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间界面组织设计研究

2013-08-29 05:58陈建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流动界面情境

陈建军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1 引言

企业间的知识流动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从知识生产到知识在企业间转移、扩散的过程。作为一个经济过程,知识流动必须包含“相应的意图、目标、方向和使命,要受到价值的约束”。因此,知识流动不只是从一方向另一方转移预先存在的知识,也包括了提供共同构建信息、意图和知识的重要机会。由此,知识流动在企业间会形成多层次错综复杂的互动区域,即界面。界面是指企业间交互作用的通道、介质、方式或规则,代表了相互之间知识流双向传递的机制。企业的实践及研究表明,界面对于企业知识流动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1]。然而,企业间的知识交流总是会因为界面障碍的存在而不能高效地运转[2],为此,需要合理利用界面管理机制。界面组织设计是界面管理机制的中心内容,通过对跨边界者、资源、价值流、协作工具以及协作关系等界面要素内容的设计,可以建立一种良好的界面环境,从而有效消除知识粘滞、目标差异、缺乏利益感知等界面问题。

目前有关企业间界面与知识流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界面对知识流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1-3]。综观这些研究,存在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①企业间界面是一个特定的知识流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双方合作关系和知识流动行为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的界面联结模式;②不同界面联结模式显示出不同的工作属性和特征,其所包含的资源和活动行为等界面要素内容也不尽相同,界面问题的成因也表现出多样性,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针对性的界面组织设计,以支持不同知识流动行为有效性的进行,现有研究未能作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借助相互依赖理论分析了不同企业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对不同界面联结模式对企业间知识流动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以支持不同知识流动行为有效性的界面组织设计模型。

2 不同企业间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

对于企业间联系的内涵,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Dreu认为:企业间的关系是由于彼此间存在着相互依赖,这种相互依赖性蕴藏着双方知识相互作用的方式,并影响着彼此的知识流动行为。借鉴此观点,为了分析不同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借助相互依赖理论,采用相互依赖情境结构的两个维度:任务互依性和收益互依性[4],将企业间的关系分为科层、市场、知识开发关系,然后以知识流动频度、知识流量与存量两个方面的变化来考察不同企业关系下的企业间知识流动行为。

2.1 科层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

科层关系中,双方合作的本质是将企业内部的科层制延伸到企业外的组织生产网络中,一般来说,双方没有明显的利益冲突,也没有强烈的战略合作欲望。因此,企业间无论是任务互依性还是收益互依性程度都较低。

科层关系下企业间的知识流动行为表现为:较低程度的任务和收益互依性使得双方合作关系属于低层次的知识利用,从而决定了彼此间的知识流动频次非常有限,企业间知识流动更多的是一方企业需求信息的单向输出,知识流动过程比较简单。因此,知识流量存量少,转移成本较低,知识的流动效果将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其需求,也就是企业知识的传递能力,而沟通渠道的丰富与否以及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则影响不大。

2.2 市场交换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

市场关系中,企业在任务流程和结果产出方面往往要依赖于其他企业,双方的任务互依性程度较高。但企业间知识合作的目标函数更多是以市场为导向,是对双方所交换知识直接经济价值的计量,而不是任务完成所带来附加收益的分配,因此,收益互依性程度较低。

市场关系下知识流动行为表现为:较高的任务互依性和较低的收益互依性,使得企业间形成一种相对较为短期的互动关系,双方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创新过程,往往只是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专有型知识的转移,因此,知识的流动频次和流量较高。由于企业认知模式较为不同,且专有型知识流动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价格机制来完成转移,因此,双方沟通的渠道是否丰富、知识的表达、编码和理解能力都将直接影响知识流动的效果。

2.3 知识开发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

新知识的开发和创新是企业间合作的主要内容,双方具有高资源互补性、低市场重合度的特点,彼此已经开始建立信任,共同分享任务完成所获得的收益。因此,无论任务互依性还是收益互依性程度都很高。这种关系的知识流动行为表现为:高任务和收益互依性促使企业从长远的观点出发贡献自己的知识,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而长期的合作关系。由于企业需要对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双方转移知识的范围将不断扩大,需要频繁的互动和多渠道的沟通以提高流动效率,知识流动性显著增强。由于双方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渠道进行知识传递,且比较容易构建一种有利的知识转移情境,因此,知识流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知识的特性以及对知识的吸收整合能力,企业间知识传递能力的影响将变得较弱。

3 企业间界面联结模式的作用机制分析

通过提供交流途径和资源流动的空间以使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是企业间界面产生的根本动力。由于不同企业关系下企业间进行交流互动的强度是不同的,企业间的界面联结模式将显示不同的工作属性和特征。Gadrey基于服务提供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术互动整合的研究,将互动强度、互动时间作为界面联结模式和企业间知识依赖性的分析维度。显然,如果互动时间长、互动强度高,那么企业就容易感知彼此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根据相互依赖理论,相互依赖会诱发三种心理过程:替代性、诱导性和积极投入。Dreu认为,不同的工作情境会引发这三种心理过程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从而激活个体对自我和他人不同利益的关注,进而影响个体对相互依赖性的感知[5]。基于此,采用Carlile提出的三种互动界面定义:句法性界面、释义性界面及实效性界面[6],以互动强度、互动时间作为界面联结模式的分析维度,在相互依赖理论的基础上,就这三种界面联结模式对企业间知识流动行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3.1 句法性界面

句法性界面是一种最基本的互动界面,界面双方表现出一种互动强度较低、时间较短的简单合作关系。这种界面提供的工作情境主要是:企业间通过句法性语言进行交流,且制定了严格的行为约束来限制企业间的互动行为。根据相互依赖理论,句法性语言只能实现企业间较低复杂性知识的转移,严格的行为约束设定也限制了双方的信息交换和讨论,因此,企业诱发的替代性和诱导性心理过程受对方评估结论的影响有限。同时,较低的互动强度和较短的互动时间也降低了双方的情感投入,使得企业以自我利益为主。而受自我利益的驱动,导致企业对任务互依性较低程度的感知,于是,企业间表现为科层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

3.2 释义性界面

释义性界面是指企业间为了共同任务而平行工作的一种直接接触界面,界面联结双方在业务上能很好地匹配。这种界面的工作情境特点是:企业通过释义性语言构架自己的知识,建立了规范化的行为规则鼓励企业间多渠道的交流行为,界面双方互动强度较高,但互动时间较短。由于释义性语言可以消除双方在词句及结果上解释性的分歧,从而使企业能够充分地评价他们的知识,由此增进企业转移知识的意愿以及表达知识的能力。同时,多渠道的沟通和规范化的行为规则增加了双方基于合作的互动,因此,企业诱发的替代性和诱导性心理过程会受对方行动较多的影响。然而,较短的交互时间使得双方的积极情感投入不足,相对于他人利益,企业更关注自我利益,从而导致企业对任务互依性较高程度的感知,而对收益互依性的感知程度较低,企业间表现为市场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

3.3 实效性界面

实效性界面强调联结双方的知识要素通过持续双向流动融入对方,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强度高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界面的工作情境特点是:企业以转化知识的实效性语言架构自己的知识,通过正式规则、社会规范或道德约束等协调整合方式来降低双方产生的创造性磨损。根据相互依赖理论,实效性语言能使企业间的交流上升到实效性层面的对话,从而增进企业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发展出对它们利益的共同看法,而多种协调方式鼓励企业间的多沟通行为。受共同利益的驱动,双方开放地接收到对方的影响。同时,长期的合作关系促使双方达成既有益于他人也有益于自己的情感投入。因此,企业诱发的替代性和诱导性心理过程会深受对方行动的影响,企业从自我利益拓展为联合利益,从而导致企业对任务和收益互依性较高程度的感知,企业间表现为知识开发关系下的知识流动行为。

4 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间界面组织设计

从本质来看,界面是一个包括资源、协作关系和协作工具等要素的承载体系。要素的结构、内容以及不同的组合,决定了企业互相联结、互相作用的状态[7]。因此,企业间界面组织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界面要素的选择、要素的表达形式、要素间的关系等进行整合设计,并由此形成不同性质的界面。

根据上述分析,如果明确了企业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就可以通过界面组织的设计来建立不同的界面联结模式,以促进企业对相互依赖性的感知,从而引导知识流动的方向。根据这一观点,进行界面组织设计的思路应包括:①应能够根据企业间的共同价值取向,建立企业间任务上的互相依赖关系;②企业间系统应该存在一个统一的界面组织设计原则,这个原则营造了企业相容性的界面以及企业间关系的共同演进等问题;③通过界面相关要素的具体设计,使企业间在不同情境下表现为相应的界面联结模式,并引发企业对彼此间任务互依性的感知,且能从运作层面对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发挥协调机制的作用;④为保证界面具有兼容性,企业间的知识流动必须是相互可解释的,这是界面组织设计的必要方式。根据以上界面设计要求,建构了一种基于知识流动的界面组织设计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间界面组织设计模型

4.1 模型架构维度分析

界面组织设计应从以下四个架构维度着手:

(1)开发能力管理维是指企业基于愿景和自身的能力沿着价值链方向移动,将企业应该创造何种价值概念化,且在市场中进行充分的放大,并进一步通过任务协作管理维去挖掘企业的价值潜力点,从而在特定的时间约束中实现价值的创造。通过开发能力管理维,适时界定了与市场匹配的价值点,并把需要何种开发能力具体化。

(2)企业间关系管理维用于界定企业间的关联关系。从价值实现活动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根据双方的开发能力考虑建立何种合作关系以为价值活动提供更有利的资源。因此,企业间关系管理维的任务就是将企业的价值点嵌入到企业间系统中,并根据相关企业创造价值的流程及其外部价值取向确定企业间的关联关系,为企业间价值活动完成提供恰当的组织架构。

(3)任务协作管理维是指将企业价值点实现活动映射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当一方某项任务的完成需要依赖于其他方的行动时,过程互依性就此产生。因此,任务管理维集中体现了对双方技术能力、资源条件与利益等方面的共同考虑,表征了企业双方为了共同价值的实现承担起相关的工作与职责以及双方可以接触并调用对方资源的程度。

(4)界面环境要素设计维是整个模型的重心。关系管理维和任务管理维产生了任务的互依性,通过界面环境的设计则能使企业感知到不同程度的任务互依性,进而影响企业间的知识流动行为。因此,界面环境是有意识的创设结果,以下就界面环境的设计做详细探讨。

4.2 模型的重心:界面环境的具体设计

就界面环境设计本身来说,它主要由活动、情境、资源、工具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设计,将形成一种整合的力量,即界面环境力,它决定了企业间表现出的界面联结模式和企业对任务互依性感知的程度。

(1)知识活动设计。由协作任务管理维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又进一步递归划分到所包含的知识活动,这些知识活动相互交互,共同完成系统任务。可以说,知识活动是界面环境设计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要素起聚合作用。

知识活动设计是企业间相互交流各自期望而发展出的一个共同理解,反映了企业双方参与具体任务以及感知任务重要性的程度,决定了双方互动的强度和交互的时间。因此,可以概括活动设计的要点如下:①任务映射到相关知识活动的规范描述,这是因为活动的执行、结果都是由任务描述的形式决定的;②知识活动完成过程中包含了大量隐性和显性知识的集成,因此需要进行知识的转化设计;③知识活动间的协同管理,活动间的相互约束会导致企业行为不合适的决定,需要协同机制对活动及其发生的顺序进行规划。

知识活动的具体设计包括:①知识活动的规范描述,每个活动可以定义为一个五元组Ti=(gdrpr),其中g定义了由任务映射到活动的目标,d代表活动的时间期限,r代表分配给活动的资源集,p代表活动使用或产生的知识,r定义了活动间的关系信息,通过这五元组的定义,决定了双方互动的强度、时间以及彼此间知识流动的内容;②活动知识的转化设计,主要是完成活动的技能知识的合成和认知策略知识的合成;③活动的协同管理,描述了企业支持不同活动的方式,明确规定了活动约束,并实现企业之间认知责任的分配,如知识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行为约束机制等。

(2)情境设计。知识的表达、解读与定价是影响知识流动的三个难题,而一个有意义的情境对于企业间的知识活动来说具有如下作用:为知识的表达和获取提供意义关联、有助于促进活动主体更好地进行知识解读和确定知识价值,从而产生了解任务活动以取得良好表现的强烈意愿,

从知识产生、传播共享和获取应用等知识活动过程来看,设计真实的情境时应该注意如下要点:①应建立集成情境的知识组织存储,以提供知识活动过程中获取对知识活动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从而有利于活动主体的知识表达、解读、传播和应用;②真实情境的设计要考虑知识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迁移性,因此,情境要注意镶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领域性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使活动主体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一同得到运用和发展;③情境创设不仅应该反映知识的实际运用方式,也就是将知识“锚定”在现实的活动情境中,而且还必须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以此创设知识应用的情境,从而提高活动主体的元认知策略,确定知识的价值。

(3)资源设计。资源包括信息、提高认知的工具及企业间关系。一般来说,如果对活动和任务了解得越深刻,做出合适决策的能力也就越强。然而,为了获得这些认识,需要很多相关资源,因此,资源是界面环境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应该围绕任务和知识活动解决以下有关资源的问题:①为了帮助活动主体获得对活动目标和内容性质的理解,需要给活动主体提供所需有关活动主题的领域知识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工具资源,以使活动主体从多个角度对某一活动情境进行持续性的审视和建构;②不论何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起来,以方便、有效地获取相关资源,并激发企业相关的认知图式,准确解读知识和了解相关活动。

(4)工具设计。工具是维系界面环境中其他各种要素互动的中介,应该提供一系列不同的工具以支持企业间多种方式的交流,完成相关知识的认知、评价,整合和建构。①多种形式的交流工具,作为交流媒介,支持活动主体在交流中学习,不仅有助于活动主体内化知识,而且通过参与的和共享的言语活动能够培育积极的依存关系,从而对任务互依性产生比较清晰的理解结果;②知识搜寻工具,可以让活动主体根据特定的需求搜寻所需要的知识,帮助活动主体清晰地确定需求和“在建构中学习”;③知识建构工具,用企业所知的语义表征知识,支持活动主体清晰地表达所需、所知和意义建构,从而帮助活动主体评价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反思自身的努力与群体目标之间的关联,并形成组织化的知识库。

在界面环境四个构成要素设计中,知识活动设计反映了企业对任务互依性感知的程度,并以此构成了企业任务间实际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活动的执行和结果决定了企业双方互动的时间和互动强度,从而表现出相应的界面联结模式。而通过情境、资源和工具设计会强化企业过相关知识活动的分析,从而会显著调节企业对任务相互依赖性的感知。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模型的特点:①模型的建构是基于界面联结模式对企业间知识流动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蕴含的基本理念是动态性、情境性和调控性,模型仅为企业间界面组织设计提供了一种实践思维参照,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加以转换和设计;②模型中开发能力和关系管理维设计形成了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结构体系,任务管理维和界面环境要素设计维则形成了企业间知识流动的过程维,而在企业间知识流动行为的驱动下,企业开发能力和企业间关系会发生共同演进;③界面环境设计是整个模型的中心环节,对活动、情境、资源、工具等要素进行统合的结果便构成了界面环境力,它决定了在特定情境下的界面联结模式和企业能感知任务互依性的程度,并激发相应的知识流动行为。

5 结束语

本文对基于知识流动的企业间界面组织设计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①不同程度的相互依赖性导致企业间知识流动表现为不同行为,因此,企业应该综合企业间任务互依性和收益互依性来进行相互依赖性设计,以激发双方相应的知识流动行为;②不同的界面联结模式提供了不同的工作情境,从而会引发企业对任务互依性不同程度的感知,进而影响企业间的知识流动行为;③不同形式的界面在空间是可以共存的,需要企业根据具体的任务情境进行相应的界面组织设计,以改变企业对相互依赖性的感知,从而导致相应的知识流动行为。

[1]党兴华,刘兰剑.网络环境下合作技术创新界面与信息状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34(5):787-790.

[2]吴绍波,强海涛.基于知识流动的知识链组织之间创新界面管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11):150-154.

[3]Payne A F,Storbacka K,Frow P.Managing the co-creation of valu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8,36,83-96.

[4]Rusbult C E,Lange P A M V.Interdependence,interaction,and relationships[J].Annual Reviews of Psychology 2003,54,351-375.

[5]Dreu C K W D,Nauta A.Self-interest and other-orien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implications for job performance,prosocial behavior,and personal initiativ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9,94(4),913 -926.

[6]Carlile P R.Transferring,translating,and transforming: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managing knowledge across boundar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5):555 -568.

[7]官建成,张华胜,高柏杨.R&D/市场营销界面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999,1(2):8 -16.

猜你喜欢
流动界面情境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流动的光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