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贺贵成 裴 佩
接地气 解民忧 致民富
□ 本刊记者 贺贵成 裴 佩
只有被群众认可的党员领导干部,才会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才会得到群众的信赖。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各省级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深入一线接地气,用真心和真情了解民众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并致力于当地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切实做到以实效取信于民。
领导干部下基层,不能只是听听看看,更要做实在事,解百姓之忧,才能架起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
7月,我省特大暴雨连绵不断,甘孜州九龙县洪坝乡境内遭受了严重洪灾,造成交通、电力设施等直接经济损失达3728.9万元。
灾情牵动着省司法厅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省司法厅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陈亚宁率工作组及时前往九龙县洪坝乡羊圈门村,了解受灾情况后,将10万元送到了受灾群众和贫困户的手上。
受灾最为严重的彭文高一家见到司法厅一行,热泪盈眶、满怀感激地说道:“我活了68岁,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山洪,谢谢你们来看望,感谢党和政府关心,我们一定把灾后重建做好。”
这是省司法厅结对帮扶、为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真实一幕,而这并非个案。四川党建期刊集团派出工作组深入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共同村,针对该村血吸虫病患较重、留守儿童和低保户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制定了“四送”(送温暖、送科技、送医疗卫生、送舆论宣传)帮扶方案。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灾区帮扶群众1万余人次,解决问题1536个。
帮要帮好难点,扶要扶在实处,这是“结对帮扶”的真正要义。省级各单位坚持把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中最急、最盼的具体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结“对子”、认“亲戚”、出主意、想办法,用真心和真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省委组织部向名山区朱场村赠送电脑2台、液晶电视1台,看望慰问特困户5户,为每户特困户送去1000元慰问金;
省林业厅机关100余名党员干部与雨城区龙泉村受灾群众结成“对子”,为受灾最严重、经济最困难的10户农户累计送去米、面、油、衣服等各类物资价值共计5万余元;投入资金10万元,购置电脑、桌椅等办公用具;投入专项资金135万元,新建村道3公里;投入专项资金40万元,全程做好规划设计、树苗栽培等指导,帮助村民尽快完成安置小区绿化;
省工商局深入通江县李季坪村走访困难户10户、发放困难补贴6000元,计划
筹集30万元用于困难户的慰问以及房屋、道路修复、滑坡体的治理补贴;
省发改委向汶川县两河村募集捐款5.03万元、衣物917件,购买棉被100床;
省宗教局派出帮户干部看望慰问平昌县元山镇佛岩村12户受灾户和特困户,为受灾户每户送去2000元慰问金、为每户特困户送去1000元慰问金;
……
“结对帮扶”让许多基层干部也深受教育。“‘结对帮扶’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作秀,也不是一年两年的形式,而是与群众一辈子实实在在的亲情。”一位基层干部感慨地说道。
从群众最期盼的方面入手,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省级各部门单位深入基层,接地气,加深对基层的理解,切实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
“乡镇财政运行困难”、“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亟需提高”、“惠农助农政策有待完善”……这是一场坝坝会上,基层干部和群众给省财政厅提出的意见。
省财政厅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不忘“基层问症”,在广泛走访、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调研组累计召开各类座谈会、坝坝会32次,梳理出22个小类6个大类的问题,全面深入地掌握了改进财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查找了财政支持基层发展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省级其他各部门单位“基层问症”行动也在深入开展:
省检察院深入芦山县五星村及市县检察院调研征求检察机关在“四风”上存在的26种突出表现;
省投资促进局深入荥经县凤槐村发放问卷表206份,收集到意见建议14条;
省科技厅深入平昌县土地垭村收集具体意见11条;
省统计局到通江县青山村调研期间,与乡党委、政府领导和乡干部进行座谈,向6个村民小组分别发放了调查摸底表,收集到意见建议13条;
省直工委深入遂宁市安居区河嘴村等地发放调查问卷122份,征求“四风”等方面的意见建议69条;
……
“不害怕问题,不回避问题,不掩饰问题,不淡化问题,不推脱问题,不放过问题。”省国土资源厅在收集基层意见时提出了“六个不”的要求。
与成都市国土局“结对帮扶”的都江堰市中兴镇两河社区居民说:“这次干部找我们座谈要求还有些‘怪’,不仅要听我们灾后重建的想法,还非要让我们说他们的缺点,让我们帮他们找问题。”
“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释的当场解释,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带回来及时研究解决。”针对在“基层问症”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干部脚下粘了多少泥土,背上流了多少汗水,才知道群众心中有多少期盼,多少梦想。多往基层跑、多听百姓音,才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惠并激发参政热情,群众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一位有多年基层经验的领导干部这样总结。
8月4日早上7点左右,雅江县松茸交易市场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外地的商贩们等候在这里,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将松茸运往更远的交易市场。本地商贩们拿到转运赚得的钱再次返回松茸产地,等待当地采集松茸的农牧民把一朵朵可人的松茸采集下山。小小的松茸带给商贩、农牧民相当丰厚的收益。
省委宣传部对口帮扶雅江县,把以松茸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从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申报地理商标、建立食用菌加工示范园区、举办“松茸产业发展高峰会”入手,实施“中国松茸之乡”品牌战略。
雅江县每年松茸储量高达1000吨以上,这使雅江县成为全国松茸生产大县。近日,雅江县企业与国内外商家签订了销售合同,共签订意向性协议 3 个,引资4000多万元。
据介绍,雅江县将通过3年到8年的努力,全面实现全县人均增收3000元,从事食用菌产业开发2万人,生产总值可达4亿元,努力把雅江县打造成为“藏区一流”的食用菌产业大县。
这只是“结对帮扶”活动中,促进产业经济发展、让群众得到实惠的一个缩影。“结合实际做好群众工作,就是把抓发展、惠民生、促稳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省委书记王东明这样强调。
最近,省林业厅组织省林科院、省林规院20余名林业专家进村入户,指导雨城区龙泉村村民抓好低效林改造、商品林采伐、林下经济发展等林业生产工作,预计农户户均增加林业收入850元。
成都市发改委将出资80万元,给予对口帮扶的邛崃市火井镇兴福村,帮助该村改建2.2公里水泥路,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的紧迫问题,为当地搭建好脱贫致富的“出路”。
“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站在群众的立场,把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以经济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为群众搭建致富平台,是党员领导干部走好群众路线最生动的诠释。
(责编: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