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东辉 李贝贝
(1.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2.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李娜在时隔两年之后再度“杀进”澳网女单决赛,在决赛中由于受伤,最终1:2不敌对手阿扎伦卡,遗憾获得亚军。李娜2011年法网公开赛获得冠军,使她成为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上夺得单打冠军的第一人。她是目前我国网球女子单打一流的选手,是中国女网的一面旗帜。2013年1月14日至27日的澳网,作为四大满贯赛事之一,率先在墨尔本顺利举行。经过半个月的角逐,李娜在半决赛中2:0横扫赛会2号种子莎拉波娃,决赛中面对实力强劲的头号种子阿扎伦卡,李娜率先赢下第一盘,随后的比赛李娜因两次扭伤脚踝,毅然坚持比赛,阿扎伦卡也逐渐找到状态,最终李娜1:2遗憾丢掉冠军。从竞技结果看,李娜输掉了比赛,是失败者;但从体育精神的角度看,李娜赢得了比赛,虽败犹荣。通过本次澳网,她再次向世界女子网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通过对2013年澳网半决赛、决赛李娜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总结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经验教训,争取为我国女网队员训练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依据,使我国女网队员技战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表1 李娜对莎拉波娃半决赛发球、接发球相关技术统计
2013年澳网半决赛李娜对莎拉波娃(下面以莎娃代替),决赛对阿扎伦卡(下面以阿扎代替)的比赛的技战术指标。
1.2.1 文献资料法
表2 李娜对莎娃半决赛发球落点区域统计表
表3 李娜对阿扎半决赛发球、接发球相关技术统计
表4 李娜对阿扎决赛发球落点区域统计表
通过查阅期刊有关网球论文20余篇作为理论依据,并登陆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搜集相关数据及信息。
1.2.2 录像观察法
观看澳网公开赛直播,并详细记录李娜参加澳网半决赛、决赛的单打比赛录像并对比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以获取相关的数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李娜在2013年澳网赛女单半决赛、决赛的2场比赛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4 逻辑分析法
将整理后的资料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等逻辑学方法,针对有比赛录像的统计数据和数理统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逻辑推理。
2.1.1 李娜对莎娃半决赛发球与接发球技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在网球比赛中,发球是唯一不受对方干扰和制约的一项击球技术。发球是比赛的开始,是向对手进攻的主要手段,发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发球方是否从比赛一开始就争取主动,它是创造进攻得分机会的关键技术环节。发球是职业网球选手的基础,也是优秀网球选手克敌制胜的强力武器。由表1可以看出,李娜在半决赛对阵莎娃的比赛中,一发成功率是62%略低于莎娃的65%;一发得分率为62%与莎娃持平;Aces球数量是李娜2:3比莎娃少一个;可以明显看到二发得分率李娜是63%要明显高于莎娃的25%;由表2可以看出李娜在发球落点方面控制的更好,做到灵活多变,而莎娃发球落点主要选择发中路、内角位置。发球双误数量方面,李娜1个,莎娃则发出6个双误;李娜最快球速173km/h略低于莎娃的183km/h;一发和二发平均球速相差不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李娜在发球落点上3个位置更为平均,保证发球落点灵活多变也是李娜获胜关键环节。接发球方面,李娜得分率51%明显高于莎娃的38%;发球机会把握环节,李娜获得10次破发机会,5次成功破发;李娜获得7次破发机会,但是只实现1次破发,破发率14%也是明显低于李娜的50%。说明李娜在比赛中把握关键得分能力还是好于对手。
表5 李娜与莎娃半决赛网前技术统计表
表6 李娜与阿扎决赛上网技术统计表
表7 李娜与莎娃半决赛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技术统计
表8 李娜与阿扎决赛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技术统计
2.1.2 李娜对阿扎决赛发球与接发球技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出,李娜在决赛对阵阿扎伦卡的比赛中,一发成功率65%低于阿扎78%,导致一发得分率以48%落后阿扎的54%;一发得分率48%低于阿扎的54%;但二发得分率李娜是42%略高于阿扎的38%;在发球速度方面,李娜除了最快球速稍慢于对手,其他一发和二发平均球速均高于阿扎;双误上两位球员差别不明显;Aces球数量上李娜是以4∶1明显领先阿扎,也说明李娜发球实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由表4看出,两位运动在发球落点区域选择上面差距不显著,李娜一发、二发主要集中在中路和内角;阿扎发球主要在外角和中路,说明两位运动员都是为了在保证发球成功率的基础上实现发球突破。接发球方面,李娜接发球得分率49%略低于阿扎的54%,说明对手由于在其较高一发成功率保证的基础上,加大了自身一发的威胁性,让李娜难以发动进攻。破发方面,李娜是获得18次破发机会,抓住了7次,破发球得分率是39%;对手阿扎是12次获得破发,抓住了9次破发机会,破发率高的75%,说明李娜在关键破发球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网前截击是现代网球最快捷、最有效的进攻手段之一,也反映出运动员的求胜意识和比赛的自信心。在相持和关键的阶段,有效的网前截击,能打破僵局,一锤定音。”[1]李娜是底线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主要以快速的底线抽拉将对手压制在底线附近,同时通过击球路线及角度的变化为上网截击得分创造机会。
2.2.1 李娜对莎娃半决赛网前技术得分比较分析
通过表5得出,在网前技术的运用上,李娜上网2次,成功1次,平均每盘上网次,上网得分率为50%;莎娃整场比赛上网4次全部得分,上网得分率高达100%,平均每盘上网2次,在网前技术得分环节,莎娃要略强于李娜,通过录像观察分析,李娜在击球节奏方面的变化略显单一。网前技术得分能力也是丰富技战术打法的重要环节。
2.2.2 李娜对阿扎决赛网前技术得分比较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决赛面对莎娃,李娜上网11次,成功6次,平均每盘上网2次,上网得分率55%;阿扎上网14次,成功8次,平均每盘上网4.6次,上网得分率是57%,从成功率看两位运动员网前技术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在使用次数上阿扎每盘上网次数比李娜多1次,也说明阿扎打法更为灵活,网前更为积极。
“近几年世界职业网球比赛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优秀职业男选手还是优秀职业女选手,在与水平相当的对手比赛时,非受迫性失误的多少就决定了他们比赛的胜负。”[2]在现代网球比赛中,对方失误送分也是主要得分手段之一,减少不必要的非受迫性失误也是取胜的关键环节。由表7可以看出,在非受迫性失误方面,李娜是18次,莎娃32次;平均每盘非受迫性失误9次,明显少于莎娃的16次,在制胜分上面,李娜也是高出对手4分,说明这也说明李娜在对球的控制和感觉上要好于莎娃,在加强进攻与非受迫性失误控制方面更为高效合理;由表8看出,李娜决赛打了3盘非受迫性失误达到57次,阿扎是28次,李娜在非受迫性失误次数比对手的两倍还多出1次,盘均出现19次非受迫性失误,说明决赛第二盘的几次意外受伤对李娜身体造成的很大的影响,不过在制胜分方面李娜是36:18,高出阿扎两倍,这也说明李娜在进攻环节上的表现的相当不错。
通过统计看出,李娜半决赛得到21分制胜分,决赛得到36分的高制胜分,这也说明李娜主动进攻的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通过录像观察分析,李娜得分主要是通过底线正反手的斜线球和直线球,在后场底线附近通过正手大范围的直斜线调动对手,为进攻寻找机会。在半决赛和决赛中李娜上网次数较少,上网成功率也是略低于对手,这也是与李娜底线强力进攻型技战术打法有一定关系。在底线的对攻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强攻,追求击球的落点和角度,在困难球的处理中要多和对手周旋,在相持中抓住反击机会。
李娜在比赛中技战术特点表现主要是:通过高质量的发球,不同发球区域的变化,给自己创造下一板进攻的机会。以底线型打法为主,底线对抽中很有耐心,正拍进攻犀利。通过底线的高质量击球,与对手对攻。李娜在网前技术运用上较少,网前效果一般,网前意识需要加强。
(1)李娜是底线进攻型选手,底线相持能力较强,正拍进攻犀利,稳定性也较高。网前技术相对使用较少,网前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2)李娜一发和二发的控制上更为出色,在发球落点区域选择上,李娜三个区域的变化更多,旋转结合较好,发球技术达到了顶级选手一流的水准。(3)李娜制胜分高于对手,其主动得分能力强于对手;在非受迫性失误控制方面决赛中则出现57次,这说明李娜在加强底线进攻的同时没能很好控制非受迫性失误,这也与李娜在决赛中受伤存在一定的关系。
[1] 陶权.2011年法网赛我国女单选手技术优劣势及其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11,32(7):102-104.
[2] 张志华,曹宇,周建梅,等.美国网球公开赛李娜单打竞技能力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5):141-145.
[3] 卜宏波,谭明义,王新刚,等.四大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优秀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4):62-68.
[4] 周建梅,张志华,陶志翔.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单打比赛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39-43.
[5] 蔡伟群,吴松伟.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发球、接发球指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2,33(1):27-28.
[6] 黎明华,李艳翎.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硬地单打技术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0):129-135.
[7] 蔡治东.2011年李娜澳网法网温网竞技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3).