流动方面,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算1980—2007年资本流动量从5000亿美元增加到11.8万亿美元。贸易让各国和地区专攻自己擅长的领域,资本自由化让投资去谋求最大的回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保护主义抬头,世界进入“有大门”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摩擦增多,我国对外开放只有审时度势才能保持第二大接受投资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发潜力还很大,就拿陕西来说,2012年进出口贸易额仅147.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36亿美元,与GDP超万亿的大省极不相称。只有扩大开放,才能保持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外资进来,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产品、技术和人才,有利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也很大,优化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民众收入的重要方面。据有关方面报道,我国经济增长的60%、就业增长的80%来自非公有经济。多年来非公有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逐年增加,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成长壮大,是我国30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不仅保持了高储蓄,而且民间资本寻求投资的欲望也相当强烈,与其让“土豪”们挥霍浪费不如放开引导办企业。民营企业的市场属性较强,尤其是新生的民营企业,既能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也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在今后深化改革中一定要把搞活非公有企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是鼓励创业。在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特别是金融服务不能歧视,还要善待,解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问题。当前突出问题是银行贷款审批周期长,借贷时间短;而直接融资,综合成本往往高达12%—15%。同时,政策性创业引导基金规模小,作用有限,凡此等等都只能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搞活国有企业固然重要,但激励非公有企业发展壮大以保增长、调结构也不可忽视。我认为第一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适度增加私人股比,提高公众对国企经营的话语权;第二,放宽对民间投资领域的限制,扩大其参与竞争的范围,如资源型产业、公益性产业乃至国防工业领域,允许民资参与;第三,专业人才进入、应聘民企,其职称评定与国企一视同仁,重点奖励创新成果;第四,依法保护民企的合法权益,为民企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第五,消除“仇富”的社会心理,弘扬进取精神,倡导“比富”比贡献,从源头上阻止资金外流现象。

四、企业发展既要有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也要有自身的创业能力

外部环境是搞活企业的条件,内因才具备根本性质,核心问题还在企业本身。首要的问题是企业的战略型领导者和求真务实的经营团队,以及技术精湛的职工队伍。

企业的董事长及其董事群,应能把握市场动态,准确预测未来,通过战略性思考,灵活应对变化,适时作出决策,杜绝企业经营方向性的错误。还要有强烈的法制意识、政策观念,始终保持理性状态,头脑清楚、判断能力强,具有力挽狂澜、镇定成熟、能发动变革的个人能力。

企业决策对路,路线图绘制好了,还要有能人走。经营团队建设尤为重要,他们应有高超的执行力,操作自如,熟悉自身业务,处理问题高效不拖延,具有强烈的负责精神,作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还要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品德。团结互助,创造性执行董事会的各项决定。

当然搞活企业的基础要依靠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好的决策、好的产品设计,还要通过工人的手做出来,使其消耗低、质量高,保持市场的信任度。

总之,搞活企业一靠政策、二靠政府不干预、三靠自己的团队精神。

(作者为陕西省原省长,本文据作者演讲整理)

猜你喜欢
政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预算监督显作为 管好政府“钱袋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