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素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又称批评语篇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是话语分析的一个独立分支。英国社会语言学家Fairclough 对批评话语分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把话语定义为“作为社会实践的语言使用”[1]258-284。Fairclough 强调话语不仅仅是被社会所塑造的,而且也可以用来构造社会。批评话语分析采取一种具有社会指向的分析方法,把语篇看作一种社会实践,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语篇所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查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代表人物主要有N.Fairclough、R.Fowler、Wodak、Wethere、Kress、van Dijk 等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理论方法促进批评话语分析,进而产生了语篇历史法、话语心理学、社会符号学及社会认知法等分析角度,促使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外百花齐放。
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已初具规模,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在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国内批评话语分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分析方法雷同、理论建设进展缓慢等。本文以批评话语和批评语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2002-2012年间(截止到2012年6 月)文史哲类和教育及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上的相关文章,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从2002年到2012年间,共有406 篇相关文章,以下将对这些文章分类,继而分析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表一 反映出批评话语分析近十年来在中国的研 究数量总体上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截止2012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章共406 篇。表格中的数量分布情况可被划分为两个时期:2007年前和2007年后。2007年前的五年间论文发表的数量为76 篇,占十年间总数的23.9%,这表明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还没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07年后的五年间,发表的论文330 篇,占近十年间总数的76.1%,表明批评话语分析越来越得到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已经引起了学者的重视。而且这一领域有望得到学者更广泛的注意,因为仅2012年的前6 个月发表的论文数量就达到了54 篇,这一点也能证明批评语言学在中国的研究地位在不断上升。
表二 外语类核心期刊登载相关文章分布情况
表二 是相关文章在外语类期刊上登载的状况,文中的外语类期刊指2012 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里的外国语类期刊。这些期刊登载的文章质量较高,多登载国内外理论前沿的介绍及应用等最新的内容,综合性较强,权威性较高。表二显示,近十年间,共有69 篇文章被外语类核心期刊登载,占总数的17%,而且每年都有核心期刊登载批评话语类文章,这也证明了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得到权威出版物的认可和支持。其中,也不乏学者持之以恒的关注,辛斌教授近十年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了12 篇相关文章,田海龙发表了5 篇,项蕴华发表了4 篇,戴炜华发表了3 篇,他们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及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让更多学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领域。
表三 外语类核心期刊登载相关文章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笔者将下载到的406 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类:引进介绍型、理论建设型和理论应用型。
引进介绍型文章内容包括书评、理论介绍、方法论介绍、国内外研究综述等。此类文章主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方面的最新著作、理论发展、学科性质、基本原则、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等。国内发表的第一篇批评语言学方面的文章为1995年陈中竺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批评语言学述评》[2]21-27,自此,批评语言学在中国有了一席之地。直到2002年,有将近半数(46.1%)的文章是对这一领域进行介绍,如《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3]82-86、《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4]34-41、《功能语法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结合点》[5]78-79等。此类文章近十年总数为76篇,年均比重为24.8%。这些文章主要是学者们对批评语言学最新的理论发展、方法论研究及国内外的最新动向进行引进介绍,如《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6]12-16、《社会的话语动态的视角——〈批评话语研究〉创刊述评》[7]76-78、《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8]27-32、《近5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现状分析》[9]121-123、“《〈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第2 版)述评》[10]108-112等。不断更新的引进介绍型文章表明,批评语篇分析的研究在中国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了中国语言学术界的研究具有时代性。
理论建设型文章主要是对批评语言学相关理论的反思、新的研究方法的探讨、批评话语理论与文学理论等的结合点研究等。此类文章侧重从宏观上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提出看法,具有指导性意义。表三显示,这类文章在每年刊登的相关文章中所占比重最小,数量总共65 篇,年均比重为22.9%,逐年递增度也较小。但可喜的是,每年都有此类文章登载,证明学者们仍坚持不懈地对这一领域的理论建设付出努力,推进批评话语研究的发展,如《当代散文批评:以话语分析的方式》[11]129-131、《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12]64-69、《“目的”的语法及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应用》[13]122-128、《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14]42-48、《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15]19-24、《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16]43-49等。
理论应用型文章内容包括使用批评语言学理论对文本的分析、批评语言学对教育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启示。此类文章是选用批评语言学的某个方法或理论点,对各类文本进行解读,或探讨在教育教学等领域批评语篇分析的应用价值和个案研究。表三显示,此类文章总计265 篇在每年登载的相关文章中所占比重最大,年均比重60.9%,而且逐年增多。学者们关注批评话语理论在大众传媒、新闻话语、教育、政治语篇、性别歧视、广告话语等领域的应用,为文本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如《语篇中的话语角色构建及其批评性分析》[17]19-21、《用批评语篇分析解读布什的演讲》[18]23-25、《政治语篇中权力不对称性的批评性分析》[19]25-28《评判与鉴赏构建社会性别身份——时尚话语的批评性分析》[20]71-75、《汉 语 网 坛 虚 拟 语 言 批 评 性 分析》[21]136-138、《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批评性语言意识的培养》[22]150-152等。
由于理论应用型文章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研究文本的领域广泛,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以笔者根据研究领域不同将这一类型的文章,分为八类。在国内,批评语言学所应用的文本类型或领域主要有新闻类、政法类、商贸类、教育教学类、文学类、医学类、日常对话类和其它。新闻类指各种报道、社论和新闻;政法类包括领导人演说、法律和国际关系;医学类包括医患关系及其医疗方面的文本;教育教学类包括各类外语技能课中的批评话语分析应用研究;文学类包括小说、童话等文本;日常对话类包括日常录音等真实语料;其它包括对委婉语、网络论坛用语、翻译、道歉信、漫画、影视对话、手机短信、酒店介绍、博文、学术语篇等文本的研究。
表四 显示,国内学者比较关注批评语言学在新闻和政法领域的应用研究,两类文章总数为156 篇,占理论应用型文章的58.9%;教育教学类的研究逐步增多,对较为新颖的文本如漫画、博文等类的应用研究从无到有、由少及多,而在医学及日常对话类的研究较少,总共4 篇。商贸、教育教学和文学类的应用性文章数居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闻和政法方面的语料收集较为容易,并且这两个领域带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特点,分析起来较为得心应手。而其它领域要么语料收集较为困难,要么深入分析具有难度,要么需要进行调查实验(如教学领域)。这些原因导致了各领域文本研究分布的不均衡。
表四 应用文本类型及领域 (单位:篇、%)
虽然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国内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近年来主要是介绍国外最新研究动态,或是对国内的研究进行综述性总结,即使是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登载的文章也是描述性偏多,阐释性的偏少,极少对理论进行创新,理论建设型的文章只占了所搜索到的文章总数的16%。不仅如此,此类文章大部分是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论进行研究,对批评话语理论本身的思想溯源、学科原则、学科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除了辛斌教授出版了两部批评话语分析的专著(《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23]与《语篇互文性的批判性分析》[24])外,较少有学者进行纵深研究,此类硕士、博士论文也较少。因此,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急需理论方面的升华和创新。
批评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如何利用工具,也是学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检索到理论应用型的文章共265 篇,但是对同类语篇的重复研究较多,尤其是新闻语篇和政法类语篇,研究量较大,研究角度雷同。仅2010年一年,对奥巴马就职演说的批评话语分析就有5 篇,并且分析角度存在相似性,即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及物性、情态、分类、转换等角度分析,没有新意。
笔者检索到的文本分析类文章中,90%以上的文章刊登在质量一般的期刊上,如《科教导刊》、《现代商贸工业》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对文本分析类的文章登载数量较少,文本分析类文章对政治新闻如叙利亚事件等、或具有较强意识形态特点的新闻如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或领导人的演讲等都有较多的分析,但是,对医学或日常对话类的文本分析总共只有4 篇。这是因为政治新闻或演讲类的语料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文本中蕴含的权力和意识形态,而收集医学或日常对话类语料需要下较多功夫,深度分析时难度大。这反映出国内研究者在语篇分析的应用研究中拈轻怕重导致了高质量的理论应用型文章的缺乏。
另外,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引进的理论,很少用来分析汉语语料,对本土化的语料研究严重不足。只有少数学者如苑春鸣[25]51-53、徐珺[26]1-5、曹广涛[27]130-132和辛斌[28]1-4等对英汉语料进行过对比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来自西方的语言和社会研究方式,首先要对西方社会内部的一些现实问题产生兴趣,进而揭示由话语构建出来的权力不平等、利益分配不均等各种社会危机和潜在问题,从而批判所谓的“民主”、“权利”、“自由”等虚伪的口号。批评话语分析的是语言,揭示的是社会。当这种研究方式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学者们首先对这一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阐释,接着学界对此领域在各种刊物上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动态发展介绍,把这一引进的研究范式推广开来。近几年来,学者似乎对批评话语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使其成为一个热点。
但是,这种研究范式被引进到中国后,它原来的研究志趣不一定是我们的研究志趣。中国有自已的国情,与西方社会处于不同的文明发展阶段,也有自身的批判社会的方式,批评话语分析这种研究范式不一定完全在中国行得通。国人在运用这种范式时,过多分析的是语言,较少涉及的是对社会的批判,或者可以看做是国人只取其标,而弃其本,这使得该研究方法为中国学术研究注入新血液时,也避免不了排异的问题。所以,中国人在研究批评话语分析时,要秉持批判继承的态度,明确概念,掌握方法,依据国情,为我所用。
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取得的成绩是斐然的,而且近十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动向。在宏观理论建设方面,批评话语分析逐步与语用学、认知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结合,拓宽了话语分析的分析视野和研究视角;在研究方法方面,功能语法分析软件和语料库建设已经逐步在批评话语分析领域得到推广;在语料研究方面,文本种类渐渐增多,法律语言、法庭审判话语、医患对话、考试制度、教材编写语言、学术语篇等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正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相信国内有志之士会根据中国学界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推进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发展、方法更新和研究深入。
[1]Fairclough,N.and Wodak,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A].In T.van Dijk (ed.).Discourse Studies: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vo.l 2)[C].London:Sage,1997:258-284.
[2]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21-27.
[3]陈忠华,杨春苑,赵明炜.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学刊,2002(1):82-86.
[4]辛 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6):34-41.
[5]李战子,高一虹.功能语法与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点[J].外语研究,2002(3):78-79.
[6]戴炜华,陈宇韵.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2004(4):12-16.
[7]施卫华.社会的话语动态的视角——〈批评话语研究〉创刊述评[J].外语研究,2005(1):76-78.
[8]支永碧.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新动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27-32.
[9]蓝希君,汪远琦.近5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现状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3.
[10]李会民.〈批评话语分析方法〉(第2 版)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2012(1):108-112.
[11]张一玮.当代散文批评:以话语分析的方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29-131.
[12]辛 斌.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J].外国语,2004(5):64-69.
[13]吴 琼.“目的”的语法及其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22-128.
[14]纪玉华,陈 燕.批评话语分析的新方法:批评隐喻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2007(6):42-48.
[15]辛 斌.批评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J].外语研究,2007(6):19-24.
[16]唐丽萍.语料库语言学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作为空间[J].外国语,2011(7):43-49.
[17]戚亚军.语篇中的话语角色构建及其批评性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6):19-21.
[18]张 蕾.用批评语篇分析解读布什的演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3-25.
[19]项蕴华.政治语篇中权力不对称性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6(2):25-28.
[20]廖益清.评判与鉴赏构建社会性别身份——时尚话语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学刊,2008(6):71-75.
[21]赵雪爱,王 晶.汉语网坛虚拟语言批评性分析性别关系探讨新视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36-138.
[22]朱 贺.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批评性语言意识的培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4):150-152.
[23]辛 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4]辛 斌.语篇互文性的批评性分析[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25]苑春鸣,田海龙.英汉政治语篇的对比分析与批判分析[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5):51-53.
[26]徐 珺.〈儒林外史〉英汉语语篇对比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尝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1-5.
[27]曹广涛.汉英对比研究中的权力话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5):130-132
[28]辛 斌.〈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