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
【摘要】丁玲是一个以描写女性而著称的著名作家之一。文章试就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我在霞村的时候》五个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来评析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命运。表现了中国女性追求个性自由,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
【关键词】丁玲;短篇小说;女性命运
一、丁玲作为女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丁玲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继冰心、庐隐之后的第二代著名女作家。如果说冰心是驾着轻车快马从童年出发,那么丁玲却是在风雨中走过来的。
丁玲以鲜明的“女性立场”登上文坛,她的性别意识所呈现的“现代性”,区别了她与冰心、庐隐、淦女士、张爱玲等女性作家不同层面的性别创作。是具有强烈女权主义的现代女作家,她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在其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女性的内容,突现各种莎菲型女性的形象。丁玲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作家,也是最负盛名的女性作家之一。
二、丁玲作品中女主人公命运的评析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权主义倾向的现代女性,这位被“五·四”个性解放思潮唤醒的新女性,性格倔强而孤傲,充满着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女性自尊意识。她曾经说过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这样的思想:“旧的应该打毁,要砍断一切锁链!”Ⅲ
1927年冬丁玲创作的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形式描绘了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子莎菲,她意欲舒展个性,幻想热烈而刺激的爱情生活,但现实生活不如人意,贫病交加,灰暗惨淡,身边的人是那么怯弱卑琐,使她决心要换个活法。爱她的苇弟并不懂她的心;她心仪的“白马王子”实际是那么猥亵不堪。最后只能悄然出走,与浊世隔绝,另寻“世外桃园”偷度余生。莎菲的性格充满对社会的鄙视和个人孤独灵魂的倔强。她在日记中的申诉,是她给自己抚摸伤痛时发出的叛逆而悲惨的哀嚎!
“莎菲女士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二十年代奉献给读者的一部带着“五四”时代烙印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女性心灵史,《莎菲女士的日记》奠定了丁玲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
短篇小说《暑假中》是丁玲对女性命运探讨的又一佳作。文章中的一群年轻女教师,信奉独身主义。她们也不是生来就注定是独身主义者的,是历经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不得已而为之。承淑曾一再惋惜失去多次爱的机会,与爱神擦肩而过。最终宁愿独处,也不愿凑合找一个不爱的人过日子。和我们21世纪的女青年是那么相似。志清自强自立,要经济独立,但当她有钱的时候,又感到缺少能使她的生命有意义的东西。
短篇小说《阿毛姑娘》中的阿毛的命运与上述几位女性的不同。她是一个乡下女人,有婚姻但不如意,不满足伺奉公婆、丈夫的居家妇女生活,特别是来到城市见多识广后,更不满意自己死气沉沉的婚姻如一潭死水般平淡无奇,她幻想着有这么一个爱她的,她也爱的男人把她从她丈夫、公婆那里抢走,于是她就重新做人。然而当这一切梦想不能实现时,竟以自杀来结束自己无意义的一生。阿毛大胆怀疑“命运”,不愿再做男人的性的承受物而活下去,也不考虑传统,祖训等,尽管她“重新做人”的生命意识还很朦胧,但从中折射出来的一丝微弱的找回失落的自我意识,是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的。
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描写了一个苦难而又坚强的女性灵魂。女主人公刘贞贞不愿做米铺老板的填房,自愿到天主教堂当修女,但不幸落入日军魔爪,沦为随军妓女,受尽了日军残暴的蹂躏。但她并不自杀,而表示“我总得找活路,还要活得有意思”,为此成为一位抗日联络员,为我军传递情报,以这种积极的方式来报仇雪恨。这是对压抑着中国妇女几千年封建节烈观念的控诉!但却不被周围有着根深蒂固封建礼教观念的人们的理解,均视她为不可接触的“贱人”、“瘟神”,避之不及。受到令人沮丧的精神折磨。
丁玲以她清醒的女性意识将这一过程描绘得细腻真切,刘贞贞最后获得解救也不能消减她的悲痛。本文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一般地以同情态度来刻划这一人物并以它向日本侵略者提出控诉,而是以一种新的伦理态度来揭示人物在灾难性境地中由生存意识和自尊心理滋生出来的新的生活态度,由此突现了一个惨遭摧残的女性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光明的不二心志。
三、丁玲作品中女主人公命运的探讨
(一)丁玲描写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既有外表美,也有心灵美。
1、外表美。丁玲以女性特有的笔触细腻刻画了一批绝代佳人。如《梦珂》中描写梦珂:“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起来,长得象一支兰花,颤蓬蓬的,瘦伶伶的,面孔雪白”。这样,活脱脱一个美女就站在你面前。《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虽没有对莎菲外貌的描写,但是我们从苇弟、凌吉士及周围的人对莎菲的态度上可以想象出,她是一个林黛玉式的病态美女。
2、心灵美。在丁玲小说中,除了闭花羞月之貌的美妙女子外,还有心灵圣洁的女性。如《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刘贞贞,利用做慰安妇的机会为游击队提供情报,虽被日寇侮辱与损害,但仍敢于寻求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敢于去寻找在一般人眼中已永远失去的幸福。作者为这女子取名为贞贞,就是对她行为的赞扬。贞贞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心灵永远是美好的圣洁的,作者对她充满了赞赏和惊叹。
(二)敢爱敢恨,不向命运低头,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
丁玲笔下的莎菲女士在爱情中是主动的,她看不起儒弱的小男人,并不是有男人爱她,她就一定要爱,她要自己选择。她宁愿孤独地悄悄死去,也不要灵魂与肉体的分离。莎菲是个性主义的化身,是个性解放的代表。
《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刘贞贞本来有着甜蜜美好的爱情梦想,她与小学同学、后来是磨房小伙计的憨直青年夏大宝两情柑晚,“要好得很”。但父亲为贪图钱财,强迫她嫁给自己不爱的、年近三十的米铺小老板作填房。为反抗包办婚姻,她毅然跑到教堂当“姑姑”,显示了她维护人格尊严和爱情理想的坚贞品格。
丁玲对女性命运的思考,重点放在其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上,她始终将其强烈的女性意识渗透于人物形象中,让她们从孤独苦闷、彷徨迷惘走向坚定执着。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对于女性意识的全力发掘,形成了丁玲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
当然,我们不应否认这群青春女性自身的局限,她们大都是凭藉着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
武器同黑暗现实抗争,难免陷于孤独和仿徨;她们大都渴望理想的爱情生活和光明出路,却在冷峻的现实面前减退了热情;她们不满封建礼教和男权主义的压抑,有时却又失之偏颇。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应忘记传统的伦理道德对她们思想的重压。她们身上流露出的这种强烈的女性意识是东方女性在真正意义上的复活。也是丁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的贡献。
四、对丁玲作品中女性命运的评析与探讨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丁玲作品中女性命运的分析与探讨,对于我们的女性文学研究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丁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引人注目,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丁玲虽不是卷帙浩繁的文学巨匠,也不是有骇世惊人之作的超群天才,但作为被“五·四”浪潮冲上时代前沿的弄潮儿,作为现代中国最杰出的一位女作家之一,她的颇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及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精神气质,却使她犹如伴随着生活洪流而奏鸣着的一个跳动不安的音符,在整个新文学发展的交响乐中,以其独具的音色和旋律,速度和力度,震响在时代审美思潮的前沿,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从而成为新文学史上“五·四”文学传统的最忠实的继承者和最优秀的开拓者。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丁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女性心理、女性笔触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把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无论是反叛还是颠覆或者是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都上升到另一种层次,通过对这些女性命运的描写,让读者重新领略了中国女性追求个性自由,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