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华,刘爱东
(1.中南大学 商学院,长沙 410114;2.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沙 410114)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方法研究
刘蓓华1,2,刘爱东1
(1.中南大学 商学院,长沙 410114;2.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沙 410114)
文章构建基于PSR概念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我国已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则称中国在2009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解决能源和气候问题的需求不仅仅来自外界的压力,更来自国内对能源需求和能源安全的关注。预计未来的10~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速度和快速的城市化水平,届时,在现有经济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供应压力和环境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难以突破的瓶颈。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十一五”期间低碳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尝试探求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传统的表征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指标体系主要有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指标体系、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标体系和The 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ISEW)指标体系,这些指标能灵活地反应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但并不能直接表征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相互关系[1]。199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按照1989年七国集团首脑会议的要求,启动了一个专门针对环境指标的研究计划,首次将PSR框架应用于环境指标研究[2],很快在国际社会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图1 经合组织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
图1是OECD研究确定的“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是建立在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压力,并影响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哲学认识上的,其模型框架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即压力型、状态型和响应型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构成PSR框架模型的循环圈。本论文提出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依托于PRS概念框架,定量地评价不同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和差异,并综合反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
图2 “压力--状态--响应”回馈环图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要结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构建,首先由压力指标构成准则层,再由状态指标构成变量层,最后由响应指标构成评价体系的指标层。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低碳经济系统自组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前述对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设计解释变量15个,指标释义如表3所示。
表3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释义
本论文应用的原始数据以历年的统计年鉴为准,其中经济数据、人口数据、森林数据来于《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能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0~2009);能源碳排放系数来源于2009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选取我国16个省市为评价对象,涵盖中、西部地区和直辖市,包括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以保证结论的准确和具有代表性。运用获取的原始数据(略),通过SPSS17.0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有代表性的16个省市总体样的15个调整指标X1、X2、…、X15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得分函数,再根据综合得分函数计算出各样本在相应年份的综合得分[3],依此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总体评价。
2.2.1 1KMO和Bartlett球体检验
运用SPSS17.0软件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进行运算,得出KMO值为0.519,Bartlett球体检验显著P<0.001,如表4所示。
表4 KMO和巴特利球体检验
2.2.2 共同度检验
表5 共同度检验结果
如表5所示,本研究各评价指标的共同度都非常高,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它们之间可以约简为更少的几个因子。
2.2.3 贡献率碎石图
图3 贡献率碎石图
由因子的特征值对应因子的散点图(如图3),可见当因子个数大于5个开始,其特征值的减少幅度非常缓慢,根据散点图的判断基准,说明提取前5个公因子对原有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
2.2.4 方差解释
求R的特征根及特征向量,变异解释率、累计解释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出5个因子,如表6所示。
表6 总方差解释
2.2.5 主成分提取结果
采用正交旋转的方法对进行主成分提取,根据旋转后主成分载荷矩阵,确定最终的主成分解释变量[4],如表7所示。
表7 主成分提取结果
2.2.6 主成分权重计算
利用各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求出总得分,各个主成分得分的权重如表8所示。
表8 主成分的权重
2.2.7 计算公式
⑴各个因子的计算公式:
⑵总指标对各个因子的计算公式:
2.2.8 各年汇总指标F值的均值差异比较
表9 汇总指标F值的均值差异比较
正值比率(表9)是在所有的16个省市样本中,2008年F值其前1年或者前2年的F值,所得结果为正值的省市的数目。例如:F08-07中有14个省市的F值为正数,则正值比率为0.875。
2.2.9 各年汇总指标F值的均值比较
观察各省市2006、2007、2008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F值,发现各省市的F值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如图4所示。
表10 F值汇总
图4 汇兑指标F值比较
从16个省市的样本指标来看,我国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较高,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强度与排放比重都明显高于其它两个产业,这尤其是在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省份更为突出。从地区分布来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分布在东南沿海,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重远高于中东部省份,而且碳排放强度大,碳生产率低,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和经济结构的重型化影响,另一方面也与这些当地的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动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造成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巨大,碳排放减排困难较大。中东部地区大多数省区的碳排放量虽然较多,但由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经济正向着低碳化方向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尤其以上海、浙江、北京的提升幅度最大。
表11 我国“十一五”碳排放目标及达成状况
导致这一分析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在2006至2008年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并贯彻落实的关键三年,我国“十一五”碳排放目标的实现与达成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见表11。
我国政府虽然在“十二五”规划中才正式提倡发展低碳经济,但是事实上是进入21世纪以来,就已经先后提出了一系列与低碳发展有关的战略方针,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02)、坚持科学发展观(2003)、建设节约型社会(2004)、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建设生态文明(2007)等,特别是2004年提出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将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和优先领域,并纳入“十一五”规划(2006~2010)中付诸实施。同时,在十一五期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与行动,积极支持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先后通过和发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等,启动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等,特别是把“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纳入“十一五”规划中[5]。正是由于国家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各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1]刘爱东,刘亚伟.大中型工业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与R&D投入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4).
[2]OECD.Environmental Taxation in OECD Countries[R].Paris:OECD,2010.
[3]刘爱东,刘祝阳.上市公司专利申请现状的统计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5).
[4]Samuel Fankhauser,Cameron Hepburn.Designing Carbon Markets.PartⅠ:Carbon Markets in Space[J].Enery Policy,2010,(38).
[5]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F224
A
1002-6487(2013)14-0028-0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BA003);中南大学985工程“两型社会”研究基地资助项目(ZNLX1111)
刘蓓华(1969-),女,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低碳经济与创新管理。
刘爱东(1952-),女,山东聊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公司理财。
(责任编辑/亦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