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儿科,江西 上饶 334000
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作用强、毒性低、价格低廉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但青霉素具有十分严重的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迅速危急生命。为避免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对使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的患者需做青霉素皮试实验,根据皮试结果确定是否能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研究者[1]提出,使用不同剂量的青霉素进行皮试会产生不同的假阳性发生率。为研究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试剂对婴幼儿皮试效果的影响,我院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住院并进行青霉素皮试实验的200例婴幼儿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将观察的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治疗的需进行青霉素皮试实验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74例,女26例,平均年龄 (1.25±0.28)岁,平均体重 (13.01±1.23)Kg;对照组患儿中男68例,女32例,平均年龄(1.19±0.32)岁,平均体重 (12.56±1.51)Kg。两组患者就诊前24小时未服用任何药物,实验室检查均明确为感染并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并经过向家属详细确认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0.05)。
1.2 方法 皮试液的配置:首先将4ml生理盐水注入8×105U青霉素粉剂中,使每毫升药品浓度变为2×105U。再将配置好的溶液上液抽取1ml加入1ml生理盐水中,使溶液浓度变为2×104U。同样的方法取浓度2×104U的溶液1ml加入1ml生理盐水中,使浓度变为2000U。最后,将2000U的溶液取0.2ml加入1ml生理盐水中,使浓度变为400U。皮试液需当日配置,观察组取皮试液0.05ml,对照组取皮试液0.1ml进行皮试。在病人前臂掌侧下1/3处沿皮纹方向进针,并推进皮试液,在推进皮试液后观察受试者皮丘上能够看到清晰的毛孔,保证患儿皮试区毛孔清晰可见,同时保证药液无渗出或皮试液注入过深。接受皮试后20分钟再次观察患者皮丘处情况。若判定后患儿出现阳性反应或可疑阳性反应,在患儿另一只手臂同一部位进行生理盐水进行皮试对照[2],若盐水皮试后依然出现类似的阳性反应则判定为假阳性。
1.3 评价标准 阳性标准:受试者局部皮肤出现局限性隆起,周围产生红晕,直径>1cm,触及硬块,周围有伪足,受试者有痒感,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阴性标准:受试者接受皮试处皮丘无变化或皮丘消失,皮丘周围无红肿及红晕,受试者未有任何异常感觉;根据婴幼儿体质特点判定阴性为:皮丘周围有直径>1cm的红晕,触之不硬,无伪足,红晕压之褪色,无局部发痒症状。可疑阳性标准:①接受皮试处仅出现红晕,红晕直径在1~1.5cm范围内。②皮丘的直径较前略有增长,且红晕直径大于1cm。③皮丘周围出现细小伪足,但无皮丘增大或红晕。④受试者受试部位仅出现少量小丘疹[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为0.05,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受试者出现假阳性率为6.97%,对照组受试者出现假阳性率为17.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试情况比较
临床明确规定只有青霉素皮试阴性的患者才能接受青霉素的相关治疗,但是长期大量的临床资料收集结果显示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率高达1.5% ~3.7%[4],为临床使用青霉素药物带来不便,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选择。
婴幼儿皮肤细腻而松软,具有基底膜发育尚不发达且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的特点,相较于成年人皮试液注入以后可以更快的扩散,对外界干扰因素的反应更灵敏,较成年人皮肤更易出现假阳性反应且皮肤表现更加明显,如红晕范围大,皮丘小等[5]。婴幼儿皮肤能够更强的吸收和滤过皮肤表面的物质,使得浓度高的青霉素皮试液的吸取比成人更高,而青霉素皮试中的75%酒精会对患儿皮肤产生较大的刺激,使得红晕的面积扩大。基础护理学教材中对青霉素皮试液浓度的要求规定为100U/ml~500U/ml,但是在其他各种医学类书籍上并没有对皮内剂量有一致的要求,如0.02ml、0.05ml及0.1ml的剂量均有提及。
本实验所有患儿接受皮试过程均严格细致,尽量避免不正规操作带来的假阳性反应。通过对本实验中患儿结果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出现假阳性的几率分别为6.97%和17.03%,两组患儿皮试假阳性发生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反复对照和查阅相关资料,我们认为注入的药物量增多会对皮肤产生更大的刺激,使得皮肤对刺激的反应加重,最终相应皮试区皮肤的皮丘、硬结和红晕的出现率增多,范围变广,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医务人员对结果的判断。同时,本实验中还发现0.05ml试液进行皮试还具有注射时间短、对患者的皮肤刺激小等特点,观察组受试者明显比对照组受试者对疼痛反应小,且初始时皮丘直径仅有0.7cm左右,而对照组初始皮丘直径就达到0.9cm左右,在目测情况下对皮试结果的准确判断造成了巨大的干扰。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婴幼儿使用0.05ml的青霉素皮试试剂能够减少假阳性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高海鹰,高志田.婴幼儿与老年人青霉素皮试阳性率及阳性表现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8-139.
[2]闫文莉,王玉梅.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比较.家庭护士,2007,5(6):67-68.
[3]陈根芝,胡高楼.不同剂量青霉素皮试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4,18(12):2113-2114.
[4]王雯,李银雪.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结果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6,33(4):628.
[5]崔秀格,郭美,孙俊卿.婴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分析及结果判断.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33(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