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阳
(武汉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推进,我国经济实现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国家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密不可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式与效果均有较大不同,哪一种政策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或者应以什么政策起主导调节作用,在理论界有较大的争论。
对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而言,争论较多。刘霖、靳云汇(2005)的实证研究表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扩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并不一定造成通货膨胀。钟永红(2007)经过实证分析认为,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趋势。也有人认为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差。陆军、舒元(2002)经过实证研究后,认为长期内货币是中性,试图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来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闫力、刘克宫、张次兰(2009)利用VAR 模型实证分析后表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作用的产出效应不如价格效应大,货币政策效应呈现出非对称性,即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
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有较高的一致性。刘和东、耿修林(2003)的实证分析得出近年来财政政策的效应更大。郭庆旺、贾雪俊(2005)通过VAR 模型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民间投资的拉动效应很强。欧阳煌(2007)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财政政策能更好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对比研究上,人们也有孰强孰弱的争论。贺俊、毕功兵、曹苏(2002)在IS—LM—BP 模型中分析得出,我国当前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的效果好,货币政策起配合作用。毛定祥(2006)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较显著,且财政政策的调控能力更强。有人持不同观点,如胡德操、侯志强(2012)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扩张性财政政策短期内可刺激经济增长,但长期内是抑制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微弱,但长期内可以看作是中性的。
鉴于目前的理论纷争与莫衷一是,很难看清究竟哪种政策工具更适合我国的经济形势,所以,我们有必要开展更多的、更深入的研究。这里,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现有的经济数据,建立一个三变量的VAR 模型,经过对比分析,论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试图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我们以1978—2011年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区间,VAR 模型中的各变量数据选择如下:
首先,经济增长变量的选择。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数据来源方便、可靠。
其次,财政政策变量的选择。财政政策的调控手段主要有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政府预算。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由于税收总额本身就是经济总量的函数,税收并不能准确反映财政政策的松紧程度。政府预算反映财政收支的对比状况,分为平衡预算、赤字预算和盈余预算,是财政收支的综合体现,与经济相关度不明显。财政支出能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产生很强的扩张作用,与经济总量高度相关,所以,选用财政支出总额(FE)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变量。
再次,货币政策变量的选择。货币政策的调控手段有利率、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当前的利率和信贷规模还不具备市场化运行的条件,不能很好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不宜作为变量依据。鉴于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指标和调控对象,具有很好的政策相关性和传导性能,与国民经济的相关度很高,因此,选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变量比较合适。
GDP、FE和M2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及出版物。本文对以上数据以CPI指数进行调整(以1978年为基期),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然后对各变量取对数值,分别记为LGDP、LFE和LM2。
通过ADF 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LGDP、LFE和LM2三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下:
表1 各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由表1可知,LGDP、LFE与LM2均为非平稳序列,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时间序列。
根据AIC和SC 信息准则,选取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即建立VAR(1)模型。该模型平稳性检验如图1所示,反特征根均在单位圆以内,所以模型满足平稳性的条件。
图1 VAR 模型平稳性检验
对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数据表
由上表可知,DLM2 是DLGDP 的格兰杰原因,说明货币供应量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一定贡献;DLFE是DLM2 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受财政政策影响,但财政政策不受货币政策影响。
根据要求,需要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政府财政支出DLFE 和广义货币供应量DLM2对经济增长DLGDP 的脉冲响应数据处理见图2。
图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DLM2受到一个正向冲击后,DLGDP在前两年会上升,表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后DLGDP逐渐下降,6年后几乎降为0,表明货币政策在短期内确有作用,但长期来说还是中性的,对经济影响不显著。当DLFE受到一个正向冲击后,DLGDP在前两年仍为上升,但在第3和第4年降为负值,表明扩张的财政政策短期内有效,但是长期内不利于经济增长。道理很简单,短期性的扩张财政政策能明显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最终会挤占私人投资乃至消费,导致后续经济增长乏力。
变量DLGDP的分解如图3所示。
图3 方差分解分析数据
从总的趋势来看,在DLGDP受到自身扰动项的影响是逐渐减小的,稳定在79%左右。货币供应量DLM2 对DLGDP 变化的影响是越来越大的,最后稳定在16%左右。财政政策DLFE 在DLGDP变化中的作用不显著,始终不超过4%。从短期来看,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往年的GDP 规模和往年的货币政策。
通过上述的实证研究与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有助于经济增长,但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因此频繁地使用财政政策来干预我国经济运行波动、以期实现持续增长的做法不太靠谱。(2)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作用强于财政政策,但从长期来看,回归中性特征,还对物价有不利影响。我们要权衡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利弊关系,适度合理地运用货币政策。(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各有优劣,如果适时地搭配动用,就会有更好的经济效果。
[1]贺俊,毕功兵,曹苏.IS-LM 模型与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华东经济管理,2002,(6).
[2]陆军,舒元.长期货币中性:理论及其中国的实证[J].金融研究,2002,(6).
[3]刘霖,靳云汇.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3).
[4]郭庆旺,贾雪俊.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4).
[5]钟永红.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J].财经论丛,2007,(5).
[6]闫力,刘克宫.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基于1998-2009年月度数据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9,(12).
[7]刘和东,耿修林.中国经济增长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效应的比较分析[J].亚太经济,2003,(2).
[8]毛定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6).
[9]欧阳煌.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胡德操,侯志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