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浪过程对空中飞行器生存能力的影响分析*

2013-09-02 06:24:48刘志宏郑崇伟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3年4期
关键词:飞行高度风浪风场

刘志宏,郑崇伟,2,潘 静

(1.解放军92538部队气象台,辽宁 大连 116041;2.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试验室,辽宁 大连 116085;3.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8)

海浪对海洋水文保障、海洋工程、海洋能资源开发等军地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台风浪,其破坏能力惊人,对导弹、军用/民用的直升机、无人机等飞行器的掠海飞行有着重要影响。飞行器飞行高度过低,击水概率(即撞击海面的概率)增加,影响掠海飞行器自身的安全;飞行高度过高,容易导致暴露目标,影响突防效果[1];海况较差时,同样会严重影响舰载机的起降,如果不注意海浪的波高和波向,很可能导致机翼入水,造成危险。国内外由于恶劣海况而导致军用/民用掠海飞行器失事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关注海浪对击水概率的影响,有着极为重要、实用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对海浪造成的击水概率做出精确计算分析。

雷小龙等[2]曾利用有限的海浪观测数据,研究了反舰导弹的击水概率问题,发现飞航导弹在较恶劣的海况下,击水概率大大增加。关世义等[3]推导了地形跟踪导弹碰地概率的一个计算公式,并将其与以往的公式进行比较,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前人对击水概率的研究做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受到资料等问题的限制,以往多是利用极为有限的观测资料,在局部小范围展开,未能实现大范围海域击水概率的特征分析。本文利用目前国际先进的海浪模式即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Ⅲ),以 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对发生在2008年9月的台风“黑格比”所致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并就台风浪对导弹击水概率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为提高导弹在恶劣海况下的生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1 驱动场、观测数据简介

1.1 风场资料

CCMP 风场[4-6]来自 NASA ESE(Earth Science Enterprise),数据结合了 ADEOS-Ⅱ、QuikSCAT、TRMM TMI、SSM/I、AMSR-E等几种资料,利用变分方法得到。CCMP风场的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空间分辨率为0.25°×0.25°,时间范围从1987 年7 月至今,空间范围为:78.375°S ~78.375°N,180°W ~180°E。

1.2 海浪观测数据

通常将卫星资料反演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视为实测资料,用于检验模拟数据的有效性,但卫星资料在中国海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轨道数量有限,直接影响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轨道重复周期为10天左右,直接影响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我国的海浪浮标观测资料又较少,且并不公开,鉴于此,本文利用来自台湾“花莲”观测站的海浪观测资料,对模拟海浪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2 海浪模拟方法、数据有效性检验

2.1 模拟方法

WW3模式对中国海的海浪场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7-9],因此,本文利用具有高精度、较高时空分辨率的CCMP风场驱动WW3模式,对发生在2008年9月的台风“黑格比”所致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范围:3.875°S ~41.125°N,97.125°E ~135.125°E,空间分辨率取 0.25°× 0.25°,计算时间步长取为 1800s,每小时输出一次结果。

2.2 数据有效性检验

为了准确比较模拟SWH与观测SWH的差异,本文计算了均方根误差(RMSE)、偏差(Bias)以及相关系数(CC)。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xi代表观测数据,yi代表模拟数据和分别为观测数据的均值和模拟数据的均值,N为样本总量,即参与验证的观测数据的数量。

2.3 模拟结果

比较2008年9月WW3模式模拟的SWH与台湾“花莲”观测站的观测SWH,结果如图1所示。从走势来看,模拟波高与观测波高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当波高在4m以内时,观测波高略大于模拟波高,当波高大于4m时,模拟波高与观测波高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

图1 2008年9月台湾“花莲”观测站的观测SWH与WW3模式模拟的SWH

由图1 可见,Bias=-0.11,存在0.11m 的负偏差,即模拟SWH稍小于观测SWH,相关系数CC=0.86,通过了 99.9%(a0.01=0.32)的信度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0.40m,表明模拟的海浪数据具有较高精度。

3 台风浪对飞行器击水概率的影响

3.1 击水概率计算方法

击水概率P的计算方法为:

式(4)中,h为飞行高度;σ为高度标准差。

式(5)中,σ1为飞行高度探测的标准差,本文假定某一飞行器的σ1为5m;σ2为海浪浪高的标准差。

3.2 击水概率场分布特征

本文利用模拟得到的2008年9月逐小时的海浪数据,计算了当飞行器飞行高度为12m、15m时,台风浪对击水概率的影响,见图2。

2008年9月22日00:00时,“黑格比”中心位于菲律宾东北部近海,行进方向为西向,台风的大浪区分布于台风行进方向的右半圆(即危险半圆——第一、第四象限),其次在第三象限也有一定的体现,在第二象限则相对偏低(台风浪场的图略),击水概率的分布特征与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当飞行器飞行高度为12m时,台风大浪区的击水概率基本在15%以上,近台风中心更是高达26%,台风大浪区外围的击水概率则基本在10%以下;当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为15m时,击水概率基本只有12m时的一半。

图2 “黑格比”所致台风浪对飞行器在不同飞行高度的击水概率的影响,单位:%

2008年9月23日00:00时,台风“黑格比”中心位于东沙附近海域,行进方向仍为西向,台风大浪区的范围较22日0时明显缩小,大值中心分布于中沙群岛附近小范围海域,这是由于台风经过吕宋海峡,受到地形影响,强度遭到一定的削弱所致(台风浪场的图略)。击水概率的分布特征与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大值区分布于台风浪的危险半圆,其次在第二象限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当飞行高度为12m时,高值中心的击水概率仍可达30%左右,由于受到台风尾迹的影响,在台湾以东洋面的击水概率相对大于周边海域,为9% ~12%;当飞行高度为15m时,击水概率基本只有12m时的一半,大值中心的击水概率为16%左右,详见图2。

值得注意的是,击水概率的高值中心并不位于台风中心,这是由于台风中心存在一低风速的台风眼造成的。

4 结论

1)以CCMP风场作为WW3模式的驱动场,对发生在中国海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模拟的海浪数据接近海浪浮标观测数据。

2)当飞行器飞行高度为12m时,击水概率大值区主要分布于台风的大浪区,击水概率基本在15%以上,近台风中心更是高达26%~30%,台风大浪区的外围的击水概率则基本都在10%以下;当飞行器飞行高度为15m时,击水概率基本只有12m时的一半。

3)无论飞行高度为12m还是15m,击水概率的大值区均集中分布于台风行进方向的右半圆(即危险半圆——第一、第四象限)。击水概率的高值中心并不位于台风中心,这应该是由于台风中心存在一低风速的台风眼造成的。

[1]ZHENG Chong-wei,ZHUANG Hui,Li Xin,et al.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Assess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J].Sci China Tech Sci,2012,55(1):163-173.

[2]雷小龙,关世义,常伯浚.掠海飞行导弹击水概率的仿真研究[J].宇航学报,1990(3):16-22.

[3]关世义.地形跟踪导弹碰地概率的确定[J].飞航导弹,1990(2):44-50.

[4]郑崇伟,李训强.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1):5-12.

[5]ZHENG Chong-wei.Assessing the China Sea Wind Energy and Wave Energy Resources from 1988 to 2009[J].Ocean Engineering,2012,10(1):16-28.

[6]郑崇伟,潘静,田妍妍,等.全球海域风浪、涌浪、混合浪波候图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7]周良明,吴伦宇,郭佩芳,等.应用WAVEWATCH——Ⅲ模式对南海的波浪场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分析和研究[J].热带海洋学报,2007,26(5):1-8.

[8]郑崇伟,周林.近10年南海波浪特征分析及波浪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2,33(8):1349-1356.

[9]齐义泉,朱伯承,施平,等.WAVEWATCH模式模拟南海海浪场的结果分析[J].海洋学报,2003,25(4):1-9.

猜你喜欢
飞行高度风浪风场
坐在同一条船上
风浪干扰条件下舰船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系统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飞行参数对六旋翼植保无人机雾滴在荔枝树冠层沉积分布的影响
不怕风浪的小船
East Side Story
简析二次雷达高度信息与飞机实际高度的关系
“最美风场”的赢利法则
能源(2017年8期)2017-10-18 00:47:39
FAA颁新政使小型无人机飞行高度翻倍
航空模型(2016年5期)2016-07-25 08:59:26
侧向风场中无人机的飞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