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植物染料的应用及实验例证分析

2013-08-30 08:13:44李祥芹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10期
关键词:媒染剂小样苏木

李祥芹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100029)

引言

《春秋左传正义》中曾经这样解释华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中也曾这样记载:“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这些都说明服装在树立一国国际形象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的中国重视衣冠立国,衣冠治国,正是通过华美的丝绸,漂亮的服饰,承载着我们文化的绚烂多姿。那时,人们的服饰不仅华美,并且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任何危害。与此相反,我们现代的服装,几乎全是采用化学合成染料染成的。与植物染料相比,化学染料可能相对较为容易上色,色彩也比植物染色鲜艳。但是,几乎所有的化学染料里面都含有对人体具有损害的化学成分,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危害环境的化学物质。到目前为止,化学染料的发展可以说“美则美矣,未尽善也”。然而传统的植物染色色彩质朴、柔和、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几乎没有任何危害,具有化学染料所不能企及的优势。

植物染色作为传统服装纺织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代表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且具有无污染、保护人体健康等一系列优势,是我们研究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植物染料的种类很多,但其染色工艺大致相同,因此本文仅以苏木为例,简单阐述一下有关植物染料的基本特征和染色技术等。

1 苏木

由于生长习性不同,古代用于染色的植物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地区。同时,由于这些植物具有为我们人类所共同需要的药用、审美等价值,很快被世人所广泛传播应用。中国地大物博,温、热、寒等气候兼具,正是这种气候的多样性,为各种植物奠定了良好的生存条件。苏木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正好与我国云南、四川、两广地区的气候相适应,因此,我国的云南、两广等地很容易找到苏木的影子。

苏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苏木为豆科植物干燥心材(如图1-1),全年可采。原产印度、缅甸、越南、马来半岛及斯里兰卡。在我国主要是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省有栽培;云南金沙江河谷(元谋、巧家)和红河河谷也有野生分布。[1]古代典籍中有关苏木的别名很多,如:西晋时期的《南方草本状》①中载,苏木又名苏枋;《肘后方》②中记载苏木为苏方;《唐本草》③中又名苏方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中被叫做棕木、而在《兽医国药及处方》中称赤木;《四川中药志》④称红柴。窊(wā)木则是《诸蕃志》⑤中有关苏木的别名。有关苏木用于染色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期。另外,我国古代女子使用的胭脂中,苏木也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原料。现在,苏木也广泛应用于食品色素加工中。苏木具有非常明显的生物学特性,喜向阳,忌阴和积水,耐旱;多分布在雨量较少的地区,耐轻霜;苏木一般用种子繁殖,多采用育苗移栽法,也可直播。[2]

2 苏木的应用

图1-1

苏木的应用面很广,除去外皮及边材,取心材,阴干,可药用也可用于染色。唐朝时期,改革官服制度,其中四品官员所穿的朝服便是苏木和明矾媒染所得的色彩,被称之为绛色或绯色、红色、赤色、朱色等[3]。苏木可以药用,具有促进血管收缩、抑制中枢神经、抗菌等药用价值。此外,苏木也是制作胭脂的原料之一。

2.1 苏木的药用价值

《本草求真》中曾经这样记载:“苏木,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血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欲)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服用苏木,可内服,亦可外用。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熬膏。外用:研末撒。[4]

2.2 苏木的染色价值

《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苏木,人用染绛色。”说明苏木在古代红色植物染色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染色价值。

古代红色植物染料主要有:茜草、红花和苏木。其中,茜草和红花在染色过程中都需要提取其中的红色素,因此印染工艺比苏木繁琐。其中红花具有强烈的活血化瘀的功效,其所染织物为孕妇所不能服用。另外,红花产量较少,其价格比较昂贵,这与植物染料环保、低碳、实惠的宗旨不太协调。而茜草分为: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等。其中东洋茜为我国广泛使用,东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不如苏木所染色彩鲜艳。印度茜染出的色相略呈较沉的暗红色,西洋茜则是彩度略高的鲜红色,但是由于这两种茜草需要进口,因此价格比较昂贵,我国较少用于染色。苏木色素提取简便易行,上色效果好,根据不同的色彩需要加入不同的媒染剂可以得到不同的色彩。苏木和其他植物染料进行套染也可以得到一些其他的色彩。染色较为丰富。因此,在红色植物染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 苏木染色实验例证

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方法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古代文献有关植物染色的方法的记载比较详细。如《天工开物》中关于苏木的染色过程。用通俗的解释为:“将采集来的干苏木放入锅内,煮沸,取汁,入染、晾干”[5]。

媒染染色法是由植物染料与不同的金属媒染剂相互作用,进而产生不同颜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古代一般有三种媒染染色方法:先媒后染法、先染后媒和同浴法。苏木是一种典型的媒染性染料。简单地说,先媒后染即为先将织物和媒染剂作用,然后将织物与染料作用进行染色;先染后媒则是将织物进行染色,再进行媒染染色;同浴法则是将织物与染料和媒染剂同时作用,使织物上色。

3.1 苏木直接媒染法(先染后媒)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织物:真丝平纹织物

药品与试剂:苏木(市购),硫酸亚铁(布料的3%),明矾(布料的5%),硫酸铜(布料的3%),硫酸铁(布料的3%),铬酸钾(布料的2%)。

仪器:恒温水浴锅,125ml烧杯6个,500ml烧杯2个,电磁炉1个,玻璃棒1个,托盘天平1个,滤网1个。

3.1.2 实验具体操作步骤

(1)材料准备

1)布料:将布料裁剪成6块10×10厘米的丝绸小样,用天平称得小样的总重量为4.32克(0.72克/块)。把布料小样分别标注序号 1、2、3、4、5、6,并分别称量小样的重量并根据布料的总重量计算出浴比(浴比=布料:染液)为1:50的染液体积为220ml左右。

2)根据水的体积计算出浓度为1:20的染料的重量为10.8克(浓度=染料:染液)。

用量筒量取300ml(一般所用蒸馏水都比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防止水分的蒸发)的蒸馏水放入烧杯中并加入称好的染料,将烧杯放在电磁炉上煮沸后,将温度控制在80摄氏度,加热30分钟,冷却后用滤网滤出染料。

(3)染色

1) 分别将 125ml的小烧杯上编序号 1、2、3、4、5、6,并倒入 40ml的苏木染液。将布料 1、2、3、4、5、6分别放入序号对应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布料完全浸泡在溶液里。

2)将烧杯放入仪表恒温水浴锅内,用玻璃棒不断翻滚搅拌,将温度调节在45摄氏度,加热30分钟。

3)取出小样,分别在烧杯 2、3、4、5、6中加入明矾(布料小样的5%)、硫酸铜(布料小样的3%)、硫酸亚铁(布料小样的3%)、硫酸铁(布料小样的3%)、铬酸钾(布料小样的2%)。将烧杯放入仪表恒温水浴锅内,用玻璃棒不断翻滚搅拌30分钟至完全溶解。

4)取出烧杯,自然冷却后,将布料 1、2、3、4、5、6分别放入序号对应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布料完全浸泡在溶液里。

5)将烧杯放入仪表恒温水浴锅内,用玻璃棒不断翻滚搅拌,将温度调节在60摄氏度,加热45分钟。

(4)皂洗

取出小样,用清水冲洗后,加入已经配好的皂液放入仪表恒温水浴锅内(温度调至40摄氏度)皂洗30分钟,用清水洗净。

优质旅游作为一种多模式、多投资主体、多文化主体的经营业态,对人才的配备具有三方面要求:一是能够运用高智能和现代化设备设施运营手段来经营管理酒店的人才;二是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综合性管理能力且懂得经济学、公关学等学科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5)晾干。

3.2 苏木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效果展示如图3-1所示。

图3-1

苏木在整个染色实验中流程基本是按照:颜料提取-媒染-固色-水洗-凉干。

通过苏木的染色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苏木在未加任何媒染剂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织物进行上色,所得的色彩为粉红色(图3-1A);苏木中加入铝媒染剂后,染色效果一般会呈现朱红色(图3-1B);与铜媒染剂得到枣红色或纁色(图3-1C);织物直接加入铁媒染后,则会呈黑红色(图3-1D和E);与铬媒染剂得到绛红至紫色(图3-1F)。

4 结语

植物染料不仅具有一定的药用、美容功效,而且它运用于织物染色中还具有色彩鲜美质朴、无环境破坏、无资源浪费、对人体无害等优势。用植物染料结合传统工艺染色而设计出的产品不仅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而且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有利于弘扬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利于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染料所染得的面料生产出本国的特色产品,如:服装、丝巾、包包等,进而打造中国本土的高端服装纺织品牌。

虽然植物染料具有化学染料所不具备的优点,但也缺乏一些化学染料所具有的特点,如色牢度低、成本偏高,染色效果没有化学染色鲜艳,易褪色等。而且目前情况下,植物染料所染得的织物还没有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因此,我们更应从植物染料的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上为植物染料的开发寻找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使其技术更为成熟,克服弱点,弘扬其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开拓产业价值,为植物染色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更为广阔的空间。◆

【注】

①《南方草本状》:[晋]嵇含著。公元304年问世。此书收载草类、木类、果类和竹类共80种。

②《肘后方》:[东晋]葛洪著,治疗学专著,全称《肘后备急方》,原名《肘后救卒方》。全书共8卷70篇。

③《新修本草》:[唐]苏敬等著,世称《唐本草》。本书有本草、目录、药图、图经计53卷。载药844种。

④《四川中药志》:药学巨著,收载中草药三千余味。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⑤《诸蕃志》:[宋]赵汝适著。分上、下两卷。记载了东自中国沿海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

[1]赵翰生.中国古代纺织与印染[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148.

[2]苏木[EB/OL].中国医药网.

[3]袁仄.中国服装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65.

[4]苏木[EB/OL].http://ypk.39.net/zcy/hxhy/7ec43.html.

[5]宋应星.天工开物:章施篇(万有文库本)[M].

[6][德]丁·蔡安.染色历史[J].科学史译丛,1982;(4).

[7][日]星川清亲.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8][日]中江克己.草木染的历史[M].泰流社,1981.

[9]赵丰.中国唐代染色文化区域体系初探——第二次中国丝绸史学术讨论会论文[Z].杭州:1986.

[10]赵丰.红花在古代中国的传播、栽培和应用——中国古代染料植物研究之一[J].中国农史,1987;(3):69.

猜你喜欢
媒染剂小样苏木
赠你一枝花
中学生博览(2023年1期)2023-05-30 16:13:48
茜草色素在真丝织物上染色性能的研究
丝绸(2020年1期)2020-04-10 06:42:47
桉树皮提取液对真丝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丝绸(2020年1期)2020-04-10 06:42:47
浅谈苏木山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1:32
水浸法提取栀子黄染料及其在亚麻棉上染色研究
柿漆染色特征与工艺实践
丝绸(2019年6期)2019-01-08 09:18:41
蒙药苏木-6治疗股骨头坏死97例临床疗效观察
萌图
初中生(2016年1期)2016-03-17 03:27:02
搞笑图片
站在苏木拜河边
西部(2013年21期)2013-11-15 10: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