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2013-09-03 01:50柳达黄瑛李彬贾长青许晓军梁峰付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间盘节段椎间盘

柳达,黄瑛,李彬,贾长青,许晓军,梁峰,付勤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骨科,辽宁沈阳 110004;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 沈阳 110004)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多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椎间盘发生不同程度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甚至脱出。突出的间盘组织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肢体及躯干疼痛麻木、四肢无力不灵活、步态失稳等症状。以往多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1-2],这种方法尽管疗效确切,但融合可能造成相邻节段退变加速[3-4]、取骨区出现并发症等。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可较好地避免因颈椎融合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既能改善神经受压症状,又能提高生活质量[5-6]。有关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尽管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临床上有时将它们混为一谈,但是两者有不同的病因病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目前,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对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未见相关临床报道。本研究重点观察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效果,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应用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12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3.7岁(30~58岁)。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麻木11例,上肢无力不灵活4例,躯干及下肢麻木3例,行走不稳2例。症状持续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查体Spurling征阳性10例,Hoffmann征阳性7例。人工间盘置换 C4~5节段 3 例,C5~6节段 8 例,C6~7节段 1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均为门诊随访。

1.2 手术方法

取右颈部相应水平横行切口,纵向分开颈阔肌,在胸锁乳突肌内侧钝性分离颈动脉鞘和甲状腺之间的间隙,直达椎体前方。C臂X光定位病变的椎体间隙,确定颈椎中线位置,用平行撑开器撑开两椎体,Caspar撑开器维持撑开。彻底去除椎间盘,摘除游离髓核,处理Luschka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赘,切除后纵韧带。测量椎间隙宽度、深度、高度后选择相应型号假体,植入椎间隙中。C臂X光显示人工间盘大小、位置满意后,用Caspar撑开器做椎体间加压。

1.3 围手术期处理

术前3~5 d指导患者进行气管推移训练、手术卧姿训练及肺部功能锻炼。一般术前3 d至术后2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用于超前镇痛及预防异位骨化。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复查X线片及三维CT片。术后当日佩戴颈托,术后第1天摘掉颈托离床活动,术后3周内避免跌倒及颈椎过度活动。

1.4 影像学评估

术前、术后1~2 d、末次随访时进行全面的影像学评价(图1)。

12例患者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MRI及三维CT检查,详细了解颈椎退变及间盘突出情况。术后1~2 d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及三维CT检查,了解人工间盘的位置及活动度。末次随访时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左右侧屈位X线片及MRI检查,观察人工间盘的状态、减压情况及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

1.5 疗效评估

应用Odom标准评价术后疗效,共分4级:优,术前颈椎病症状全部缓解,可进行日常活动;良,仍残留少量不适症状,但对工作无明显影响;可,术前症状有部分改善,但日常活动显著受到限制;差,症状无改善或临床状况恶化。

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记录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上肢和颈部的疼痛级别。评分标准是一条长10 cm的线段,左端为0分,代表无任何疼痛,右端为10分,代表程度最强的疼痛。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包括颈痛及相关的症状(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两部分,由受试对象根据自己的情况填写。分值从0分到5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

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7]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0软件对计量资料术前与随访结果行配对t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Fig 1 The imaging data of patients with proplase of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2 结 果

2.1 临床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135 min。1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的症状术后即刻缓解,肢体不灵活及行走不稳的症状在末次随访时完全消失,1例躯干及下肢麻木的症状仍然存在。术后1~2 d Odom临床疗效评价优8例,良4例;末次随访时优10例,良2例。患者的颈部及上肢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下降了5.8分(P<0.05),末次随访时下降了5.5分(P<0.05)。术前NDI与末次随访时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SF-36生活质量量表末次随访时生理健康评分提高了54.15分[术前(37.10 ±30.41)分、末次随访(91.25 ±11.89)分],P <0.05,心理健康评分提高了 40.77 分[术前(48.41 ±29.51)分,末次随访(89.18 ±10.95)分,P<0.05)(图2)。表明Mobi-C颈椎人工间盘置换能有效减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颈部功能和工作、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表1 颈椎人工间盘治疗后患者的Odom、治疗前后VAS和NDI的变化Tab 1 The changes of Odom criterion,VAS score and NDI before and after CADR therapy

图2 SF-36生活质量量表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评分Fig 2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score in SF-36 life quality scale

2.2 影像学结果

12例患者均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术后置换节段的椎间高度保持良好,颈椎活动度良好,生理曲度良好。未发现相邻节段退变加速。无假体并发症如偏移、松动或下沉,无颈椎畸形。3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McAfee分级Ⅱ级。

3 讨 论

虽然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术式,并且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融合所造成的颈椎邻近间盘退变加速会影响远期手术疗效。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的中心环节是减压,手术效果也由减压是否充分决定。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中融合并不是治疗目的,是因为减压造成了颈椎不稳,融合仅是弥补颈椎不稳的措施。而颈椎部分节段融合后会出现颈椎整体活动范围减小,融合区域临近节段过度运动和应力集中,导致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既能保证减压的良好效果,又能维持病变节段的正常活动。颈椎人工间盘的应用给颈椎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选择。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保留了减压节段的运动,避免了融合,允许患者迅速恢复日常活动,并且邻近节段正常活动的维持避免了间盘退变加速。2002年Goffin等[8]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多中心研究,他们应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治疗单节段颈椎病。60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优良率为86%,其中30例患者1年随访优良率为90%。人工颈椎间盘装置稳定性良好,且可以保持1~21°的活动。2010年Goffin等又发表了长期随访的结果,发现单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可以长时间地维持很好的颈椎活动度,单节段置换后颈椎屈伸活动度的4年随访结果是7.3°,6年随访结果是7.7°[9]。孙宇等[10]报道了 57 例 Bryan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无论在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还是在手术节段活动度的保留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本研究中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术后1~2 d和终末随访时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肢体疼痛麻木的症状完全消失,VAS评分术后显著下降,NDI指数明显改善。尤其是末次随访时SF-36生理健康评分和心理健康评分都有了显著提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McAfee分级Ⅱ级,但临床上无不适的症状出现。所有的置换节段均保持一定的活动度,并且没有影像学上颈椎不稳的发生。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目的是减轻融合所带来的相邻节段退变加速。许多研究已经观察到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组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组[11-12]。在本研究的随访期内,未发现相邻节段的退变加速,这可能与本组患者年龄相对较轻、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另外,本研究的纳入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而不是以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的颈椎病,所以短期内没有观察到相邻节段的退变进展。

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面的改善,忽略了整个的治疗过程对患者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综合影响。然而某些症状如疼痛,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的执行,而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交、情感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用生活质量这一概念来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已被广泛接受。因此,本研究采用NDI和SF-36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NDI评分主要用于观察颈痛及相关的症状(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SF-36调查问卷涉及8个维度36个条目,从与健康相关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Choi等[13]回顾性地分析了使用 PCM颈椎人工间盘治疗一个或两个节段的颈椎病患者,随访2年显示,SF-36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健康方面改善明显,生理健康维度改善不明显。但是我们观察到无论生理健康评分还是心理健康评分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考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SF-36调查问卷的填写方式不。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是在病房或门诊填写,填写过程认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医师咨询;而Choi的研究中此调查问卷是通过邮寄的方式交给患者,返还率为68%,那些没有返还调查问卷的患者很有可能临床疗效更好,他们恢复到正常的工作中,认为没有必要填写关于随访调查问卷了。其他原因还有文化差异、人群差异、生活环境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导致同样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的评判分数。

本组患者术后恢复很快,住院期间的满意度非常高。可能的原因为本研究中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平均3.2个月。还有本组患者的症状主要是颈、肩、背部及上肢的疼痛麻木,这与神经根受压有关,而因脊髓受压所造成的症状较少。所以,经过彻底的减压后,神经根症状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缓解。另外,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颈托固定时间极短,术后第1天即可以摘掉,患者无颈部受束缚的感觉,颈椎可以轻柔的活动,可以自由走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康复中的患者增加了信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颈椎人工间盘的历史发展过程是基于人工髋、膝关节在临床上取得巨大成功以及腰椎间盘假体的不断发展之上的。颈椎人工间盘能否减少和防止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发生,5~10年的长期随访更有意义。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病例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缺乏对照组,因此,颈椎人工间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观察,还需要长期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证实。

[1]BOSE B.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using Caspar plating:analysis of resul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Surg Neurol,1998,49(1):25-31.

[2]YUE W M,BRODNER W,HIGHLAND T R.Long-term results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with allograft and plating:a 5-to 11-year radiologic and clinical follow-up study[J].Spine(Phila Pa 1976),2005,30(19):2138-2144.

[3] MATSUMOTO M,OKADA E,ICHIHARA D,et al.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celerates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comparison with asymptomatic volunteers in a ten-y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llow-up study [J].Spine(Phila Pa 1976),2010,35(1):36-43.

[4]ELSAWAF A,MASTRONARDI L,ROPERTO R,et al.Effect of cervical dynamics o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with cages[J].Neurosurg Rev,2009,32(2):215-224.

[5] FEKETE T F,PORCHET F.Overview of disc arthroplastypast,present and future [J].Acta Neurochir(Wien),2010,152(3):393-404.

[6]HELLER J G,SASSO R C,PAPADOPOULOS S M,et al.Comparison of BRYAN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with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of a randomized,controlled,clinical trial[J].Spine(Phila Pa 1976),2009,34(2):101-107.

[7]WARE J E Jr,SHERBOURNE C D.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 [J].Med Care,1992,30(6):473-483.

[8]GOFFIN J,CASEY A,KEHR P,et al.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J].Neurosurgery,2002,51(3):840-845.

[9]GOFFIN J,Van LOON J,Van CALENBERGH F,et al.A clinical analysis of 4-and 6-year follow-up results after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surgery using the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J].J Neurosurg Spine,2010,12(3):261-269.

[10]孙宇,赵衍斌,周非非,等.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5年随访结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1-7.

[11]ROBERTSON J T,PAPADOPOULOS S M,TRAYNELIS V C.Assessment of adjacent-segment diseas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ervical fusion or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2-year study[J].J Neurosurg Spine,2005,3(6):417-423.

[12]KIM S W,LIMSON M A,KIM S B,et al.Comparison of radiographic changes after ACDF versus Bryan disc arthroplasty in single and bi-level cases[J].Eur Spine J,2009,18(2):218-231.

[13]CHOI D,PETRIK V,FOX S,et al.Motion preserv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porous coated motion cervical disk arthroplasty[J].Neurosurgery,2012,71(1):30-37.

猜你喜欢
间盘节段椎间盘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铁路箱梁整孔预制架设与节段预制拼装成本—进度集成决策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单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比较
双节段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长期疗效观察
全内镜经椎板间隙靶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