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在近几年来随着健美操运动的普及,我国的健美操水平也不断提高,健美操动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全面,强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健美操的训练中运动损伤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分析了健美操运动中造成损伤的原因,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健美操的损伤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损伤,为更好的发展健美操运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前言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要求在快频率的节奏下完成各种跳跃、转体、柔韧等幅度大、难度高的动作,极易发生运动损伤。所以练习中稍有不慎就易造成严重损伤。因此,为了引起健美操运动员、教练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并能采取及时的有效地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以减少损伤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运动损伤的部位提出科学、有效地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尽量使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当中损伤的几率减小,使健美操训练的方式更加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延长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提高健美操的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出现的损伤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针对他们对健美操的特点和训练状况了解训练中常发生的运动损伤及采取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提问,并做了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达98%。
1.2.3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概况
据调查,在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和第十二中学竞技健美操200名运动员中有98名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占49%,其中伤病有7种,最主要的就是韧带拉伤、肌肉拉伤、腱鞘炎、骨膜炎、跟腱的损伤等。
2.2 石家庄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原因
运动量过大是产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在调查的200人中有108人次,占54%;前3位的损伤原因依次为:运动量过大、技术水平差、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场地、器械等),准备活动不充分、过度使用某块肌肉(由于许多原因都与教练的教学水平有关,因此没有把教练因素单独列出)。
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原因相对来说就比较单纯,主要有:技术掌握不好、动作要领不清楚、专项素质差、做动作时犹豫或用力过猛、情绪不佳、局部负荷过重、过度疲劳、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场地欠佳、保护不当等。其中身体素质跟不上动作技术的要求(如肌肉力量及弹性较差等)、过度负荷造成局部负担过重(如膝关节因连续跳跃造成周围韧带劳损等)、技术动作错误且不符合力学原理等是造成损伤的最常见原因。
2.3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损伤的特点
2.3.1 竞技健美操运动中所发生的损伤多为韧带拉伤。
损伤都多发生在下肢,以膝关节、踝关节韧带的损伤为最常见,以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拉伤和踝关节的外侧韧带损伤居多;都存在肌肉与韧带的拉伤,大腿后群肌肉与韧带的拉伤最常见;由于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需要身体的韧性,并且男生的柔韧相对来说比女生差以及初学者经常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造成身体的韧带拉伤,因此韧带拉伤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需要健美操运动员的高度重视,尽量使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当中损伤的几率减小,做到教练员因材施教,训练员根据自己的身体现状做出快速的调整,在训练中做好专业科学的训练进而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3.2竞技健美操的损伤的特点
在竞技健美操中,运动损伤率高达80.3%。首先,这是由于竞技健美操难度高、负荷重与运动员身体素质差、专项训练时间短的矛盾引起的。专业训练时间短,而运动员身体素质达不到动作难度的要求,是致使损伤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普通高校大多没有长期的竞技健美操队,组队多是为了参加某个比赛或表演,组队以后一般都是进行短期的强化训练.短期的强化训练由于时间短,这样极易造成教学训练进度过快、运动员身体负荷过重、动作技术掌握不够成熟的状况,这种状况下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其次,竞技健美操大部分动作是大踢腿等各种柔韧性动作,做动作时由于各个部位韧带负荷过重,造成大多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是各处的韧带拉伤,所以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掌握好训练技术与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韧性,在训练前后都要做好身体韧性的练习。
3.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预防竞技健美操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要充分的重视运动处方的使用,运用运动处方训练与教学模式,加强医务监督与自我监督,加强对运动损伤知识的了解,使运动员懂得怎样预防运动损伤及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学会自我保护。
3.1 增加运动员专项训练时间
坚持平时训练,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重要措施,如果操之过急则容易造成运动员损伤。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合理制订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在动作的选择、套路的编排,不要过于求难、求高,音乐的速度不要过于求快,一定要从队员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能好高鹜远。
3.2 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防止局部负担过重
特别注意在疲劳状态下不要多做高强度、大负荷的动作,因为此时运动能力下降、防护应变能力减弱、注意力分散,超量的大负荷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情况较为普遍,损伤的部位大致为韧带拉伤、肌肉拉伤、骨膜炎、腱鞘炎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由于热身不够充分,本身的韧性不好训练技术的不科学从而容易造成韧带拉伤等损伤。
4.2 建议
4.2.1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练习者在专项技术学习的同时应加强专项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该项运动的解剖学、生理学、力学等规律与特点,通过合理的练习尽快建立起条件反射,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4.2.2 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领悟能力等有所不同,因此,教练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个别对待与循环渐进原则,在安排学生学习新动作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要考虑其神经类型、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及领悟能力,区别对待,因人施教,从而即能提高每位运动员训练水平,又能大量的减少运动损伤的机率。
参考文献:
[1]李卫东.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湖北体育科技,1999.
[2]董新军.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2004届,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洪涛,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